上海大学生就业环境指数趋向乐观 大型国企取代外企成为择业首选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上海东浩人力资源有限公司9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大学毕业生在上海地区外资企业的就业环境指数由去年的65提升至72,表明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短期低潮后,就业市场正随着中国…
上海东浩人力资源有限公司9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大学毕业生在上海地区外资企业的就业环境指数由去年的65提升至72,表明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短期低潮后,就业市场正随着中国宏观经济趋向乐观。
“多年来,上海的外资企业一直是吸纳大学毕业生的重要渠道。外资企业就业环境指数提升至72,无论对即将走上职场的大学毕业生人群,还是对广大外资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上海东浩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栋说。
这一由上海东浩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携手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88.9%的受调查上海外资企业有招聘大学生的意愿,这一比例比去年提高了4.3个百分点;九成受调查外企表示,即使在过去两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期间,仍招收了大学实习生,培养其就业能力,说明相关外企愿意将实习生培养为正式员工,并看好上海、中国在后危机时期的经济发展。
引人注目的是,2008年下半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让上海大学生秉持多年的“首选外企”的择业观发生了一定的变化:2010年,大学生选择最希望进入的企业,外企为21.9%,央企或大型国有企业为25.9%,外企开始小幅“落后”;2011年,选择外企的大学生比例虽然上升至25.8%,但选择央企或大型国有企业的大学生比例高达32.1%。
李栋认为,这说明国有企业的稳定性以及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强势表现,日益受到大学毕业生的青睐,同时大型国有企业的收入水平也在接近外企。
相比起来,上海大学生在最希望进入企业的选项中,对民营企业的选择由2010年的7.7%下降至2011年的3.2%。这表明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国企和外企都加强了对未来人才的争夺,民营企业需要拿出更诱人的发展前景吸引大学毕业生。
虽然上海地区外企大学生就业环境指数趋向乐观,但并不表明就业市场压力减轻。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超过650万人,比2010年增加30万人。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而有就业需求的毕业生,预计当前需要参与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总数超过900万人。
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就业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吴薇认为,除了整体就业需求人群庞大,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还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矛盾:一是大多数毕业生仍留恋大城市和大企业,不愿去中小城市或基层;二是工科毕业生就业好于理科,理科毕业生就业好于文科,应用学科毕业生就业好于基础学科的局面仍未改变。
从受调查上海大学生角度看,找工作的起薪要求为3470元至3961元人民币,希望进入的行业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金融保险业、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行业、教育和培训行业,希望从事的岗位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管理类、人力资源管理类、行政支持类。
据介绍,大学生就业环境指数是对一个地方大学生求职数量、企业和机构招聘意愿和需求、供需双方匹配度的综合反映。指数在0-29之间,代表萎缩,反映招聘市场低迷,需求萎缩,就业信心衰退;30-49,代表复苏,反映招聘市场跌宕反复,整体趋向好转,但就业信心偏低;50-69,代表谨慎乐观,反映招聘需求总数仍然有限,但呈现上升趋势,就业信心开始恢复;70-90,代表乐观,反映招聘需求不断上升,就业信心恢复,供需基本维持平衡;90-100,代表活跃,反映招聘市场活跃,需求旺盛,就业信心充足,供需保持较好平衡。
《2011年上海应届大学毕业生外资企业就业市场供需状况调查》共选取了99家有代表性的外资企业,涉及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批发和零售、快速消费品、加工制造、电子技术、咨询业、广告业等15大类。同时有十余所上海高校的634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参与调查。
来源:新华网
“多年来,上海的外资企业一直是吸纳大学毕业生的重要渠道。外资企业就业环境指数提升至72,无论对即将走上职场的大学毕业生人群,还是对广大外资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上海东浩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栋说。
这一由上海东浩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携手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88.9%的受调查上海外资企业有招聘大学生的意愿,这一比例比去年提高了4.3个百分点;九成受调查外企表示,即使在过去两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期间,仍招收了大学实习生,培养其就业能力,说明相关外企愿意将实习生培养为正式员工,并看好上海、中国在后危机时期的经济发展。
引人注目的是,2008年下半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让上海大学生秉持多年的“首选外企”的择业观发生了一定的变化:2010年,大学生选择最希望进入的企业,外企为21.9%,央企或大型国有企业为25.9%,外企开始小幅“落后”;2011年,选择外企的大学生比例虽然上升至25.8%,但选择央企或大型国有企业的大学生比例高达32.1%。
李栋认为,这说明国有企业的稳定性以及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强势表现,日益受到大学毕业生的青睐,同时大型国有企业的收入水平也在接近外企。
相比起来,上海大学生在最希望进入企业的选项中,对民营企业的选择由2010年的7.7%下降至2011年的3.2%。这表明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国企和外企都加强了对未来人才的争夺,民营企业需要拿出更诱人的发展前景吸引大学毕业生。
虽然上海地区外企大学生就业环境指数趋向乐观,但并不表明就业市场压力减轻。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超过650万人,比2010年增加30万人。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而有就业需求的毕业生,预计当前需要参与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总数超过900万人。
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就业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吴薇认为,除了整体就业需求人群庞大,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还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矛盾:一是大多数毕业生仍留恋大城市和大企业,不愿去中小城市或基层;二是工科毕业生就业好于理科,理科毕业生就业好于文科,应用学科毕业生就业好于基础学科的局面仍未改变。
从受调查上海大学生角度看,找工作的起薪要求为3470元至3961元人民币,希望进入的行业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金融保险业、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行业、教育和培训行业,希望从事的岗位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管理类、人力资源管理类、行政支持类。
据介绍,大学生就业环境指数是对一个地方大学生求职数量、企业和机构招聘意愿和需求、供需双方匹配度的综合反映。指数在0-29之间,代表萎缩,反映招聘市场低迷,需求萎缩,就业信心衰退;30-49,代表复苏,反映招聘市场跌宕反复,整体趋向好转,但就业信心偏低;50-69,代表谨慎乐观,反映招聘需求总数仍然有限,但呈现上升趋势,就业信心开始恢复;70-90,代表乐观,反映招聘需求不断上升,就业信心恢复,供需基本维持平衡;90-100,代表活跃,反映招聘市场活跃,需求旺盛,就业信心充足,供需保持较好平衡。
《2011年上海应届大学毕业生外资企业就业市场供需状况调查》共选取了99家有代表性的外资企业,涉及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批发和零售、快速消费品、加工制造、电子技术、咨询业、广告业等15大类。同时有十余所上海高校的634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参与调查。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