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预测7月CPI涨幅接近6月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将于8月9日公布。从记者掌握的10多家研究机构的预测结果看,基本上预计7月CPI涨幅接近6月,分歧在于具体数字会比6月小幅回落还是再创年内新高。鉴于7月CPI涨幅仍可能…
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将于8月9日公布。从记者掌握的10多家研究机构的预测结果看,基本上预计7月CPI涨幅接近6月,分歧在于具体数字会比6月小幅回落还是再创年内新高。鉴于7月CPI涨幅仍可能处于高位,市场对8月再次加息的预期增强。
预测
7月CPI涨幅接近6月
多家机构判断,7月CPI同比增幅将只与6月相差0.1个百分点至0.2个百分点。
国泰君安证券预测7月CPI同比增长6.3%,增幅较6月下降。报告表示:7月第2周,猪价出现回落,同时该周也是商务部监测的食品总价格在近1月内首次环比下跌;而生产资料价格虽连续两周环比上升,但整体来看价格上涨压力并不大。
北京领先国际金融资讯公司预测的数据与国泰君安相同。北京领先国际金融资讯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董先安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商务部食用农产品价格显示,7月前3周粮、油、肉、禽、水产品同比继续上升,蔬菜同比明显回落。农业部公布的7月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周环比分别为0.7%、-0.2%、-1.1%、-0.9%。综合商务部、农业部数据,7月食用农产品同比低于6月。预计7月CPI食品分项同比上涨14%,综合考虑7月CPI在6.3%附近。
元富证券表示,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将6月CPI推至6.4%的高位,但是无论从翘尾因素上看还是从新涨价因素上看,CPI均已在6月见顶。7月前2周尽管食品价格尤其是猪肉价格环比涨幅已经趋缓,但是同比涨幅仍然不低,预计7月CPI为6.2%。
国海证券也认为,7月份CPI整体仍将处于高位,同比值将在6.2%至6.4%之间,回落幅度并不显著。整体看,食品类CPI同比预计上涨14%左右,非食品类CPI同比将维持6月的水平。华泰联合证券预计7月CPI同比上涨6.2%。
不过也有机构认为7月CPI同比增幅将再次创出同比新高。如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CPI在6月份创出新高后,预计在7月还将继续上冲至6.5%左右的水平,环比也继续显著高于历史正常水平。
东吴证券预计7月CPI同比增速在6.5%至6.7%的水平,再创新高可能性加大。分析师黄琳称,7月的物价形势非常严峻。从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来看,前3周猪肉和蛋类环比涨幅较6月有所收窄,但是食用油、禽类的环比涨幅已经超过6月,蔬菜和水果的环比降幅也低于6月。在新涨价因素不断显现的背景下,7月CPI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可能接近15%。
从CPI非食品部分来看,首先生产资料价格已经连续两周环比上涨,CPI非食品部分价格环比或再度上行;其次7月季节性因素非常强,从过去5年的情况来看,7月平均环比涨幅达到0.14%。预计7月非食品价格环比涨幅接近0.2%。
判断
三季度物价上涨压力仍大
不仅是7月的CPI涨势仍然强劲,专家预测整个三季度物价上涨压力都会很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6月CPI同比涨幅达到6.4%,主要是受以猪肉为首的食品价格上涨的带动。在7月份,即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能对冲一部分涨价因素,翘尾因素也有所回落,CPI大概也只是较6月轻微的下降,预计仍在6%以上。三季度物价涨势可能仍然较高,同比涨幅超过5%。
中国银行总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经济师周景彤也判断:三季度,全国通胀压力依然较大。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表面上看,今年物价还是属于结构性上涨,主要是由食品和居住价格上涨引起的。但实际上,我国物价正在由结构性上涨向全面上涨转化。今年以来,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通信等四大类消费品价格涨幅均一直为正,物价全面上涨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周景彤认为,三季度影响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食品价格将维持在高位运行。受自然灾害频发、游资炒作等因素的影响,短期内大米、蔬菜、水产品和中药材等价格很难下降。同时,由于猪肉在我国消费篮子中的比重高达9%,近期和未来一段时间猪肉价格的高涨对CPI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国际方面,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报告,因全球粮食库存下降、总需求增加且农作物总产量增幅有限,预计2011年下半年到2012年,全球食品价格将维持在高位运行。
二是中长期来看,受刘易斯拐点临近、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劳动密集型产品将面临长期上涨压力。三是流动性总体过剩的局面不会改变,物价上涨的货币条件和基础依然存在。四是PPI增长较快,向下游传导压力依然巨大,传导的过程还将持续。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物价上涨仍然是今年中国经济的大问题。
他说,当前物价上涨原因较为复杂。从国际上看,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的应对办法主要是多发行钞票,这导致了全世界性的流动性过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进口大国,所以多数时候只能被动的接受涨价。
从国内来看,货币同样超发。这是为了战胜危机不得不付出的成本。但是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当前中国从事农业的人口含全国人口的一半左右,但是农业产值只占GDP的不到10%。
姚景源认为,今年的物价调控目标“有难度,能实现。”说有难度,一方面是因为面对输入型通胀,中国只能被动接受;另一方面,中国薄弱的农业基础也非一两天就能够改善。
但是有利的条件也是两方面:一是中国连续4年粮食产量超过1万亿斤,当前库存储备粮达到30%,远高于18%的国际平均水平;二是国内市场总体供略大于求的格局也未改变,尤其是在工业消费品市场。
预期
8月可能再次加息
随着多家机构预测7月CPI同比涨幅仍可能处于高位,市场对8月可能继续加息的预期正在增强。
尤其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支持中国上提存款利率彻底告别负利率,被市场认为是中国央行进一步上提存款利率的暗示。
近日,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经济学家也持类似看法。如巴曙松就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如果三季度3个月的CPI同比涨幅都在5%以上,应该有一到两次加息。一方面,物价涨幅仍然处于高位,加息有利于抑制通胀的预期;同时,由于市场上真实的资金利率水平有明显上升,加息只是矫正负利率,缩小和市场融资利率差距的政策动作,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倒有限。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同样认为“货币政策要多用价格手段,少用数量手段。”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当前中国对通货膨胀的原因在认识上没有统一。主流的观点认为通货膨胀是一个货币现象,但是说不清楚什么是流动性过剩,多少才不过剩。现在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是成本推动的。所以对应的调控政策应该是货币政策要灵活,财经政策要稳健。
鲁政委也说:“考虑到目前防通胀仍然是第一位的任务,而目前物价形势的发展也意味着全年CPI控制在5%以内的任务会相当艰巨,因此我们预计8月份将会继续加息,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会提高。加息对导致小企业困难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过快、招工难等因素,都会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加息总体上有利于遏制对资产浓烈的投机氛围,有利于企业经营重归主业;同时,加息减少大企业对有限信贷资源的过度占用,有利于实现宝贵信贷资源更多向中小企业分配。”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日前通过其微博称,当前最需要的就是减少存款负利率,防止高CPI引发超前消费或投资所带来的二轮通胀。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称,负利率非但不会刺激当期消费的增加,反而削弱了居民未来的消费能力。食品价格涨幅较高对其他消费的挤占影响已逐渐显现。工业用品、服务价格和资源价格全面上涨,导致居民实际消费能力锐减,挫伤了消费者的信心,个人消费行为趋于谨慎。建议为确保居民财富保值增值,央行应再加息1个百分点至2个百分点。
来源:经济参考报
预测
7月CPI涨幅接近6月
多家机构判断,7月CPI同比增幅将只与6月相差0.1个百分点至0.2个百分点。
国泰君安证券预测7月CPI同比增长6.3%,增幅较6月下降。报告表示:7月第2周,猪价出现回落,同时该周也是商务部监测的食品总价格在近1月内首次环比下跌;而生产资料价格虽连续两周环比上升,但整体来看价格上涨压力并不大。
北京领先国际金融资讯公司预测的数据与国泰君安相同。北京领先国际金融资讯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董先安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商务部食用农产品价格显示,7月前3周粮、油、肉、禽、水产品同比继续上升,蔬菜同比明显回落。农业部公布的7月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周环比分别为0.7%、-0.2%、-1.1%、-0.9%。综合商务部、农业部数据,7月食用农产品同比低于6月。预计7月CPI食品分项同比上涨14%,综合考虑7月CPI在6.3%附近。
元富证券表示,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将6月CPI推至6.4%的高位,但是无论从翘尾因素上看还是从新涨价因素上看,CPI均已在6月见顶。7月前2周尽管食品价格尤其是猪肉价格环比涨幅已经趋缓,但是同比涨幅仍然不低,预计7月CPI为6.2%。
国海证券也认为,7月份CPI整体仍将处于高位,同比值将在6.2%至6.4%之间,回落幅度并不显著。整体看,食品类CPI同比预计上涨14%左右,非食品类CPI同比将维持6月的水平。华泰联合证券预计7月CPI同比上涨6.2%。
不过也有机构认为7月CPI同比增幅将再次创出同比新高。如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CPI在6月份创出新高后,预计在7月还将继续上冲至6.5%左右的水平,环比也继续显著高于历史正常水平。
东吴证券预计7月CPI同比增速在6.5%至6.7%的水平,再创新高可能性加大。分析师黄琳称,7月的物价形势非常严峻。从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来看,前3周猪肉和蛋类环比涨幅较6月有所收窄,但是食用油、禽类的环比涨幅已经超过6月,蔬菜和水果的环比降幅也低于6月。在新涨价因素不断显现的背景下,7月CPI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可能接近15%。
从CPI非食品部分来看,首先生产资料价格已经连续两周环比上涨,CPI非食品部分价格环比或再度上行;其次7月季节性因素非常强,从过去5年的情况来看,7月平均环比涨幅达到0.14%。预计7月非食品价格环比涨幅接近0.2%。
判断
三季度物价上涨压力仍大
不仅是7月的CPI涨势仍然强劲,专家预测整个三季度物价上涨压力都会很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6月CPI同比涨幅达到6.4%,主要是受以猪肉为首的食品价格上涨的带动。在7月份,即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能对冲一部分涨价因素,翘尾因素也有所回落,CPI大概也只是较6月轻微的下降,预计仍在6%以上。三季度物价涨势可能仍然较高,同比涨幅超过5%。
中国银行总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经济师周景彤也判断:三季度,全国通胀压力依然较大。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表面上看,今年物价还是属于结构性上涨,主要是由食品和居住价格上涨引起的。但实际上,我国物价正在由结构性上涨向全面上涨转化。今年以来,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通信等四大类消费品价格涨幅均一直为正,物价全面上涨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周景彤认为,三季度影响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食品价格将维持在高位运行。受自然灾害频发、游资炒作等因素的影响,短期内大米、蔬菜、水产品和中药材等价格很难下降。同时,由于猪肉在我国消费篮子中的比重高达9%,近期和未来一段时间猪肉价格的高涨对CPI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国际方面,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报告,因全球粮食库存下降、总需求增加且农作物总产量增幅有限,预计2011年下半年到2012年,全球食品价格将维持在高位运行。
二是中长期来看,受刘易斯拐点临近、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劳动密集型产品将面临长期上涨压力。三是流动性总体过剩的局面不会改变,物价上涨的货币条件和基础依然存在。四是PPI增长较快,向下游传导压力依然巨大,传导的过程还将持续。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物价上涨仍然是今年中国经济的大问题。
他说,当前物价上涨原因较为复杂。从国际上看,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的应对办法主要是多发行钞票,这导致了全世界性的流动性过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进口大国,所以多数时候只能被动的接受涨价。
从国内来看,货币同样超发。这是为了战胜危机不得不付出的成本。但是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当前中国从事农业的人口含全国人口的一半左右,但是农业产值只占GDP的不到10%。
姚景源认为,今年的物价调控目标“有难度,能实现。”说有难度,一方面是因为面对输入型通胀,中国只能被动接受;另一方面,中国薄弱的农业基础也非一两天就能够改善。
但是有利的条件也是两方面:一是中国连续4年粮食产量超过1万亿斤,当前库存储备粮达到30%,远高于18%的国际平均水平;二是国内市场总体供略大于求的格局也未改变,尤其是在工业消费品市场。
预期
8月可能再次加息
随着多家机构预测7月CPI同比涨幅仍可能处于高位,市场对8月可能继续加息的预期正在增强。
尤其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支持中国上提存款利率彻底告别负利率,被市场认为是中国央行进一步上提存款利率的暗示。
近日,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经济学家也持类似看法。如巴曙松就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如果三季度3个月的CPI同比涨幅都在5%以上,应该有一到两次加息。一方面,物价涨幅仍然处于高位,加息有利于抑制通胀的预期;同时,由于市场上真实的资金利率水平有明显上升,加息只是矫正负利率,缩小和市场融资利率差距的政策动作,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倒有限。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同样认为“货币政策要多用价格手段,少用数量手段。”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当前中国对通货膨胀的原因在认识上没有统一。主流的观点认为通货膨胀是一个货币现象,但是说不清楚什么是流动性过剩,多少才不过剩。现在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是成本推动的。所以对应的调控政策应该是货币政策要灵活,财经政策要稳健。
鲁政委也说:“考虑到目前防通胀仍然是第一位的任务,而目前物价形势的发展也意味着全年CPI控制在5%以内的任务会相当艰巨,因此我们预计8月份将会继续加息,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会提高。加息对导致小企业困难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过快、招工难等因素,都会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加息总体上有利于遏制对资产浓烈的投机氛围,有利于企业经营重归主业;同时,加息减少大企业对有限信贷资源的过度占用,有利于实现宝贵信贷资源更多向中小企业分配。”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日前通过其微博称,当前最需要的就是减少存款负利率,防止高CPI引发超前消费或投资所带来的二轮通胀。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称,负利率非但不会刺激当期消费的增加,反而削弱了居民未来的消费能力。食品价格涨幅较高对其他消费的挤占影响已逐渐显现。工业用品、服务价格和资源价格全面上涨,导致居民实际消费能力锐减,挫伤了消费者的信心,个人消费行为趋于谨慎。建议为确保居民财富保值增值,央行应再加息1个百分点至2个百分点。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