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6月M2意外反弹 货币政策“稳”字当头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339亿元 备受关注的6月信贷数据波澜不惊,但M2却意外反弹。 昨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339亿元,分别较上月和去年同期多增823亿和305亿元;新增人民…


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339亿元

备受关注的6月信贷数据波澜不惊,但M2却意外反弹。

昨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339亿元,分别较上月和去年同期多增823亿和305亿元;新增人民币存款1.91万亿元,同比多增5685亿元。

6月M2同比增长15.9%,较5月15.1%上升0.8个百分点,高于市场的预期。事实上,早在今年前5个月,M2的数据从去年12月份的19.7%,已一路下滑至5月的15.1%。

多位接受采访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通胀压力依然不小,货币政策仍会偏紧。

事实上,来自监管层的信息也显示,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是当前工作的重心。7月4日至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召开四次经济形势座谈会。

温家宝强调,要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持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不变,同时根据形势变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M2止跌回升

具体来看,6月M2同比增长15.9%,比上月末高0.8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3.8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13.1%,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8.1个百分点;M0同比增长14.4%。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6月M2新增量显著偏高。“今年第一、二季度M1、M2呈现出季初两个月减速、季末月份加速的特征。”

“尽管贷款增速回落,但在季末存款大幅增长、新增外汇占款保持较高水平和季末财政资金下放导致财政存款减少的综合影响,货币供应增速有所回升。”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鄂永健表示,6月末,M2和M1同比增速分别较上月提高了0.8和0.4个百分点。

“6月M2增速加快主要体现为存款增长加快。”中金公司研究报告认为,M2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其一,对银行的季末考核促使银行将表外业务转回表内。出于季末考核的需要,很多银行理财产品设计在6月到期,从而使得部分表外业务转回表内,导致存款增加较快。

其二,财政存款下降。6月财政存款下降1343亿元,而去年同期只下降了101亿元。财政存款不计入M2,因此财政存款减少相当于增加了M2投放,导致私人部门存款上升。

其三,外汇占款增长较快。6月外汇占款增加2773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1600亿元。这也构成6月M2增加的一个重要来源。

统计还显示,6月新增人民币存款1.91万亿。存款大幅增长之际,贷款却保持相对稳定。鄂永健认为,新增贷款明显回升与商业银行在季末适度扩大贷款投放以提升经营业绩有关,但当月新增贷款仍属平稳、可控。二季度共新增贷款1.93万亿元,较一季度少增3300亿元,贷款投放节奏基本平稳。

稳健基调不变

在存款大幅增长、贷款总体平稳的情况下,6月增量存贷比为33.2%,较上月降低16.5个百分点,存量存贷比为65%,较上月降低0.8个百分点。鄂永健预计,下半年信贷增长将继续平稳回落,预计全年新增贷款7万亿~7.3万亿元。

“结合6月CPI通胀同比处于高位,环比反季节上涨,货币政策仍将继续维持偏紧。”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称,未来央行仍将继续控制新增贷款,同时将货币增速控制在较低水平。预计全年M2增长15%。

统计局近日数据显示,6月份,CPI同比上涨6.4%,创下三年来的新高,并超过市场预期的6.2%。6月当月CPI环比上涨0.3%,高于上月的0.1%。

6月CPI指标显示,通胀压力依然严峻。上周,央行行长周小川还曾发表署名文章称,更加突出和重视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目标,关注更广泛意义上的价格稳定。他认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通胀压力依然较大、通胀预期依然较强。

鄂永健表示,预计货币政策将维持“稳健”的总体基调不变,但调控步伐会有所放缓,力度有所减弱。“下半年准备金率调整频率将明显放缓,预计年内还有1~2次上调,每次0.5个百分点。”

“央行将进一步放松信贷控制以最小化金融抑制的影响,同时今年下半年继续加息来遏制通胀。”野村的研究报告则预计,9月份还会再加息25个基点,下半年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每次50个基点),2011年新增人民币贷款总计达到8万亿元。

与野村看法不同,鄂永健认为,下半年进一步加息的可能性较小。“二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公告中提出要‘把握好政策节奏和力度’,下一次加息窗口最快也要在9月份,而彼时物价回落的形势一旦明朗,就无加息的必要。”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延伸阅读
上一篇:生猪价格下半年涨势或放缓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意外 反弹 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