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改继续“小步慢跑”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轻舟已过万重山。人民币重启汇改已达一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幅度超过5%。而如果从2005年7月汇改以来算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幅度已经接近28%。
轻舟已过万重山。人民币重启汇改已达一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幅度超过5%。而如果从2005年7月汇改以来算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幅度已经接近28%。
按照央行的说法,目前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改,采取的一直是渐进式的改革,用一个形象的说法,就是小步慢跑。事实证明,在这样的小步慢跑中,中国经济继续着高速稳健的发展。中国企业在这样渐进的汇率升值压力下,并没有出现大面积的破产,而是通过内部管理和技术挖掘,有效地分解了汇率升值的压力。
为了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增长,渐进式汇改是我们应当坚定不移的做法,因为中国现在面临巨大经济和就业压力。在这种两难境地下,如果人民币汇率短期内升值过快,那么所引发的问题将尤其严重。逼迫人民币大幅升值(如美国议员舒默)或者主张人民币一次性大幅升值(如“市场派”)都需要予以顶住,前者自然是狼子野心,后者也只是看到了经济现象的一个方面。缓解通胀压力和保护出口型中小企业,你能说前者就一定要比后者更有优先权吗?因此,我们汇改是因为我们自己想要汇改,而选择渐进汇改也是因为这样的汇改路径更适合我们的经济现实状况。
“十二五”规划纲要里指出,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汇改无疑将对我国的资源要素价格进行重新修正,改变各种资源竞相流入出口部门,从而为转型内需型经济做出制度铺垫。中国的经济转型需要温和的压力,而不是动辄就要人民币汇率升值百分之二三十的“休克压力”。人民币汇率快速大幅升值,只是一个“看上去很美”的想法,属于在真空实验室里的模型推论。我们的目标,是让人民币汇率更有弹性,而不是对人民币汇率做一个大幅的重估。
当然,升值预期和热钱流入一直就是汇改所要面临的难题。渐进式汇改,导致热钱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是强烈的,因而千方百计想要涌进国内,特别是在美元、欧元和日元泛滥的国际背景之下,热钱想不盯上中国都难。不过,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一个利好就是,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利率高出中国的利率很多,这自然吸引了众多的国际套利资本,让中国面临的热钱压力缓解了许多。而在过去汇改的这一年中,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我国的贸易环境也有了大幅改善,相应的某些国家的压力也没有了那么的逼仄。这使得我们继续人民币汇改时显得更加从容。
坚持小步慢跑,以我为主,但是可以更灵活一些,甚至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
来源:北京商报
按照央行的说法,目前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改,采取的一直是渐进式的改革,用一个形象的说法,就是小步慢跑。事实证明,在这样的小步慢跑中,中国经济继续着高速稳健的发展。中国企业在这样渐进的汇率升值压力下,并没有出现大面积的破产,而是通过内部管理和技术挖掘,有效地分解了汇率升值的压力。
为了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增长,渐进式汇改是我们应当坚定不移的做法,因为中国现在面临巨大经济和就业压力。在这种两难境地下,如果人民币汇率短期内升值过快,那么所引发的问题将尤其严重。逼迫人民币大幅升值(如美国议员舒默)或者主张人民币一次性大幅升值(如“市场派”)都需要予以顶住,前者自然是狼子野心,后者也只是看到了经济现象的一个方面。缓解通胀压力和保护出口型中小企业,你能说前者就一定要比后者更有优先权吗?因此,我们汇改是因为我们自己想要汇改,而选择渐进汇改也是因为这样的汇改路径更适合我们的经济现实状况。
“十二五”规划纲要里指出,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汇改无疑将对我国的资源要素价格进行重新修正,改变各种资源竞相流入出口部门,从而为转型内需型经济做出制度铺垫。中国的经济转型需要温和的压力,而不是动辄就要人民币汇率升值百分之二三十的“休克压力”。人民币汇率快速大幅升值,只是一个“看上去很美”的想法,属于在真空实验室里的模型推论。我们的目标,是让人民币汇率更有弹性,而不是对人民币汇率做一个大幅的重估。
当然,升值预期和热钱流入一直就是汇改所要面临的难题。渐进式汇改,导致热钱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是强烈的,因而千方百计想要涌进国内,特别是在美元、欧元和日元泛滥的国际背景之下,热钱想不盯上中国都难。不过,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一个利好就是,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利率高出中国的利率很多,这自然吸引了众多的国际套利资本,让中国面临的热钱压力缓解了许多。而在过去汇改的这一年中,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我国的贸易环境也有了大幅改善,相应的某些国家的压力也没有了那么的逼仄。这使得我们继续人民币汇改时显得更加从容。
坚持小步慢跑,以我为主,但是可以更灵活一些,甚至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
来源:北京商报
延伸阅读
- 上一篇:货币政策或进入观察期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