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透视“钱荒”背后的冷热两重天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随着我国货币、信贷政策的逐步趋紧,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近期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钱荒”成为业内的焦点话题。为什么会出现“钱荒”,怎样避免“钱荒”伤及中小企业,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

随着我国货币、信贷政策的逐步趋紧,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近期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钱荒”成为业内的焦点话题。为什么会出现“钱荒”,怎样避免“钱荒”伤及中小企业,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浙江、福建等地相关企业及业内金融专家。

中小企业“钱流”紧张

福建泉州一家制作工艺品的企业负责人林老板受资金链紧张的困扰已经有好几个月了,他说:“去年底以来我们从银行申请贷款变得越来越难,而民间信贷现在月利率就已达到两位数,借了肯定还不起,真是进退两难。”

今年以来,我国一些中小银行和中小企业面临着资金紧张的困局。在连续5次上调准备金率后,银行体系累计冻结流动性超过1.8万亿元,一部分中小型银行可贷资金明显紧张起来,就在5月下旬,中短期限的银行间市场拆解利率曾一度达到5%以上的高位。

当前的宏观信贷形势让一些小银行有特别深的感触,“有的客户从大银行那儿贷不到款后找到我们,因此我们现在的贷款需求开始增多;但另一方面,在存款压力增加的情况下,可贷资金却又比去年有所减少。两者间的落差今年感觉特别明显。”福建一家地方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告诉记者。

由于中小银行的客户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因而银行可贷资金的减少也直接导致部分中小企业融资压力的加大,一些企业不得不缩减了生产规模。

“毕竟我们的行业利润很低,通过民间借贷来维持规模就不划算。因此我们宁愿减少生产,能维持企业的基本运转就好。”林老板说。

“钱荒”背后冷热两重天

然而,在看似“钱流”紧张的背后,市场却呈现出冷热两重天。记者调研发现,就在有的小企业不得不缩减规模时,一些大企业却并不缺钱,继续买楼买地搞开发;在制造类商贸类传统工业行业整体“求资若渴”的同时,投资类领域资金却相对充裕。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表示,这种现象凸显出当前市场上资金流动的结构性矛盾。“在流动性收紧的大背景下,我们的资金流动出现了结构性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有的企业钱很多不知道往哪儿投,有的企业又急缺钱找不到钱;有的行业因融资链紧张不得不缩减规模关门停业,有的行业却因资金扎堆带来产品价格畸高,泡沫化现象严重。”

在各部门解决“钱荒”的同时,市场亦传来要求货币信贷政策放松的呼声。中国人民银行宁波中心支行行长宋汉光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认为,总体来说,当前的货币信贷增长虽然比前两年有所减少,但与金融危机前的正常年份相比还是有所增加;此外,当前稳健的货币政策也是有利于结构调整,有利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目前南方一些省份出现的部分企业关门停业,并非都是因为资金紧张所致。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除了有部分可能属于融资渠道不畅而关停外,也有一部分企业的关停属于市场的正常调整,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出口环境恶化订单减少而致。”宋汉光指出。

避免“钱荒”误伤中小企业

针对结构性“钱荒”问题,专家指出,一方面应着力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让优质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资金;另一方面,应加强宏观政策的结构性调控,让信贷资金进入到应该进入的地方。

洪卫军是浙江宁波一家布艺沙发店的老板,今年上半年,在一些小企业无法得到贷款的时候,他却从当地的泰隆银行很快获得了40万元的贷款。洪卫军未必清楚,在他这样一个微型企业顺利获得银行贷款的背后,是当地金融部门为小企业融资专门建立了一条融资快速通道。

“一方面我们自己通过‘扫街式’的主动营销模式去寻找优质小企业客户,另一方面当地金融部门建立起的快速通道也为我们发展客户提供了便利。”泰隆银行宁波分行行长颜利红说。

记者了解到,为加快小银行和小企业间需求的对接,中国人民银行宁波中心支行一方面为银行建立了中小企业信息数据库,帮助银行监控企业的运营信息,另一方面为企业搭建“网上24小时融资平台”,加强用资企业与银行的对接,此外,还建立了担保制度和评价制度。在铺就了这样一条小企业融资快速通道后,上半年中小企业新增贷款比重占到宁波全市新增贷款的85%以上。

除了打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外,专家指出,在总量调控不放松的情况下,还应加大结构性调控力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认为,当前可发挥财政政策在结构性调控方面更为灵活的优势,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更多优惠措施。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则指出,要让资金进入到应该进入的领域,关键是要打破行业垄断,在行业准入方面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平等机会,“如果赚钱的领域都能向民企放开,自然就不会出现资金扎堆到投资品领域的现象了。”

来源:新华网
延伸阅读
上一篇:CPI或超5% 地方“大干快上”隐忧仍在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透视 背后 冷热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