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数据引发五月加息分歧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3%,涨幅比3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比3月份回落1.4个百分点。虽然物价涨幅和以工业增加值为代表…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3%,涨幅比3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比3月份回落1.4个百分点。虽然物价涨幅和以工业增加值为代表的经济增长率4月份双双出现减速,但是对这两个关键数据的解读却并不相同。多数经济学者认为,经济增速的回落是中国政府有意调控的结果,不但不会导致经济增长明显放缓,而且有助于缓解当前通货膨胀水平。CPI的回落则预示着物价上涨的趋势得到了初步的遏制,但是由于当前成本推动型和输入型通胀压力仍大,仍不可掉以轻心。
利好
有助通胀压力缓解因素在形成
从公布的4月份主要经济数据来看,当前有助通胀压力缓解的因素正在形成。
首先是经济增速的回调。中金公司报告称,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比3月大幅回落,环比增长率也显著下降,显示工业生产的增长势头明显减弱,经济增长放缓的迹象进一步显现。
对此,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考虑到政府投资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加,虽然工业增速有所放缓,但我们认为整体经济增长仍在正常区间,增速的适度回调有利于通胀的抑制,无需为过度下滑担忧。
输入型通胀压力也有减缓的趋势。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陆志明称,美联储近日宣布,其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将如期在今年6月30日结束。其声明中没有迹象表明将启动新一轮的定量宽松政策。这表明下半年后,由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全球流动性泛滥及其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的压力会有所减轻,国内输入型通胀压力也相应有所缓解。近期国际大宗商品的大幅波动已经开始显示这种迹象。
另外,在去年下半年政府多管齐下持续有效的治理通胀政策的作用下,国内食品价格上涨开始得到有效控制,以蔬菜为代表的部分食品价格因季节性因素开始回落,这将有效减轻物价上涨压力。
国内物价上涨的货币基础也正在得到有效控制。陆志明说,在货币政策持续收紧的背景下,M1增速从去年年初起至今大幅回落,预计下半年由流动性推动的物价上涨压力会有明显缓解。
“考虑到翘尾因素下半年明显减弱等因素,我们仍然维持2011年CPI同比涨幅在4.5%左右,全年物价上涨将呈现前高后低走势、总体可控的判断。”他说。
同样基于上述考虑,中金公司也预测:随着食品价格受季节性因素影响,涨幅逐渐趋缓,以及持续货币紧缩政策对非食品价格反季节性增长动力的消弭,预计全年的CPI走势将向历史规律预期的方向继续靠拢。
报告称,5、6两月CPI同比增速稍高于5%,但从三季度开始,通胀水平将呈现明显的回落态势。4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增长6.8%,环比上涨0.5%,涨幅均较3月回落,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同样显示了价格总水平的趋势性回归。
评价4月份的CPI,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称“我们感觉到整个物价上涨的趋势应该说是得到了初步的遏制,国家关于物价调控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利空
通胀压力仍大
不过盛来运报喜的同时也不忘预警:从国内外的情况来看,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还是比较大的。
据他分析,一方面,来自于国外的输入型的通胀压力仍然比较大,因为西方国家宏观政策上没有出现明显变化,流动性还是比较充足;另一方面,国内有关生产资料、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趋势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扭转。
“所以价格上涨的压力还是不可小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不能掉以轻心,仍然要把维持物价稳定放在宏观调控的首要位置,按照中央的部署抓好落实,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盛来运说。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大树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4月份CPI数据与市场之前的预期差不多,虽然比3月份有所回落,但是回落幅度较小,很难说已经出现了通胀的拐点。此轮物价上涨属于混合型通货膨胀,需求方面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素,成本推动型和输入型通胀压力同样是重要原因。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胡迟表示,4月份的CPI还处在较高位,主要是因为推高物价的各种因素大都继续存在。例如:国内流动性仍然比较充足;有关从成本方面拉升物价的因素,如原材料价格与劳动力工资的上涨也仍然在发挥作用;从外部看,国际输入型通胀对CPI的压力较大。
“虽然不少分析都认为今年的物价走势将出现前高后低的情况,但依据以往的经验,绝不可轻言这种情况的出现,而盲目乐观。总的来看,当前价格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物价仍会保持在高位,而且不排除再度继续上行的可能性。”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就调控政策的运用而言,目前治理通胀的一揽子调控政策还需不折不扣地继续执行下去。5月3日,央行发布《2011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就表明了在目前通胀高企的严峻形势下,确保货币政策执行连续性的意图。只有这样,才能为完成今年4%左右的物价目标提供尽可能的保障。”
莫尼塔(上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经济学家乔永远也表示,输入型通胀压力并没有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变化而减弱,断言国内通胀压力缓解为时尚早。考虑到未来几周食品价格增长将回归季节性规律,他们将上调二季度CPI预测到5.1%,全年CPI预测也相应上调至4.7%。
鲁政委更是提醒说,去年10月至今,已有4个月非食品价格的环比涨幅创下了1997年以来历史同期新高。今年蔬菜价格比往年“跌得更快”,目前来看,5月蔬菜价格下跌的压力依然大,这可能加剧6月及其之后月份的物价上涨压力。
争论
各方对5月是否加息有分歧
由于对4月份CPI数据解读角度不同,有些学者认为数据预示未来向好,另一些学者认为通胀压力仍大,市场对短期,具体来说是5月份中央银行会不会加息的判断分歧严重。
北京领先国际金融资讯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董先安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中国当前政策继续将调控物价作为首要选择,但随着通胀压力明显缓解,伴随经济放缓,调控力度将内生放松,以成功实现软着陆。
鲁政委也表示,考虑到紧缩政策正在收到成效,工业生产已出现放缓,而且一些有影响的高层政策官员认为通胀下半年会出现回落,我们倾向于认为:5月份不会加息,但仍可能上调1次准备金率。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孙咏梅持相反观点。她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4月数据显示,尽管我国经济运行趋势向好,市场活跃,投资动力较强,但也存在CPI高企、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居民消费能力不足等问题。仅仅依靠增加银行存款准备金是有限的,今后的货币政策应着眼于减少货币的市场投放,加大回笼资金的操作,以减少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王大树也说,就我国而言,控制通胀真正有效的手段是利率政策,价格手段比数量手段更有效。调高存款准备金只是影响货币供给,不影响货币需求,银行可以多吸收存款,现在存在银行间挖墙脚的现象,比如银行在月末推出短期、高回报的理财产品。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到达高点,这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
中国银行总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经济师周景彤表示,当前我国CPI整体上还在高位上运行,食品价格上涨较快,非食品价格上涨也没有减缓。
从各推动因素来看,PPI回落幅度较小,且还在向CPI传导;大宗商品价格虽有跳水,但是预计未来大宗商品的价格还会走高,输入型通胀压力会持续拉动CPI走高;另外,美国也还有可能出台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在大地震后也释放了大量货币。所以预计至少在5、6月份,CPI涨幅还会在5%之上。
因此,周景彤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预计:二季度内还会有次加息,也有可能是在5月份。他说,虽然加息有一些弊端,但是整体上看利大于弊。尤其是考虑到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再往上提的话会削弱银行融通资金的功能,加息就更有必要。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利好
有助通胀压力缓解因素在形成
从公布的4月份主要经济数据来看,当前有助通胀压力缓解的因素正在形成。
首先是经济增速的回调。中金公司报告称,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比3月大幅回落,环比增长率也显著下降,显示工业生产的增长势头明显减弱,经济增长放缓的迹象进一步显现。
对此,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考虑到政府投资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加,虽然工业增速有所放缓,但我们认为整体经济增长仍在正常区间,增速的适度回调有利于通胀的抑制,无需为过度下滑担忧。
输入型通胀压力也有减缓的趋势。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陆志明称,美联储近日宣布,其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将如期在今年6月30日结束。其声明中没有迹象表明将启动新一轮的定量宽松政策。这表明下半年后,由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全球流动性泛滥及其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的压力会有所减轻,国内输入型通胀压力也相应有所缓解。近期国际大宗商品的大幅波动已经开始显示这种迹象。
另外,在去年下半年政府多管齐下持续有效的治理通胀政策的作用下,国内食品价格上涨开始得到有效控制,以蔬菜为代表的部分食品价格因季节性因素开始回落,这将有效减轻物价上涨压力。
国内物价上涨的货币基础也正在得到有效控制。陆志明说,在货币政策持续收紧的背景下,M1增速从去年年初起至今大幅回落,预计下半年由流动性推动的物价上涨压力会有明显缓解。
“考虑到翘尾因素下半年明显减弱等因素,我们仍然维持2011年CPI同比涨幅在4.5%左右,全年物价上涨将呈现前高后低走势、总体可控的判断。”他说。
同样基于上述考虑,中金公司也预测:随着食品价格受季节性因素影响,涨幅逐渐趋缓,以及持续货币紧缩政策对非食品价格反季节性增长动力的消弭,预计全年的CPI走势将向历史规律预期的方向继续靠拢。
报告称,5、6两月CPI同比增速稍高于5%,但从三季度开始,通胀水平将呈现明显的回落态势。4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增长6.8%,环比上涨0.5%,涨幅均较3月回落,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同样显示了价格总水平的趋势性回归。
评价4月份的CPI,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称“我们感觉到整个物价上涨的趋势应该说是得到了初步的遏制,国家关于物价调控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利空
通胀压力仍大
不过盛来运报喜的同时也不忘预警:从国内外的情况来看,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还是比较大的。
据他分析,一方面,来自于国外的输入型的通胀压力仍然比较大,因为西方国家宏观政策上没有出现明显变化,流动性还是比较充足;另一方面,国内有关生产资料、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趋势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扭转。
“所以价格上涨的压力还是不可小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不能掉以轻心,仍然要把维持物价稳定放在宏观调控的首要位置,按照中央的部署抓好落实,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盛来运说。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大树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4月份CPI数据与市场之前的预期差不多,虽然比3月份有所回落,但是回落幅度较小,很难说已经出现了通胀的拐点。此轮物价上涨属于混合型通货膨胀,需求方面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素,成本推动型和输入型通胀压力同样是重要原因。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胡迟表示,4月份的CPI还处在较高位,主要是因为推高物价的各种因素大都继续存在。例如:国内流动性仍然比较充足;有关从成本方面拉升物价的因素,如原材料价格与劳动力工资的上涨也仍然在发挥作用;从外部看,国际输入型通胀对CPI的压力较大。
“虽然不少分析都认为今年的物价走势将出现前高后低的情况,但依据以往的经验,绝不可轻言这种情况的出现,而盲目乐观。总的来看,当前价格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物价仍会保持在高位,而且不排除再度继续上行的可能性。”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就调控政策的运用而言,目前治理通胀的一揽子调控政策还需不折不扣地继续执行下去。5月3日,央行发布《2011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就表明了在目前通胀高企的严峻形势下,确保货币政策执行连续性的意图。只有这样,才能为完成今年4%左右的物价目标提供尽可能的保障。”
莫尼塔(上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经济学家乔永远也表示,输入型通胀压力并没有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变化而减弱,断言国内通胀压力缓解为时尚早。考虑到未来几周食品价格增长将回归季节性规律,他们将上调二季度CPI预测到5.1%,全年CPI预测也相应上调至4.7%。
鲁政委更是提醒说,去年10月至今,已有4个月非食品价格的环比涨幅创下了1997年以来历史同期新高。今年蔬菜价格比往年“跌得更快”,目前来看,5月蔬菜价格下跌的压力依然大,这可能加剧6月及其之后月份的物价上涨压力。
争论
各方对5月是否加息有分歧
由于对4月份CPI数据解读角度不同,有些学者认为数据预示未来向好,另一些学者认为通胀压力仍大,市场对短期,具体来说是5月份中央银行会不会加息的判断分歧严重。
北京领先国际金融资讯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董先安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中国当前政策继续将调控物价作为首要选择,但随着通胀压力明显缓解,伴随经济放缓,调控力度将内生放松,以成功实现软着陆。
鲁政委也表示,考虑到紧缩政策正在收到成效,工业生产已出现放缓,而且一些有影响的高层政策官员认为通胀下半年会出现回落,我们倾向于认为:5月份不会加息,但仍可能上调1次准备金率。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孙咏梅持相反观点。她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4月数据显示,尽管我国经济运行趋势向好,市场活跃,投资动力较强,但也存在CPI高企、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居民消费能力不足等问题。仅仅依靠增加银行存款准备金是有限的,今后的货币政策应着眼于减少货币的市场投放,加大回笼资金的操作,以减少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王大树也说,就我国而言,控制通胀真正有效的手段是利率政策,价格手段比数量手段更有效。调高存款准备金只是影响货币供给,不影响货币需求,银行可以多吸收存款,现在存在银行间挖墙脚的现象,比如银行在月末推出短期、高回报的理财产品。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到达高点,这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
中国银行总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经济师周景彤表示,当前我国CPI整体上还在高位上运行,食品价格上涨较快,非食品价格上涨也没有减缓。
从各推动因素来看,PPI回落幅度较小,且还在向CPI传导;大宗商品价格虽有跳水,但是预计未来大宗商品的价格还会走高,输入型通胀压力会持续拉动CPI走高;另外,美国也还有可能出台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在大地震后也释放了大量货币。所以预计至少在5、6月份,CPI涨幅还会在5%之上。
因此,周景彤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预计:二季度内还会有次加息,也有可能是在5月份。他说,虽然加息有一些弊端,但是整体上看利大于弊。尤其是考虑到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再往上提的话会削弱银行融通资金的功能,加息就更有必要。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