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遭多国“双反” 钢企去库存压力加剧
来源:钢联资讯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开年之后,我国钢铁行业已然成为他国贸易保护重灾区。仅在2月,欧盟、美国和澳大利亚就发起三起对华无缝钢管和热轧钢等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1月底,加拿大也针对我国镀锌钢丝和热轧钢板…
开年之后,我国钢铁行业已然成为他国贸易保护重灾区。
仅在2月,欧盟、美国和澳大利亚就发起三起对华无缝钢管和热轧钢等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1月底,加拿大也针对我国镀锌钢丝和热轧钢板发起贸易救济调查。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李新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在钢铁行业也不例外,中国产品屡遭双反调查一方面说明我国产品竞争力要胜于他国,另一方面也给我国产品出口时的无序竞争等现象敲响了警钟。
欧美频发难钢铁产品
2月16日,欧委会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无缝钢管(直径超过406.4毫米)发起反倾销调查,该案是2013年欧盟对我发起的第一起贸易救济调查。
在本案中,欧盟初步选定美国作为计算中国涉案产品正常价值的替代国。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美国在劳动力等多项成本方面明显要高于中国,选取美国作为替代国无疑会使得案子的进展对中国不利,也显露出欧盟贸易保护主义的初衷。
2月12日,澳大利亚也正式立案对来自中国、印尼等地的热轧钢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并额外对来自中国的产品同时发起反补贴调查。
中钢协新近分析指出,进入2013年以来,欧盟和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分别就我国出口的无缝钢管和热轧钢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随着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事件增多,今年我国钢铁产品出口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在全球193个国家中,仅62个国家生产钢铁,其中14个为大钢铁生产国。钢铁行业作为这些国家的支柱型产业,必然也是各国贸易保护的重点行业。
去年针对我国钢铁产品的贸易救济案件有9起,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中钢协还预计“2013年钢铁贸易摩擦减少的可能性不大”。
竞争力增强是我国钢铁被欧美国家盯上的重要原因。2012年我国进口钢材1366万吨,同比下降12.32%。出口方面则呈现相反态势,随着全球经济的整体复苏,2009~2012年我国钢材出口年复合增长达到33.96%,去年呈现量增价跌态势。
李新创表示,“我们在铁矿石价格上话语权缺失,无序竞争下的出口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环境和资源损失,最近钢铁产品频繁遭遇贸易救济调查也为一些企业的无序竞争和同质竞争敲响警钟。”
钢材库存压力不小
据中钢协统计,2012年我国共出口钢材5573万吨,占全部钢材产量的8.3%。钢材出口对缓解国内市场供需矛盾发挥了较大作用,但目前主要品种都卷入了“双反”漩涡,出口难度加大。
尽管经济数据屡屡报喜,但身处行业上游的钢铁行业难言已走出困境。中钢协统计显示,去年全年累计亏损企业23家,同比增加15家,亏损率28.75%;亏损企业亏损额289.24亿元,同比增长7.39倍。
“由于钢铁产能偏高,市场供大于求局面难以扭转,钢价持续回升压力较大。”中钢协相关人士分析称。
而频繁遭遇贸易救济调查也可能令一些企业通过海外市场去库存的愿望落空。2月初,全国26个城市、五种钢材社会库存量比上年末增加了228万吨,其中螺纹钢和线材增加了193万吨。钢材社会库存的快速增加,对后期钢材市场形成压力。
贸易保护对于出口的影响不言而喻,比如由于欧盟市场持续低迷及对涂层板进行反倾销调查等原因,2012年向欧盟出口钢材比2011年下降23.59%。
“虽然几大出台反倾销的国家并非我国钢铁行业的重要出口国,对我国钢铁出口的影响甚微,但这一举动发出的信号不容忽视,发达国家转嫁危机的趋势明显。”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苑志斌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中钢协年初还特别建议称,钢铁企业除了加强对出口目的地市场、客户等硬环境的评估外,更要加强对市场政策、法律、文化等软环境的评估,这是规避贸易摩擦的一个关键环节。
“每年我们国家还需要进口1300多万吨钢材,在屡屡遭到他国贸易保护主义行径时,国家也可以进行合理反击,如果将进口量降至1000万吨以下,国内产能也可以弥补这一空缺。”李新创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