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转身:蒂森克虏伯加速退出钢铁业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对于德国人而言,蒂森克虏伯就等于钢铁的代名词。可对企业经理来说,钢铁等于债务的代名词。现在蒂森克虏伯正进行大重组,朝领先的科技企业方向转变。52岁的Heinrich Hiesinger担任蒂森克虏…
对于德国人而言,蒂森克虏伯就等于钢铁的代名词。可对企业经理来说,钢铁等于债务的代名词。现在蒂森克虏伯正进行大重组,朝领先的科技企业方向转变。
52岁的Heinrich Hiesinger担任蒂森克虏伯的CEO已经一年多了。上周四,在公司总部举行的高管会议上,Heinrich Hiesinger提出蒂森克虏伯的钢铁业务应只保留30%。公司应当转型为一个高科技企业,所涉足的领域应当是:电梯、炼油厂、船舶、机械和汽车行业。“在未来,我们将会更多的‘思考’,少干体力活。”他说道。
从理性思考上讲,所有高管都能理解这种转变对公司来说是必须的,但感情上仍然难以接受。去年,蒂森克虏伯的钢铁部门亏损为18亿欧元,在公司60亿欧元总债务中所占比重很高。
蒂森克虏伯的前任CEO,Ekkehard Schulz分别在巴西和美国建立了两个新的钢铁厂,以期将蒂森克虏伯带入世界最大钢铁生产商的名录中。但是,这最终成为了公司近年来最失败的投资,最后两家钢厂被迫出售。
蒂森克虏伯的不锈钢部门也被出售给了芬兰的奥托昆普集团,但由于欧盟对这桩27亿欧元的交易提起反垄断申诉,因此交易陷入搁置。
蒂森克虏伯目前的形势严峻。要想让公司从钢铁行业脱身不易,同时,蒂森克虏伯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购买新公司和扩展业务范围。
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是:作为一个身价数十亿的企业,却仍旧按照一个中型家族企业的模式来运营。公司的重要决定仅仅出自三个人之手:99岁的Berthold Beitz——代表克虏伯基金会,握有公司四分之一还多的股份;69岁的Gerhard Cromme——蒂森克虏伯监事会主席;还有71岁的Schulz——他在2011年之前一直担任蒂森克虏伯的CEO。
这样的运作体系并不那么透明和规范。只要克虏伯基金会仍能拿到股息,一切似乎都很好。但随着多年的发展,小问题最终恶化演变成威胁到公司存亡的大危机。
而新上任的Hiesinger则希望公司有所改变。他希望用完全商业的思维来运作这个企业。
比如说,今年二月,该公司的钢铁企业所需的焦煤出现供应问题。德国严寒导致运输不畅。在这种情况下,之前蒂森克虏伯的标准做法是用木屑作为备用燃料。这些木屑价格昂贵,会导致公司的季度利润大幅下挫。Hiesinger下令在严寒期间直接关闭炼钢炉。尽管这也会造成不菲的损失,但还是要比用木屑继续维持生产要便宜。
一位蒂森克虏伯的经理回忆道,在Hiesinger上任之前,蒂森克虏伯都没有比较同一领域竞争对手的机制。如果说有比较的话,那也仅只是在企业内部。比如钢铁部门的头儿会与设备制造或电梯制造部门对比利润。
在这种对比之下,电梯制造部门经常成为无冕之王。10%的利润空间将其他部门甩在后面。而当与同领域的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克虏伯的电梯制造部门实际上远落后于通力、迅达和奥蒂斯。
蒂森克虏伯的另一个问题是人事任命。多年以来,公司任命方式一直是自上而下的内部任命方式。这会导致人事任命不当。比如Hans-Ulrich Lindenberg,长期担任公司高管之一,在负责巴西数十亿欧元的项目期间,项目经常出现事故。而在任命之前,公司内部文件已经显示Lindenberg(的管理方式)“落伍”了。
而目前人事任命的规则已经改变,候选人必须至少由两名董事会成员面试,然后再在董事会上做陈述。这也给Hiesinger带来了额外的好处:他可以将更多的外部候选人带入董事会,然后在他们的帮助下进行更快地变革。
蒂森克虏伯的另一个重大转变是:上周,公司的造船部门与设备制造部门合并。如果美国和巴西的钢厂都卖出,不锈钢部门也成功卖掉,那公司的业务范围将由八个缩减到五个。而且,这些决定将由蒂森克虏伯的工会同意后才得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