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G20公报草案:承诺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安抚全球市场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据一位了解二十国集团公报草案的高级政府官员透露,G20领导人将承诺采取所有必要措施以安抚全球市场。目前G20正力图推动欧元区采取更积极的措施。上述官员称,公报草案显示,G20承诺采取一切…

据一位了解二十国集团公报草案的高级政府官员透露,G20领导人将承诺采取所有必要措施以安抚全球市场。目前G20正力图推动欧元区采取更积极的措施。

上述官员称,公报草案显示,G20承诺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提振需求、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并重塑信心。

他还称,公报草案显示,G20希望欧元区能和希腊新政府合作,以确保希腊坚持改革计划、欧元区可以存续。

草案还显示,G20的首要任务仍是实现稳健、可持续的平衡发展,以推动就业,并提高福利水平。

G20峰会“集资”援欧

二十国集团(G20)峰会6月18日起在墨西哥举行。在笔者看来,此次峰会,G20各成员国领导人将会在如何刺激全球经济增长以及解决欧债危机问题上花更多心思和口水,寻觅良方。其中,最大看点是,各成员国将从各自口袋里拿出多少钱放到IMF的篮子里。

东道主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隆预计,此次峰会上,各成员国将会履行4月份的承诺,向IMF注资超过4300亿美元,以阻止欧债危机继续蔓延。

时间倒回到两个月前,在4月举行的IMF春季年会上,G20各国同意通过新借款协议NAB向IMF额外增资4300亿美元,使该机构用以协助成员国应对危机的资源达到近1万亿美元。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家尽管做出了增资承诺,但除了俄罗斯确认其贡献额为100亿美元外,其他国家并未明确出资金额。

根据IMF给出的增资表格,明确给出具体出资额的国家合计金额已经达到3623亿美元。从公开报道看,到目前为止,日本是除欧元区之外最早表态且贡献最大的国家。

据悉,除欧元区将增资约2000亿美元外,丹麦决定向IMF增资约70亿美元,瑞典将增资至少100亿美元,挪威将增资93亿美元,波兰将增资80亿美元,瑞士等国也决定向IMF增资100亿美元。

从4300亿美元的总额及各国已经贡献的额度来看,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其他承诺将会确定具体额度的国家应该贡献677亿美元。

各成员国会在此次峰会上履行承诺吗?具体金额成为最难确定的数字。

卡尔德隆表示,不期望美国参与注资IMF,强调新兴经济体要扮演重要角色,此事成功与否将决定这次峰会成败。虽然巴西、俄罗斯、墨西哥等新兴经济体仍未确定具体增资规模,但墨西哥注资将不少于10亿美元。

可见,卡尔德隆不“看好”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而将更多希望寄予新兴经济体。其原因很简单,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受到债务危机的直接影响,近年来经济复苏乏力,且难以找到有效的刺激措施,而新兴经济体,譬如中国,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经济依然保持着高速发展,令与会欧洲各国十分羡慕。

因此,包括墨西哥在内的G20各成国都希望作为新兴市场的中国能够参与解决欧债危机,在刺激全球经济增长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就此次IMF增资来说,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国家已经做出政策性承诺。至于具体进展及金额,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墨西哥当地时间周日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4月份G20财长和央行行长定下的4300亿美元的增资目标,已经有3650亿美元得到落实。具体金额将在峰会期间宣布,应该不少于650亿美元。中国在上一轮IMF增资中贡献了500亿美元,占全部增资额的十分之一。

“中国不会缺席增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增强其应对全球危机的能力,相信IMF各成员国4月份达成的总额4300亿美元额外增资计划能够顺利得到落实。”朱光耀对各成员国在此次峰会上履行承诺表示乐观。

出席此次峰会的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接受墨西哥主流媒体书面采访时指出,对欧洲主权债务等各方普遍关注的问题,二十国集团要以建设性和合作性的方式予以讨论,鼓励并支持欧方有关努力,共同向市场传递信心。

此外,除了救助希腊的1100亿欧元之外,拥有16个成员国的欧元区正在构建金融安全网,以援助其他受巨额债务困扰的欧元成员国。包括IMF提供的援助在内,救助资金总额可达7500亿欧元(约合9100亿美元).

就在峰会召开前夕,6月17日希腊大选尘埃落定。对于如何应对希腊政局,卡尔德隆称峰会目标是制订长期方案,而非处理市场实时状况,并期望建立更紧密更强大的欧洲联盟,不受希腊等个别国家影响。

延伸阅读
上一篇:IMF:欧洲需采取综合改革以支持经济增长
下一篇:美国6月份住宅建筑商信心持稳于5年来最高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公报 草案 承诺

国际钢铁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