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梅伦力推“国家幸福计划”
来源:上海证券报|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面临欧洲的经济衰退,英国人现在找工作越来越难,生活基本支出越来越多,新一轮经济危机可能即将到来,但英国统计局12月初的调查结论却称,四分之三的英国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不幸福。该机构调…
面临欧洲的经济衰退,英国人现在找工作越来越难,生活基本支出越来越多,新一轮经济危机可能即将到来,但英国统计局12月初的调查结论却称,四分之三的英国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不幸福。该机构调查了4200人,问卷涉及幸福感、焦虑感,以及被访者认为自己一生中所作所为有多大意义。有76%的受访者对幸福感的评分达到7分或以上。他们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此项调查是首相卡梅伦促动的耗资200万英镑的“幸福指数”调查项目的一部分,针对的是今年4月至8月的情况,也就是在新一轮经济暗淡期之前的感觉。上月早些时候,统计局公布了生活幸福指数的10项权衡标准,其中包括健康、教育、收入、工作及对政界人士的信任。
卡梅伦创建新国民幸福指数衡量标准的原因,在于他认为单靠经济增长数据无法全面反映英国社会和国民福祉,需要全新的衡量标准,其中应包括全国收入平均状况、国民健康水平、受教育程度和生存环境等多个方面。因此,英国国家统计局于4月推出了全新衡量标准。与传统的GDP核算系统相比,以综合全面考核国民幸福指数。前首相布莱尔当政时也曾推出新的衡量英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指数,最终由于复杂的程序而放弃。而卡梅伦在2005年竞选保守党党魁时就有创建“幸福指数”的想法,虽然有人认为英国当下的首要任务是走出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增长,此时政府耗资创建新的衡量方法有些不合时宜。卡梅伦则坚持认为,“找出如何提升国民生活水平并实施相应方案才是政府要做的正经事儿。”他还表示,新的幸福指数衡量法将最终帮助政府聚焦在如何让国民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而不仅仅只是提升基本生活水平。
今年夏天的统计结果表明,英国人认为其幸福程度取决于健康、与亲友的关系、工作满意度、经济安全度、目前和将来的环境状况以及教育和培训等因素。这是英国国家统计局根据持续了5个月的“国家幸福计划”全民讨论得出的结论。总共34000多人通过互联网或统计部门在全国各地组织的175次活动给出了他们的答案。统计局参考这些答案推出了英国第一套国民幸福指数。统计专家们认为,幸福指数必须是可靠和客观的,并且有助于提高对英国社会的理解程度。这个指数应能为已有的GDP等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数据提供较好的补充。
英国国家统计局还陆续展开了名为“国家幸福计划”(NationalWellbeingProject)的讨论,向国民征集相关意见。新的调查中,失业以及单身人群中感到幸福的比例很低,每12人中就有一人表示非常不开心。组织者之一认为,整个数据显示,虽然经济不景气,但是英国人还是很有适应能力的。这说明幸福不能用银行账单来衡量。而且,经合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显示,丹麦、挪威和加拿大等国的幸福指数更高。他们评估的分数为7.8分。但英国人比大多数欧洲国家的公民更互相信任。虽然处于经济不景气状态,英国长期失业率为2%,相对于西班牙的9%和爱尔兰的7%要低很多。自1960年以来,英国人的寿命显著增加。相对很多欧洲大陆国家,英国在病人的贫富比例方面更加平等。在德国,富人表示“身体健康”的人数比穷人高60%,而在英国为40%。OECD一直希望能找出衡量一国幸福感的方式。该组织说,通过让人们用1至10的分数来为自己对生活满意程度打分,能最终计算究竟是什么让一国的人感到幸福。OECD指出,降低公众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是“失业、健康不好以及没有朋友可以依靠。”另外,研究还发现,结婚给人带来的幸福感相当于增加工资两倍所带来的幸福感。该机构还显示,一些发展中国家幸福指数在增加。幸福感最强的印度人要比幸福感最差的英国人、瑞典人和丹麦人对生活更加满意。
而在今年1月初,权威调查机构盖洛普公布了它的2011年“希望与绝望”调查结果。在全球93个受访国家中,感觉最幸福、最充满希望的是尼日利亚人,幸福感指数为70分,其次是越南、巴西、中国和科索沃人。阿富汗人的幸福指数是24分,而西欧和美国皆为负分,英国得负44分。最“悲惨绝望”的是法国人,负58分。动荡的尼日利亚,战乱的阿富汗,难道比法国更令人向往?这算不算是对“富裕国家”的一种讽刺呢?
戏剧大师萧伯纳曾说:“一生的幸福!没有一个活着的人能够忍受,那一定是人间地狱”。“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幸福与不幸福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幸福,也没有绝对的不幸福。幸福与不幸是交织在一起的,不幸的磨难,会让幸福更甜蜜;没有痛苦,就无从体会真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