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利率现状及可能的利率政策走向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所有的政府都成为了凯恩斯主义者,不遗余力地进行宏观调控。但是,各国由于经济结构不同在这一轮调控中的利率政策又有所不同。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所有的政府都成为了凯恩斯主义者,不遗余力地进行宏观调控。但是,各国由于经济结构不同在这一轮调控中的利率政策又有所不同。
美国在2008年12月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史无前例地定为0到0.25%,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零利率。欧洲中央银行在2009年4月降息至0.25%;但是在经济复苏后,由于通胀压力,又在今年4月及7月分两次将利率上调到0.75%。而美联储兼顾通胀及就业,所以直到现在也没有上调利率。
以澳洲为代表的资源国的利率政策又有所不同。这些国家的经济受资源类商品如铁矿石等的影响较大。当经济危机造成全球经济下滑时,澳洲中央银行将基准利率从2008年3月7.25%的高点迅速降到3%。但是,随着经济的复苏及流动性泛滥的影响,大宗商品需求强劲,澳洲开始出现通胀压力,于是也开始加息,直至加到最近的4.75%。
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对出口有较强的依赖性,并且是大宗商品的消费国。这样,在经济衰退时,由于外需下滑,经济受到冲击,所以同样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降息。但是,在资源价格上涨时,又形成通胀压力,而被迫采取紧缩政策,包括加息。
以上所谈都是政府的政策利率,也即基准利率,是政府可以操控的。其他的由市场交易形成的利率,如利率曲线上的长期利率等则是由市场对各种经济指标的预测而形成的,各国情况又有所不同。
美国长期国债利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是通胀及市场避险情绪,违约风险一直不在考虑之列。所以几年前市场开始出现关于美国国债的信用掉期合约时,大家普遍觉得莫名其妙。不过,最近美国国会关于债务上限的斗争,引起市场对其违约的关注。标准普尔在8月5日将美国国债保持了近百年的AAA评级下调到AA+,并暗示不会在短时间内再将其上调。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相应上跳了10个基点。
不过总体来看,美国国债各种期限的利率仍然处于极低的水平,并且过去长期都一直是这样。以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为例,在过去两年基本都在2%至4%之间波动。
最近由于市场对经济二次衰退的担心,10年期利率曾经迅速下滑到2.5%以下。美债低利率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长期不振,没有通胀压力。除此之外,美国国债仍是国际上最安全及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是各国外汇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当市场出现恐慌时,投资者出于避险的需要又会大量购买美国国债。不过,美国国债占GDP的迅速上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而低于3%的10年期收益率水平的确没有充分反映出美国未来10年的通胀及信用风险。这次信用评级的下调可能会让市场对美国国债的评价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欧元区各国的主权国债务问题则更为复杂,因为在一个统一货币下面的是有着不同经济结构、文化及历史传统的主权国家,并有各自独立的财政政策。与美国不同,欧元区国家不能通过发行货币及货币贬值等手段来解决自己债务问题或促进经济,这就是所谓欧债危机的根本原因。在欧元区,经济最强大的国家为德国,其出口业一直有巨大的竞争力。所以德国的国债往往被视为基准,欧元区其他国家的债务与德国债务利差则代表该国的信用高低。南欧各国与德国的利差最近持续攀升,反映出各国财政状况的持续恶化。而对这些国家的救助,一直缺乏有力的方案,其原因是救助的负担主要由德国等少数国家承担,让其国民感觉不满。希腊由于固有的经济结构及税收等问题,临时性的流动性资助无济于事,违约基本不可避免。
在2008年危机后,各国政府全力救市,财政及货币政策都极度宽松。但是,在经济复苏后,由于主权债问题,政府在财政上要紧缩,尤其是欧洲。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由于通胀而纷纷开始货币紧缩政策。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发达国家的种种经济数据都表明经济复苏开始遇到了问题,各国政府开始呼吁协作以对付目前经济困境。
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可以预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基准利率至少在未来的几个季度都会保持低位。而美联储第三次量化宽松的可能性则大大增强。如果经济数据持续低迷,通胀增长势头也会受阻。这也就会为发展中国家仍在进行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提供退出的基础。从2010年下半年以来各国日趋紧张的货币紧缩周期似乎即将面临转变。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美国在2008年12月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史无前例地定为0到0.25%,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零利率。欧洲中央银行在2009年4月降息至0.25%;但是在经济复苏后,由于通胀压力,又在今年4月及7月分两次将利率上调到0.75%。而美联储兼顾通胀及就业,所以直到现在也没有上调利率。
以澳洲为代表的资源国的利率政策又有所不同。这些国家的经济受资源类商品如铁矿石等的影响较大。当经济危机造成全球经济下滑时,澳洲中央银行将基准利率从2008年3月7.25%的高点迅速降到3%。但是,随着经济的复苏及流动性泛滥的影响,大宗商品需求强劲,澳洲开始出现通胀压力,于是也开始加息,直至加到最近的4.75%。
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对出口有较强的依赖性,并且是大宗商品的消费国。这样,在经济衰退时,由于外需下滑,经济受到冲击,所以同样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降息。但是,在资源价格上涨时,又形成通胀压力,而被迫采取紧缩政策,包括加息。
以上所谈都是政府的政策利率,也即基准利率,是政府可以操控的。其他的由市场交易形成的利率,如利率曲线上的长期利率等则是由市场对各种经济指标的预测而形成的,各国情况又有所不同。
美国长期国债利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是通胀及市场避险情绪,违约风险一直不在考虑之列。所以几年前市场开始出现关于美国国债的信用掉期合约时,大家普遍觉得莫名其妙。不过,最近美国国会关于债务上限的斗争,引起市场对其违约的关注。标准普尔在8月5日将美国国债保持了近百年的AAA评级下调到AA+,并暗示不会在短时间内再将其上调。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相应上跳了10个基点。
不过总体来看,美国国债各种期限的利率仍然处于极低的水平,并且过去长期都一直是这样。以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为例,在过去两年基本都在2%至4%之间波动。
最近由于市场对经济二次衰退的担心,10年期利率曾经迅速下滑到2.5%以下。美债低利率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长期不振,没有通胀压力。除此之外,美国国债仍是国际上最安全及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是各国外汇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当市场出现恐慌时,投资者出于避险的需要又会大量购买美国国债。不过,美国国债占GDP的迅速上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而低于3%的10年期收益率水平的确没有充分反映出美国未来10年的通胀及信用风险。这次信用评级的下调可能会让市场对美国国债的评价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欧元区各国的主权国债务问题则更为复杂,因为在一个统一货币下面的是有着不同经济结构、文化及历史传统的主权国家,并有各自独立的财政政策。与美国不同,欧元区国家不能通过发行货币及货币贬值等手段来解决自己债务问题或促进经济,这就是所谓欧债危机的根本原因。在欧元区,经济最强大的国家为德国,其出口业一直有巨大的竞争力。所以德国的国债往往被视为基准,欧元区其他国家的债务与德国债务利差则代表该国的信用高低。南欧各国与德国的利差最近持续攀升,反映出各国财政状况的持续恶化。而对这些国家的救助,一直缺乏有力的方案,其原因是救助的负担主要由德国等少数国家承担,让其国民感觉不满。希腊由于固有的经济结构及税收等问题,临时性的流动性资助无济于事,违约基本不可避免。
在2008年危机后,各国政府全力救市,财政及货币政策都极度宽松。但是,在经济复苏后,由于主权债问题,政府在财政上要紧缩,尤其是欧洲。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由于通胀而纷纷开始货币紧缩政策。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发达国家的种种经济数据都表明经济复苏开始遇到了问题,各国政府开始呼吁协作以对付目前经济困境。
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可以预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基准利率至少在未来的几个季度都会保持低位。而美联储第三次量化宽松的可能性则大大增强。如果经济数据持续低迷,通胀增长势头也会受阻。这也就会为发展中国家仍在进行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提供退出的基础。从2010年下半年以来各国日趋紧张的货币紧缩周期似乎即将面临转变。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