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美债上限提高或推高全球通胀 中国企业受牵连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尽管美债上限提高,避免给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冲击,但美债上限提高或将长期推高全球通胀,国内企业也随之面临多重压力。

尽管美债上限提高,避免给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冲击,但美债上限提高或将长期推高全球通胀,国内企业也随之面临多重压力。

避险情绪仍旧弥漫

专家指出,美国的“负债经济”不可持续。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虽然美债问题暂时得到解决,但无论是减少开支还是增加税收,难度都很大,短期内不可能解决,以债养债的做法绝非长久之计。

2日的国际外汇市场也反映出,市场仍担心美国主权评级存在被下调的风险,避险情绪仍然偏高。交通银行资深外汇分析师叶耀庭分析认为,一方面,拟议中的协议10年内削减赤字的规模是2.1万亿美元,远低于部分评级机构预计的4万亿美元水准,市场疑虑美国主权评级展望会被降至负面;另一方面,欧元区、中国、德国、英国和美国先后公布的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均进一步下滑,显示全球经济将处于放缓的过程,让人颇为揪心。

虽然最初市场对美元国会就上调举债上限达成协议表现出些许欢愉情绪,但是美元并未因此受到有效支撑。相反由于美债上限提高将不可避免地增加美元流动性,或将加速美元贬值。目前美元指数上方阻力在75附近,能否向上反弹存在悬念。招商银行国际金融分析师刘东亮判断,美元中期可能宽幅振荡,没有明显方向。

长期推高全球通胀

美债风波的后续影响引发全球关注,人们对市场购买美债的意愿不禁打上一个问号。

上海浦东美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国兴告诉记者,这一事件过后,全球资金在投资方向上会有所改变,一定程度上打压市场购买美债的意愿,从而间接推高大宗商品、贵金属和石油的价格。这无疑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推高全球通胀,也会加剧我国输入性通胀。

在此背景下,为国内企业尤其是制造业提出不小挑战。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咨询经理曹寅长期接触并专注研究国内制造企业和新能源企业,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目前,大多数国内企业并没有认识到美债风波对自身的影响,随着后续整个产业链成本的上升,企业会逐渐意识到压力的存在。”

不过,已有企业提前动作,谋划新的战略布局。以无锡尚德为例,企业意识到欧洲债务危机和美国减赤协议都将导致这些地区的采购量缩减,尤其是美国新能源产业的外需减少,于是开始踊跃开拓国内市场。

第二大疑问是,美国会否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

随着美国最新出炉的7月ISM制造业数据显示其成长速度为两年内最慢,令市场对美国迟滞的经济复苏很快会恢复动能的预期产生严重质疑。美联储公布的褐皮书经济报告中称,进入下半年后,美国经济复苏步伐依然保持迟滞。对此,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强调,美联储官员要视下半年美国经济增速是否加快来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宽松措施,令一些人猜测美联储可能会启动QE3。然而,QE3并非公认的经济“解药”。刘东亮认为,鉴于QE2拯救经济乏力,并带来不小的副作用,估计今年年内美联储不会推出QE3。

带来启示敲响警钟

对于外贸企业大军而言,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下一步走势值得密切关注。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419。美国债务危机解决,一度刺激风险货币全线上扬,但受欧洲PMI数据表现不佳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又探底回升,造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再现回落走势。市场交易员表示,人民币中间价水平自主可控,不会受到美债风波太大影响。

来自三林万业(上海)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财务人员告诉记者,近期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略有加速升值,但人民币对其他币种却不存在这种迹象,这是由于美元近期加速走贬导致的。为了避免汇兑风险和损失,不少进出口企业采取早收债权、拖付债务的手段。

此次美债风波也给我国外汇储备较为依赖美国债权市场的投资模式敲响了警钟。中国外汇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表示,此次美国债务上限纠纷给我国的启示是加快长远的制度改革,减少对美国债券市场的依赖。否则,除了继续购买美债、欧债等少数品种外,很难找出有足够深度和广度的市场,承接庞大外储。

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陈功建议,首先可对现有的美债采取一定程度的对冲等保险措施,防止人民币出现大幅升值;二是加快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进程,提高企业和居民海外投资的自由度,从而增加私人部门的购汇意愿,减缓庞大外储的增长步伐。

“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美国购买中国商品,是历来中美两国互相依存关系的主要体现之一。现在双方都有责任纠正这种过度依赖。中美两国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过程是渐进的、痛苦的。”王国兴说。

来源:新华网
延伸阅读
上一篇:制造业“熄火”全球经济动能不济
下一篇:美国石油协会认为美国能源行业开发潜力巨大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上限 提高 推高

国际钢铁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