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安”定型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4月6日至10日是每年一度的“西洽会”,与以往循环往复的投资、项目、签约集体亮相相比,今年的“西洽会”变化不小。 记者了解到,兵器集团、中航集团、陕钢集团等12家企业的总部及研发类项目…
4月6日至10日是每年一度的“西洽会”,与以往循环往复的投资、项目、签约集体亮相相比,今年的“西洽会”变化不小。
记者了解到,兵器集团、中航集团、陕钢集团等12家企业的总部及研发类项目密集落地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酝酿八年终成现实的西安市政府北迁,成为引导这一趋势的重要因素。
经开区招商中心主任徐东升表示,西安市行政中心已经迁往经开区,这将成为经开区大型服务业发展的机遇。事实上,经开区也已经颇识时务的将“城市中枢”作为自己的宣传标签。
不能忽视的是,陕西省政府仍旧在城墙之内。不少陕西当地学者认为,按照皇城复兴计划,省政府的迁移也是大势所趋。但目前省政府应迁往何处仍存在着疑问,“大西安”的最终定型亦仍需时日。
关天经济区新中枢
在刚刚结束的“西洽会”上,新兴产业和企业总部成为了经开区签约项目当中的两块重头戏。
记者了解到,经开区吸引1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入驻,总投资超过120亿元,包括中航重机、永济新时速风电、广联达、华伟电器等企业。另一方面则是12家企业的总部及研发类项目进驻经开区,总投资90亿元。
“西安城市中枢,新兴产业高地”是经开区此次参加西洽会的标语。3月份市政府的迁入无疑让经开区的发展又多了一块砝码,毕竟“城市中枢”这个概念是很具有诱惑力的。
事实上,经开区在迎接西安市政府北迁、发挥城市新中枢等方面,显得颇为积极。
《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批复后,经开区即根据规划的思路提出了打造“核心产业区”的构想。而在西安市政府正式确定北迁以后,经开区随即对原有构想进行了调整和突破。经开区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是打造创新型综合经济体。
“这个综合经济体,实际上是三种定位的复合体。”经开区管委会主任贾生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中心,二是构建关中天水经济区核心产业区,三是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在从开发区向城市新中枢升级的过程中,经开区也显示出了相当的力度。经开区投入500亿用于城中村改造,200亿元用于城市区域改革,以此来解决市政建设方面城中村和交通所留下的“硬伤”。
经开区成为西安市政府迁移的受益者,更多是源于西安向北发展、拓展大西安建设空间的战略考虑,也是西安“皇城复兴”计划的组成部分。
目前,陕西省政府仍位于古城墙以内的老城区。从西安市政府迁移的影响来看,未来省政府的迁移必将给西安的城市格局带来新一轮的变迁。
省政府迁移呼声再起
当年,西安市政府的北迁,是一次从城市未来发展方向上做出的战略考虑。“市政府搬了,我们开始呼吁省政府的搬迁。因为留在老城区内的话,将会影响到皇城复兴计划的实施。”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张宝通说。
省政府的搬迁仍需要在向南、向北中做出选择。有了市政府的先例,恐怕将会有更多的开发区盼望省政府的到来。
与当年支持市政府北迁一样,张宝通依旧力主省政府向北搬迁。“向北发展有广阔的空间,而且以省市两级政府为中心形成了大西安的九宫格局,更符合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这个远景目标。”张宝通说。
近几年,一些重大项目的建设确实明显体现出西安向北发展的趋势,但省市两级行政中心同时前往城北仍不免让人产生担忧,这样集中的行政中心是否会给城北带来更大的压力,比如困扰诸多大城市的交通问题。而事实上,省政府北迁似乎并不像市政府那样是唯一的选择。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长安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王圣学认为,省政府应该向南,准确的说是前往西南方向的沣渭新区。
“目前已经确定了,西安将在"十二五"期间恢复重建位于沣渭新区内的昆明池,规划面达13000多亩,比曲江池窑大得多。”王圣学对本报记者说,“这样的条件,非常适宜政府办公、市民居住。同时也会更好更快的带动沣渭新区的发展。”
最终前往何处,自然还是由陕西省政府来决定。迁往北城似乎的确有利于拉大城市骨架,建设国际化大西安。但不能忽视的是,沣渭新区也是多年来省政府十分重视的城市新区。特别是,它还承载着推进西咸一体化的重任。而且在今年两会期间,陕西省长赵正永更是明确表示,“将推进西咸一体化实质性的发展”。
不过,就基础设施条件而言,西咸新区无法与北城相比。有学者还担心,这将会打乱大西安规划中的九宫格局。“大西安”究竟会是怎样的格局,还需等待省政府这只“靴子”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