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十二五 全面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我国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等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不论是设施总量、规模还是运输能力供给以及运输质量等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几种单一的交通…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我国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等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不论是设施总量、规模还是运输能力供给以及运输质量等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几种单一的交通运输方式基本上都居世界前列。“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业迎来了各种运输方式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协调发展、能力扩张与质量提高并重、全面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阶段。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那么,如何理解适度超前原则呢?不够超前又会怎样呢?我们来看看京津塘高速公路超前意识不够的教训。
京津塘高速公路是我国第一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修建的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在1987年开工建设时已经算是很超前,当时很多人甚至认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车流量太小,修高速公路是一种浪费。到2003年,这条高速公路的车流量超过了设计流量的两倍,拥堵成了它的代名词。这条路的设计者们也在反思,当时的超前意识太不够了,没有预计到京津经济社会发展这么快,车流量增长如此迅猛,以至于后来不得不修建京津二通道、三通道。但如今的征地费用、建设成本、人力成本等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如果京津塘高速公路当时就设计为双向8车道,就不会存在后来的那么多问题,即使再建新的通道,综合成本也会低很多。如今,国内许多高速公路在进行“4改8”改造,显然各项投入都比当年要大些。
一般来说,交通运输依靠基础设施、运载工具和运营管理系统三部分联动来发挥作用,永久性基础设施一旦建成就难以改变特别是线型、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解决此类问题只有适度超前才是最经济的。同时,从交通运输业自身发展规律来看,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要遵循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的过程。交通发展,规划先行,交通规划是为满足未来需求制定的,而交通需求预测技术是交通规划方案制定的重要基础。当前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为满足未来而不是眼下的交通需求而设计。对于当前的需求而言,可能会存在部分能力盈余的问题,而在未来则很可能变成不足。因此,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具有长远眼光,适度超前将是“十二五”乃至今后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原则。
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十二五”时期,我国将继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区际交通网络,建设城际快速网络。在公路方面,“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以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为龙头,加强省际连接线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确定的交通基础设施、特大城市圈、大中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到2015年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民航方面,优化机场布局,增强机场保障能力,到2015年,民用机场覆盖全国80%以上的县级城市和人口。铁路方面,到201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以高速铁路为骨架、总规模5万公里的快速铁路网基本建成,总规模7万公里的区际大能力通道布局成网。
与以往注重各种单一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不同,“十二五”规划纲要更加注重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是推动各种单一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运输效率和运输服务水平。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是要统筹规划衔接,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规划的基础上建立综合运输规划体系;二是要合理配置资源,调整优化通道资源,促进综合运输枢纽合理布局和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逐步实现各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三是要加强多式联运等综合运输政策和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和推广应用;四是要推进综合运输管理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首先在加快综合运输枢纽建设方面取得突破,为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创造条件,提高综合运输优势和组合效率。重点建设与铁路衔接的综合客运枢纽100个,在36个中心城市重点建设现代化综合客运枢纽,完善集疏运基础设施。
“十二五”规划纲要还指出,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率。科学制定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路线,规范建设标准,有序推进轻轨、地铁、有轨电车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积极发展地面快速公交系统,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规范发展城市出租车业,合理引导私人机动车出行,倡导非机动方式出行。优化换乘中心功能和布局,提高出行效率。统筹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