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留人有新招 对经济影响多大?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现金补贴、落户加分、义诊义检、通讯补贴……各地政府频频出招留人。 从消费的春节到生产的春节,就地过年对经济影响有多大? 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今年春运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第一个春…
从“消费的春节”到“生产的春节”,“就地过年”对经济影响有多大?
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今年春运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第一个春运。预计2021年全国春运期间发送旅客在17亿人次左右,日均差不多4000万人次,比2019年要下降4成多,比2020年增加一成多。
一般来说,往年春节期间,餐饮、旅游等消费火爆,而工厂则处于停工停产状态居多。今年春节,“就地过年”政策将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中金公司发布研究报告称,全国各地多措并举鼓励外地员工就地过年,可能提振生产活动,今年春节前后生产活动可能高于往年,减轻疫情防控趋严给消费带来的不利影响。
兴业证券宏观团队分析认为,在“就地过年”政策背景下,劳动力流入城市可能会面临需求的激增,而劳动力流出城市则相反。劳动力流入大省(直辖市)将比往年容纳更多的在当地过年的人口,人口数量的增长可能造成需求的激增。此外,“就地过年”可能会使传统春节假期“高消费+低生产”的特征被打破,降低返乡人口,加快复工速度。
海通证券研究报告则显示,以往春节期间人口的大规模流动,都会对经济活动产生很大影响。而如果今年春节期间人口流动和聚集明显减少,今年前两月的宏观经济数据也会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春节效应”,再考虑到去年一季度经济基数偏低,今年的数据会在“异常”的基础上变得更“异常”。
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梁中华表示,如果今年春节期间“就地过年”增多、人口返乡减少,停工时间会缩短,春节后复工节奏也会更快,会对经济生产活动起到明显的提振作用。预计前两个月工业增加值增速有希望达到40%以上甚至更高。他称,今年如果居民返乡减少、出行减少,消费可能会受到明显的负面冲击。其中,餐饮、旅游等服务业受到的冲击会更大。和去年春节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去年疫情防控距离春节较近,很多人口已返乡,被暂时留在了“消费”地;而今年疫情防控距离春节较远,可能很多人口会留在“生产”地。
新时代证券宏观团队则认为,“就地过年”确实会抑制一些交通运输、社交属性的消费,但对其他消费影响可能不是很大。“就地过年”改变了春节的人口分布,对消费的影响更多的是结构性的、区域差异化的。
具体来看,一线城市相比往年春节人口流出减少,餐饮娱乐等消费可能还会增加,相反三四线城市及乡村地区由于人口流入减少,消费相对会减少。从生产端来看,“就地过年”减少了人员流动,缓解了往年春节前后的用工荒问题,复工复产会更快,有利于建筑业、民营经济生产的延续,2021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超出季节性。
国盛证券宏观团队预测,“就地过年”意味着春节前后离岗返岗的时间成本将大大降低,实际工作日可能较往年显著增加,对工业生产整体应偏利好。拖累消费、利好生产。
生产端:中游制造、基础材料、终端制造依次受益
东吴策略指出,防疫政策下的就地过年,大量劳动力驻守生产地,“反春节效应”下工业产出得以维持。
按受益幅度,依次包括中游制造>基础材料>终端制造。
传统春节下,用工人数缩减最明显的行业,“逆春节效应”最明显,也最为受益。建筑业春节用工稳定性最差,从业人员环比降幅达到-28%,今年有望最为受益,其余行业主要包括基础材料:采掘、有色、钢铁、化纤;中游制造: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运输设备、仪器仪表;下游制造:电子设备、家具、纺服、造纸。
该机构表示,从投资角度看,疫情严重阶段股价上行,疫情缓和阶段股价下行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子、医药生物、计算机、机械设备、化工、电气设备等领域。
上游基础材料相关公司:采掘(中国石油、中海油服)、有色(赣锋锂业)、钢铁(宝钢股份)、化纤(桐昆股份)。
下游制造:电子设备(北方华创、立讯精密、歌尔股份)、家具(欧派家居)、纺服(稳健医疗)、造纸(太阳纸业)。
消费端:网购、物流、外卖、医药、在线游戏、在线教育将受益
兴业证券指出,2020年,居民支出消费结构中,服务消费的占比回落,同时货物消费占比上升。而同期,网上零售占比消费品零售趋势上升,该比例在2020年2月出现跳升,意味着居家隔离政策下,居民更多进行网购消费。
中信证券表示,虽然政策管控主要针对跨省、返乡人员流动,本地较为自由,但缺少了走亲访友、外出旅游的假期环境,居民居家时长不可避免将显著上升,这将激发受益于居家环境下的消费行业需求提升。阶段性明确受益的领域包括:
第一,受益居民居家时长提升的复调、速冻等方便食品、小家电、中高端生鲜、个护家清、家居等商品消费;
第二,居民场景叠加线上习惯强化的电商、外卖、闪购等到家服务、社区团购、在线教育等线上消费;
第三,开工时长增加,一季度有望超预期的出口产业链,包括家电出口、服装出口、新型烟草出口等。
东吴策略认为,就地过年对消费端的影响与2020年疫情高峰类似,三大受益行业:居家必需、医药防疫、在线教育娱乐。
大量务工人员滞留工作地,外卖、物流增长确定性最强。同时,居民居家隔离带动速冻食品需求提升。
相关公司:外卖(美团)、物流(顺丰控股、德邦股份)、速冻食品(安井食品、三全食品)
卫健委要求返乡人员,需持7日以内核酸检测证明,叠加常备药及手套等防疫需求也将增加,相关医药零售公司及防疫物资生产公司受益。
相关公司:核酸检测(金域医学)、疫苗(国药股份、智飞生物)、常备药&手套(益丰药房、老百姓)
疫情后线上办公、娱乐的强势崛起,叠加IPO热潮,互联网公司也将受益。
相关公司:线上购物(阿里巴巴、京东)、线上教育&办公(跟谁学)、游戏(腾讯、三七互娱)、流媒体(哔哩哔哩)。
事实上,资本市场上已经提前作出了反应,互联网港股持续火爆,腾讯控股、京东、美团等互联网龙头近期纷纷创出新高。
受损行业:白酒、院线、餐饮、酒店
今年受“就地过年”趋势的影响,将会削弱春节前后的人员流动、减少人群线下集聚。
东吴证券认为,过往来看春节是中国全年最大的线下聚集活动,带动了包括白酒、院线、餐饮和节日礼品等消费板块,而“就地过年”可能对这些板块造成负面影响。
但对影视行业而言,就地过年的影响存两面性。一方面,将继续利好在线视频,另一方面线下电影市场存在不确定性。春节档票房占全年票房比重不断提升,2019年春节档票房58.26亿元,占全年票房比例9.1%,春节档萧条可能对全年票房增长带来一定影响。
此外,人员流动限制也会给景区、酒店等板块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中信证券表示,“就地过年”主要减少跨省流动,预计对远距离出行场景负面冲击较大,因而对旅行社、异地游客占比较高的景区短期影响较大。但一季度正处淡季,春节后天气转暖疫情得以控制,全年或影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