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审委参会有利提高审核效率
来源:兰格钢铁|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据媒体报道,证监会已于日前启动发审委换届工作,并就《关于修改〈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的决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市场对发审委委员数量缩减、委员参加初审会、进…
据媒体报道,证监会已于日前启动发审委换届工作,并就《关于修改〈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的决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市场对发审委委员数量缩减、委员参加初审会、进一步规范发审会取消的工作流程等最为关注。
自去年10月17日第十七届发审委上任以来,截至今年9月30日,第十七届发审委共审核259家企业首发申请,共计140家企业首发通过,首发申请通过率为54.05%。如果第十八届发审委延续前任审核从严的要求,2018年度首发申请通过将会处于低位,也将与2016年超过90%的通过率、2017年超过80%的通过率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家企业要想上市,必须经历申请、受理、预披露、反馈会、见面会、预先披露更新、初审会,而后再到发审会的流程。在这一过程中,虽然上会审核往往能决定一家企业最后的命运,但此前的诸如反馈会、见面会以及初审会等,都同样不可被忽视。如果在上述流程中拟上市企业所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那么上会审核就有可能被发审委委员否决,进而导致其前功尽弃。
此次证监会欲对企业发审问题进行改革,让发审委委员参加初审会,其实并不乏多方面的考量。实际上,在拟上市企业上会以前,相关的审核工作主要由证监会的相关部门及人员来完成,企业上会与此前的审核,客观上存在脱节的问题,也不利于此后发审会委员的审核工作。而让发审委委员参加初审会,实际上是将发审工作前置,有利于发审委委员提前发现问题。
发审委委员参加初审会,表面上看是增加了委员们的工作量,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比如,如果发审委委员在初审会上发现了拟上市企业所存在的问题,那么等于给予了拟上市企业进行改正的机会。如果是上会审核的话,那时发审委委员再发现问题,或许拟上市企业连改正的时间或机会都失去了。这对拟上市企业而言,无疑是非常致命的。因此,发审委委员参加初审会,对拟上市企业来讲,是非常有好处的。
而一家企业的招股说明书,动辄上百页甚至数百页。参加发审会审核的委员,一般只有五至七人,即使是其分工明确,发审委委员专注于某一方面,相对于那些有数百页的招股书,每个发审委委员的工作量其实都是非常大的。此前,对于发审委委员能否仔细审核,特别是对于招股书页面较多的企业能否发现其中的问题,市场曾经是有过质疑的。即使是第十七届发审委IPO通过率较低,这种质疑仍然没有消除。
在发审委委员参加初审会后,除了能提前发现问题,给拟上市企业创造条件之外,也无异于分担了拟上市企业上会审核给发审委委员带来的工作量。而且,通过参加初审会,对于相关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委员们也会有更高的关注度,更能直接发现相关问题是否已经得到解决,从而能够更好地提升上会企业的审核效率。
另一方面,发审委委员参加初审会,也能进一步缓解IPO堰塞湖问题。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92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仅为230家。从此前排队企业多达700家、800家,到如今的不足300家,IPO堰塞湖正在逐渐缓解,但A股市场的新股IPO,仍然没有达到随报随审的阶段。而随报随审,显然才是IPO审核的正常状态,但目前离这一目标还有不小的距离。
而发审委委员参加初审会,在能提前发现并指出拟上市企业问题的同时,拟上市企业如果不能解决相关问题,实际上是没有再上会的必要的。即使其硬闯发审会,最终也难逃被委员们否决。此时留给拟上市企业的只有撤回材料终止审查一条路。如此,不仅会导致上会企业的减少,也能对解决IPO堰塞湖问题作出贡献。
- 上一篇:A股呈长期震荡阴跌式探底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