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粤港澳大湾区框架协议公布:划定7大合作重点领域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粤港澳大湾区蓝图初显 《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7月1日上午在香港签署。按照协议,粤港澳三地将在中央有关部门支持下,完善创新合作机制,促进互利共赢合作关系,共同将…

粤港澳大湾区蓝图初显

   《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7月1日上午在香港签署。按照协议,粤港澳三地将在中央有关部门支持下,完善创新合作机制,促进互利共赢合作关系,共同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除了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及粤港澳四方将每年定期召开磋商会议,协调解决大湾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合作事项。重点合作领域包括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协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培育国际合作新优势、支持重大合作平台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的“面孔”初步显现。

   7月1日上午,《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下称《框架协议》)在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见证下在香港签署。该协议擘画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三张“面孔”——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同时提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宏大目标。

   根据国家发改委7月3日公布的《框架协议》全文,合作目标具体对粤港澳三地都提出了各自的期许。

   广东是强化其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经济发展重要引擎的作用,构建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地。

   香港是巩固和提升其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功能,推动专业服务和创新及科技事业发展,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

   澳门是推进其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打造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建设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

   7月1日下午,在“携手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合力打造世界级城市群”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评价《框架协议》的签署时称,此举是“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确立了行动纲领、明确了重点任务、描绘了美好蓝图”。有关方面和粤港澳三地要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推进大湾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打造科技创新走廊

   7月1日签署的《框架协议》中,“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包括“更具活力的经济区”以及“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显示出国家以“湾区经济”推动粤港澳合作和经济增长的决心。作为支撑这两大定位的重点工作,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等举措被提及。

   根据《框架协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合作领域有7个方面:包括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协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培育国际合作新优势、支持重大合作平台建设。

   按照林念修的说法,打造“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包括支持共建国际化创新平台、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支持粤港澳在创业孵化、科技金融、国际成果转让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等要点;“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则包括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等内容。

   从粤港澳三地的具体实践看,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历三年有余,贯穿珠江东岸的“广深创新走廊”成为重头戏;科技资源密集的香港,近年来也将“科技创新”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点;过往以博彩业为主的澳门,亦将科技创新视为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化的策略。而在粤港澳三地之间,近些年不乏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这包括港澳青年进入广东自贸试验区创业,珠海与澳门的中医药产业合作,以及深圳与香港拟在落马洲河套地区建设的“科创园”。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所在的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与深圳前海,被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三大“重大合作平台”。林念修强调,要进一步发挥三大平台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合作中的试点示范作用。

   从国际经验看,国际一流湾区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均离不开本区域的科技创新和高端服务业。而科技创新与现代服务业正是“国家所需、港澳所长”的重点领域。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首席专家陈广汉认为,香港、澳门优势在于科技资源和专业服务,广东的优势在于制造能力和市场需求,应该将二者结合起来,促进共同发展。

   推动粤港澳市场“软对接”

   与已有国际湾区不同,规划中的粤港澳大湾区,其显著特点是“一国”、“两制”、“三关税区”。

   根据《框架协议》,在体制机制安排方面,将由国家发改委及粤港澳四方每年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年度重点工作,由国家发改委征求广东省人民政府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以及国家有关部门意见达成一致后,共同推动落实。同时,还将扩大公众参与。

   实际上,在早前内地与港澳合作的实践中,坚持的一个原则便是发挥粤港澳三地的制度互补性优势,实现收益的最大化。最典型的例子便是2003年内地与香港、澳门签署的《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随着CEPA以及CEPA补充协议的签署和落地,内地尤其是广东对港澳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服务贸易自由化在政策上早在2014年就在广东落地。这直接促成了香港、澳门的建筑师、会计师等专业服务人员北上执业。

   粤港澳大湾区需要通过CEPA的不断升级,从而提升粤港澳三地的市场一体化水平。《框架协议》提出落实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其系列协议,促进要素便捷流动,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促进人员、货物往来便利化,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推动扩大内地与港澳企业相互投资。

   市场的一体化势必要求交通的一体化。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的交通互联互通不断加码。除早已连通珠江东西两岸的虎门大桥外,正在建设的重要工程还有虎门二桥,香港经深圳可通达珠江西岸的深中通道,连通珠海、香港和澳门的港珠澳大桥等。

   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罗康瑞认为,随着港珠澳大桥以及广深港高速铁路等大型基建项目即将落成,香港、珠海、澳门三城也可形成“一小时生活圈”。在这些优秀条件下,粤港澳大湾区是香港未来发展不可错过的新机遇。港商如果尽早筹谋,善用香港的优势,加强与区内城市的企业合作,必能为香港未来的持续繁荣开拓新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在“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两个定位外,《框架协议》还提及“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的定位。

   在陈广汉看来,世界著名湾区除了科技创新的特征外,还是优美海洋生态环境和世界一流滨海城市群。因而,要实现生态保护、社会整合与发展成果共享,使企业和一般市民都能感受到湾区建设带来的好处,分享湾区发展的成果。

   从香港到东莞市创业的俞春华就告诉记者,他被东莞松山湖的生态环境吸引,从而决定到东莞创业。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陈广汉建议,要解决港澳服务业进入珠三角市场的制度性障碍,还要解决港澳居民在珠三角生活、工作和养老等方面的制度性障碍;同时,满足内地企业在港澳发展的外派管理人员往返便利需求并解决相关的制度性障碍。

上一篇:外资准入门槛再降 李克强多场合提振投资者信心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