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领域改革陆续展开 中国经济收获“第二季红利”
来源:证券日报|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自中国新一届政府上任以来,重磅改革新政陆续推出,经济学家预计,随着改革红利次第显现,中国将会进入速度有所降低但质量效益得到提高的新增长阶段。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市场普…
自中国新一届政府上任以来,重磅改革新政陆续推出,经济学家预计,随着改革红利次第显现,中国将会进入速度有所降低但质量效益得到提高的新增长阶段。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市场普遍预期,正在紧锣密鼓制定之中的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有望进一步打开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空间。
今年以来,国家加速推行财税改革方面的新举措,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8月1日起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暂免征收、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在全国铺开。据测算,今年上半年,仅“营改增”带来超过500亿元的减税规模,如果“营改增”改革全面推开,未来减税规模将在数千亿元,企业减负效果明显。
梳理近期的改革动向,可以看出新一届政府当前聚焦的财政问题。中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白景明介绍,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是当前财税改革的重中之重,这项改革的核心就是设计预算绩效目标,使得政府预算有的放矢。
“财政改革最终还是要解决市场和政府的关系问题,如果现行财政制度得到合理的设计和完善,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将更加规范化、边界更加合理,政府和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都将得到充分发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杨志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刚刚过去的10月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出了八大重点领域改革方案,其中专门提到要以重新界定职能、国有资产资本化为重点,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近日指出,要认真准备国资,国企改革方案,争取三中全会后尽快出台,形成上下联动的改革局面。
分析人士预计,三中全会后有望出台的《关于完善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指导意见》,将继续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途径,进一步深化对民资开放力度。
国务院常务会议9月就提出“尽快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民间资本推出一批符合产业导向、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项目”。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指出,国企改革也是民企的机会,此前的“新旧36条”已经对民资开放了绝大部分可放开的领域,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拿出实际行动来破除国企垄断,打破人为设置的“玻璃门”,促进国企与民企的共赢。
“显然,国资国企改革将在四大方面有明确目标。”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这四个方面即:一是“进和退”的问题,要明确央企及国企在哪些领域有所进退,特别是要加快吸引民间资本进入;二是企业自身改革,要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及推进董事会建设等;三是建立适应市场化的企业运行机制;四是解决央企国企历史遗留问题。
自国务院年初公布《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以来,不同行业和领域都在探索改善收入分配的方法,舆论普遍期待三中全会能进一步推动这项涉及亿万人利益的重大改革能有突破。
收入分配改革实际上是经济改革、政府改革、社会改革的交叉点,其复杂性和重要性都在于此。目前,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思路应该是“提低、扩中、控高”。“这几年来收入分配一直在路上,取得了一些成就,应该给予肯定。”国家发改委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首先在最低生活保障方面,城市的救济、农村的救济,最低生活保障线一直在不断提高;保护老年人方面,特别是企业离退休人员的低工资群体每年收入递增10%;在城镇里面,国企、央企管理者的收入得到了适当的控制,可能会使在职普通职工的收入会相应有所提高。
中国的分配制度改革已启动多年,但在推进过程中几经周折,主要因为它与经济转型和社会公平密切相关。专家呼吁,改革者必须突破既得利益群体的阻力,从机制入手,建立科学的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