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2013中国与非洲经贸合作:支持非基础设施建设

来源:人民日报|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当前,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与非洲国家顺应形势变化,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不断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大力推动经贸合作,…

当前,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与非洲国家顺应形势变化,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不断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大力推动经贸合作,积极探索符合中非实际的共同发展之路。

目前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非洲成为中国重要的进口来源地、第二大海外工程承包市惩第四大投资目的地。中非经贸合作的发展,促进了非洲国家民生的改善和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促进南南合作与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中非经贸合作基础更加坚实、机制更加完善,不断涌现新的合作契合点和增长点。特别是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非洲,宣布一系列支持非洲发展的新举措,为推动中非经贸关系迈上新台阶注入了强大动力。

2010年,中国政府发布了白皮书,介绍了中非经贸合作的有关情况。这里,就近些年来中非经贸合作取得的进展再作一介绍。

一、推动贸易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非贸易仍然持续了较快发展的态势。2009年,中国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此后两年多时间里,中非贸易规模迅速扩大。2012年,中国与非洲贸易总额达到1984.9亿美元,同比增长19.3%。其中,中国对非洲出口额853.19亿美元,增长16.7%;自非洲进口额1131.71亿美元,增长21.4%。中非贸易总额、中国对非洲出口总额,以及自非洲进口总额均创历史新高。

随着中非贸易额的不断增长,中非贸易占中国和非洲对外贸易的比重有所上升。2000—2012年,中非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从2.23%增加到5.13%。其中,中国自非洲进口占比从2.47%增加到6.23%,出口非洲的占比从2.02%增加到4.16%。从非洲角度看,中非贸易占非洲对外贸易的比重,呈现出更为明显的上升趋势。2000—2012年,中非贸易占非洲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从3.82%增加到16.13%。其中,非洲对中国出口的商品占比由3.76%上升到18.07%,从中国进口商品占比从3.88%上升到14.11%,增长迅速。

中国对非出口产品总体上质量优、价格好,满足了非洲各阶层民众的消费需求。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中非贸易结构逐步得以优化。随着非洲市场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对非洲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明显增加。2012年,机电产品占中国对非洲出口商品的比重已达到45.9%。为进一步提升对非洲出口商品的质量,从2010年12月到2011年3月,中方开展了打击对非洲出口假冒伪劣和侵犯知识产权商品专项治理行动,采取输非工业品装运前检验等多项措施,中国对非出口商品质量得以明显提高。

过去三年,中国自非进口金额不断增长,原油、农产品等大宗商品贸易金额、数量都快速增长。通过中非贸易,非洲出口产品获得稳定市场,提升了价格,获得了更大实惠。同时,中国通过免关税、设立非洲产品展销中心等措施,积极扩大从非洲进口。自2012年1月起,与中国建交的30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全部可以享受60%的输华商品零关税待遇措施。截至2012年底,有22个非洲受惠国累计受惠货值达到14.9亿美元,关税税款优惠9.1亿元人民币。2011年5月,中国设立的非洲产品展销中心在浙江省义乌市正式开业。通过减免运营费用等扶持政策,展销中心已吸引非洲20多个国家的2000余种商品入驻销售。

中非贸易互补性强、潜力巨大,对中非双方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将继续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中非贸易的健康发展,主要包括:实施“对非贸易专项计划”,扩大非洲输华产品零关税待遇的受惠范围,扩大非洲产品的进口;加强对非出口产品品牌和营销渠道建设,促进对非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另外,中国将通过提供促贸援助,帮助非洲国家改善海关、商检设施条件,为非洲国家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提供支持,推动非洲区内贸易的发展。

二、提升投融资合作层次

经济基础薄弱、建设资金匮乏一直是非洲国家发展的主要瓶颈。中国政府鼓励、支持企业和金融机构扩大对非投资,努力提升中非合作的质量和水平。

2009年以来,非洲地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连续下滑,但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快速增加。据统计,2009—2012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流量由14.4亿美元增至25.2亿美元,年均增长20.5%,存量由93.3亿美元增至212.3亿美元,增长1.3倍。中国对非投资的快速增长,一方面说明非洲的发展潜力和投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中非合作的互补性。

在投资总量扩大的同时,中国对非投资层次也不断提升。目前,有超过2000家的中国企业在非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兴业,合作领域从传统的农业、采矿、建筑等,逐步拓展到资源产品深加工、工业制造、金融、商贸物流、地产等。

近年来,中国对非投资机制不断完善。截至2012年底,中国已与32个非洲国家签署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与45个国家建立经贸联委会机制。作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推出的八项举措之一,截至2012年底,中非发展基金在非洲30个国家投资61个项目,决策投资额23.85亿美元,并已对53个项目实际投资18.06亿美元。初步统计,决策投资项目全部实施后,可带动对非投资超过100亿美元,每年增加非洲当地出口约20亿美元、超过70万人从中受益。中国金融机构通过多种手段,积极扩大对非融资支持。2009年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宣布设立“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截至2012年底,专项贷款累计承诺贷款12.13亿美元,已签合同金额10.28亿美元,发放贷款6.66亿美元,有力支持了农林牧渔、加工制造、贸易流通等与非洲民生密切相关行业的发展。

能矿资源开发是非洲国家经济起飞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在这一领域,中国企业帮助非洲国家建立和发展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并积极参与项目所在地的公共福利设施建设。在刚果,中国企业在开发钴矿的同时,建设了包括公路、医院在内的多个公共项目。在南非,进行矿产开发和加工的中国公司设立捐赠基金,赞助矿区医疗、减贫和教育事业,并建成先进的水处理设施。中国企业还捐资开展中非“光明行”活动,组织中国一流的眼科医生赴津巴布韦、赞比亚,为623名患者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

制造业是中国对非投资的重点领域。2009—2012年,中国企业对非制造业直接投资额合计达13.3亿美元,2012年底,在非制造业投资存量达34.3亿美元。其中,马里、埃塞俄比亚等资源贫瘠国吸引了大量中国投资。中国企业在马里投资糖厂,在埃塞俄比亚建立玻璃、皮革、药用胶囊和汽车生产企业,在乌干达投资纺织和钢管生产项目等,弥补了所在国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的不足,创造了大量税收和就业,延长了“非洲制造”的增值链。中国企业的投资给非洲社会发展带来了全方位的变化。如在津巴布韦,投资经济作物种植的中国企业向当地农户提供无息贷款,改善生产基础设施条件,进行生产全程技术指导,组织当地员工赴华访问,资助当地建设学校、孤儿院,促进了中国企业与当地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服务业具有无污染、低能耗的特点,是近年来中非投资合作的新亮点,中国企业在金融、商贸、科技服务、电力供应等领域均进行了投资。截至2012年底,中国对非洲金融业直接投资存量已达38.7亿美元,占全部对非投资的17.8%,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地企业建设发展资金的不足。在商贸领域,中国企业与当地公司合作开发的安哥拉国际商贸城项目已经开工,建成后将成为西南部非洲最大的商贸物流中心、会展中心和投资服务中心。当前,还有众多中国中小投资者在非洲从事农副产品加工、小商品生产等,他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非洲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对满足非洲人民生活需求、吸纳当地就业、促进中非经贸往来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中非人民相互了解与认知程度的加深和中非政府间的通力合作,这些中小投资者也将进一步融入当地社会,与当地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近年来,随着非洲各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中非关系的日益密切,非洲企业也积极开展对华投资。截至2012年,非洲国家对华直接投资达142.42亿美元,较2009年增长44%。其中,2012年直接投资额为13.88亿美元,投资来源国包括毛里求斯、塞舌尔、南非、尼日利亚等,涉及石油化工、加工制造、批发零售等行业。

中非投融资合作巩固了非洲经济发展的基础,增强了非洲自主发展能力,提升了非洲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也推动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今后,中国将继续扩大同非洲的投融资合作,落实好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贷款额度的承诺,重点支持双方在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制造业、中小企业发展等领域开展合作。继续积极引导中国企业在非洲建立加工和制造业基地;加大在商贸服务、交通运输及咨询管理等服务行业的投资;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在非洲开展多领域投资合作,支持非洲国家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三、加强农业与粮食安全合作

农业事关非洲的发展稳定和脱贫减困,是大部分非洲国家的支柱产业和优先发展领域,中非双方在农业领域具有良好的合作条件和广阔的合作前景。中国政府重视同非洲国家在农业领域的互利合作,帮助非洲国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中非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2009—2012年,中国对非洲农产品出口从15.8亿美元上升至24.9亿美元,增长了57.6%;中国自非洲农产品进口从11.6亿美元上升至28.6亿美元,增长了1.46倍,进口农产品中大部分是非食品类商品,包括棉麻丝、油籽和其他农产品。非洲农产品对华出口迅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政府自2005年开始实行非洲国家部分输华商品零关税政策,非洲特色农产品作为主要受惠产品之一,对华出口得以快速增长。以芝麻为例,从2002年开始,中国自非洲少量进口芝麻。在零关税政策推动下,中国自非洲进口芝麻快速增长,进口额从2005年的0.97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4.4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28.7%,高于同期中国自非洲进口全部商品的年均增速。

最近几年,中国企业在非洲开展了良种培育、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等投资活动。2009—2012年,中国在非洲农业领域直接投资额由3000万美元增长到8247万美元,增长了1.75倍。中国企业在非洲从事农业投资,增加了驻在国的粮食供给,提升了非洲国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如在莫桑比克,中国投资农场的300公顷水稻试验种植,连续三年获得每公顷9—10吨的高产,中国专家指导当地农民耕种的水稻田产量,由原来每公顷3吨提高到5吨。在马拉维、莫桑比克、赞比亚,由中国企业和中非发展基金合作投资的棉花种植加工项目,采劝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了当地数万种植户,有效增强了当地棉花加工生产能力。中国企业还在非洲国家积极开展农田整修、水利建设和改造,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其中,由非洲开发银行出资、中国企业承建的农田整治项目是卢旺达农业领域的最大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卢旺达境内主河流的整治和水资源利用。

中国政府通过援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派遣高级农业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传授推广农业生产管理经验和实用技术等方式,帮助非洲提高农业自主发展能力。2006年以来,中国已在卢旺达、刚果(布)、莫桑比克等国援助建成15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并正在规划实施另外7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同时,中国还向非洲派出农业技术组和数百名农业技术专家,提供政策咨询,传授实用技术,培训当地人员。如中国与乍得开展培育高产优质品种的农业技术合作项目,实现增产25%以上,推广种植面积500多公顷,培训当地农民数千人次。

今后,中国将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下,全面推进中非农业领域合作。建立和完善中非农业合作机制,加强中非双方在农业技术、品种资源、农业信息、农产品加工与贸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力资源培训等领域的合作。深化企业间合作,鼓励和支持中国有实力的企业到非洲国家进行农业领域的投资与技术合作。根据非洲国家的实际情况,安排实施适当数量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深化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框架下的合作。

四、支持非洲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非洲投资环境和民生条件的根本支撑,对非洲减贫和发展至关重要。中国政府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以多种方式参与非洲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012年,中国企业在非洲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408.3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了45%,占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总额的35.02%。非洲已连续四年成为中国第二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常来自中国的资金、设备和技术有效降低了非洲国家建设成本,使非洲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逐步得以改善。

中国企业在非洲建成了大量市政道路、高速公路、立交桥、铁路和港口项目,有效改善了非洲国家的通行状况,促进了非洲国家内部和国家间的经贸发展和人员往来。在安哥拉,由中国企业承建的铁路修复工程,横穿安哥拉东西部。

中国通讯企业在非洲参与了光纤传输骨干网、固定电话、移动通讯、互联网等通信设施建设,扩大了非洲国家电信网络的覆盖范围,提升了通讯服务质量,降低了通讯资费。中国企业在坦桑尼亚承建的光缆骨干传输网,除覆盖坦桑尼亚境内主要省市外,还连接周边六国及东非和南非海底光缆,建成后将形成坦桑尼亚境内北部、南部和西部三个骨干环路和八条国际过境链路,提升整个东非地区的通讯一体化水平。

中国与非洲国家在水电站建设、电网铺设等方面合作密切,缓解了非洲部分国家长期存在的电力危机。2010年,中国企业在赤道几内亚承建的马拉博燃气电厂项目开工,建成后将形成发电—输电—变电完整供电系统,从根本上改善马拉博市及毕奥科岛的电力供应状况,并对周边地区农业灌溉、生态旅游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中国政府和金融机构为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大量优惠性质贷款和商业贷款。2010—2012年5月,中国对非优惠性质贷款项下累计批贷92个项目,批贷金额达113亿美元。埃塞俄比亚亚的斯—阿达玛高速公路、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等项目均由中国的优惠贷款支持建设。中国大型商业银行也在非洲开展了多项买方信贷,支持了加纳电网、埃塞俄比亚水电站、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等项目。

中国企业在非洲建设基础设施的过程中,注重属地化经营和管理,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如,中国在非的大型通讯企业的本地化率已超过65%,并与1200个当地分包商合作,为当地间接增加超过1万个就业岗位;中国企业在赞比亚为当地翻修道路和矿山医院房舍,捐赠社区体育设施并积极响应慈善募捐活动,为当地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基础设施建设对促进非洲经济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中国将继续深化中非双方在交通、通讯、民生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不断推进“非洲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伙伴关系”,密切双方在区域一体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帮助非洲提高整体发展能力。

五、注重非洲民生与能力发展

非洲经济近年来保持较快增长,但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任务艰巨。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向非洲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帮助,并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非洲百姓。近几年来,中国认真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历届部长会议提出的各项举措,在公共福利设施、医疗卫生、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以及人道主义援助等领域积极开展对非合作,加强双方人文交流和科技合作,努力提升非洲自主发展的能力。

帮助发展公共福利设施。中国在非洲援建打井供水、经济住房、广播电信、文教场所等各类公共福利设施,改善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2009年以来,中国在苏丹、马拉维、津巴布韦、吉布提、几内亚和多哥等国实施的数十个打井供水项目,为缓解当地人民吃水难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援建的南苏丹活动板房、贝宁校舍、马拉维农村学校等项目,对改善当地的居淄教育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援建的中非博阿利3号水电站是迄今为止中国在中非援建的最大项目,建成后将大为缓解班吉等地的用电紧张状况。

提升医疗卫生合作水平。2010—2012年,中国在加纳、津巴布韦等国援建竣工27所医院。中国在42个非洲国家和地区派驻有43支医疗队,累计诊治患者557万余名。近年来,除援建医院、捐赠药品、进行医护培训等传统方式外,中国还通过开展治疗白内障患者的“光明行”活动、提供移动医院、建立双边眼科合作中心,以及援建新型诊疗技术示范与培训中心等,进一步提升中非医疗合作水平。

开展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合作。生态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发展面临的共同课题,非洲在这一领域尤其需要国际社会的帮助。中国高度重视与非洲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2009年11月以来,中国在非洲国家共实施了百余个清洁能源项目,包括与突尼斯、几内亚、苏丹等国开展的沼气技术合作,为喀麦垄布隆迪、几内亚等国援建的水力发电设施,与摩洛哥、埃塞俄比亚、南非等国开展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合作,向尼日利亚、贝宁、马达加斯加等赠送节能灯、节能空调等应对气候变化的物资等,提高了非洲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中国一贯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向遭受政治动荡和自然灾害的非洲国家及时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资或现汇紧急援助。2011年,中国向突尼斯、埃及两国政府提供共计5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以缓解两国与利比亚边境地区滞留难民带来的人道主义危机。在2011年非洲之角遭遇60年罕见饥荒之时,中国向有关非洲国家提供紧急粮援和现汇,总额超过4亿元人民币,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对外提供的最大一笔粮食援助。2012年,中国向萨赫勒地区有关国家提供了粮食援助。

支持人文交流。人文交流是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支柱。中国致力于通过支持非洲青年来华留学、派遣青年志愿者、开展联合研究等方式,增进中非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认知,不断巩固中非友好的社会基矗2010—2012年,中方向非洲国家提供各类政府奖学金名额共计18743个。截至2012年底,中国已向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等16个非洲国家派遣408名青年志愿者。20对中非知名高校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框架下结为“一对一”合作关系。“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自2010年3月启动以来,已支持中非学者开展研讨会、课题研究、学术交流、著作出版等各类项目64个,资助中非学者600多人次访问交流。

开展人力资源培训。人力资源培训是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2010—2012年,中国为非洲54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各类培训班和研修班,培训官员、技术人员等共计27318人次,涉及经济、外交、能源、工业、农林牧渔、医疗卫生、检验检疫、应对气候变化和安全等领域。此外,中国还通过援非医疗队、农业专家,以及在非中资企业等多种渠道培训所在国人员,提高当地人员的技术水平。

提高中非科技合作水平。2009年,中国启动了旨在推动对非技术转让、中非科研人员交流、扩大共享科技成果的“中非科技伙伴计划”。截至2012年底,中国已在非洲国家合作开展腰果病虫害防治技术、资源卫星数据地面接收站等115个联合研究与技术示范项目;接收了66位非洲科研人员来华开展博士后研究;向24位完成合作研究任务后归国的非洲科研人员每人捐赠15万元人民币的科研设备。2011年12月,中国政府启动“非洲民生科技行动”,加强和支持民生科技领域的中非合作,并宣布向中非合作论坛所有非方成员国各援建一所“全科模块化箱房诊所”和“消化医疗科技合作示范中心”。

减免债务。2010—2012年,中国共免除马里、赤道几内亚、喀麦垄贝宁、多哥、科特迪瓦等国16笔债务,进一步减轻了非洲国家的债务负担。

六、促进多边框架下的合作

近年来,非洲大陆联合自强的步伐不断加快,经济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坚定支持非洲走联合自强之路,大力推动与非盟及非洲次区域组织在基础设施、能力建设、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与此同时,中国还与部分国际多边组织和国家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为帮助非洲国家减贫、振兴经济和促进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中国与非盟及非洲次区域组织一道,在基础设施、农业、人员培训等传统领域,以及金融、减灾、知识产权等新兴领域展开密切合作。中国非盟关系是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就陆续向非统/非盟提供了现汇、物资、成套项目、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援助。2011年,非盟委员会正式加入中非合作论坛,双方合作更加密切。2012年1月,作为近年中国在非最大援建项目的非盟会议中心正式落成,中国宣布未来三年将向非盟提供6亿元人民币援助。

近年来,中国与非洲地区组织和机构的合作不断加强,且日趋制度化、机制化。2011年以来,中国先后与东非共同体、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签署了《经贸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展在贸易便利化、直接投资、跨境基础设施、发展援助等方面的合作。金融合作方面,中国是非洲开发银行、西非开发银行和东南非贸易与开发银行的成员国。自加入以来,中国已向非洲开发银行的软贷款窗口——非洲开发基金累计承诺捐资6.15亿美元,并参与了非洲开发基金多边减债行动,支持非洲减贫和区域一体化。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南部非洲开发银行签署了《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并与西非开发银行签署6000万欧元专项授信贷款协议,用于支持西非经济货币联盟国家内中小企业发展。中国进出口银行、农业银行等分别与非洲开发银行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就基础项目融资、中小企业发展等问题开展合作。此外,中国还与非洲地区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达成相关协议,为推动中非经贸关系向更高水平迈进奠定基矗

中国与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多边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在农业、环保、培训等方面开展对非合作。中国是第一个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建立南南合作战略联盟的国家。2008年,中国宣布向联合国粮农组织捐赠3000万美元设立信托基金,重点用于支持中国参与“粮食安全特别计划”框架下的南南合作,基金使用将适度向非洲地区倾斜。截至2012年底,中国已在该框架下,向埃塞俄比亚、毛里塔尼亚、马里等国派遣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在农田水利、农作物生产、畜牧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提供农业技术援助,为提高其农业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中国还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等国际组织合作开展气候变化与减灾合作。2012年,中国承诺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非洲技术援助活动捐资1000万美元,推动非洲国家宏观管理能力建设。自2007年5月中国金融机构与世界银行建立全面合作框架机制以来,目前双方就非洲国家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探讨。中国金融机构与世界银行集团旗下的国际金融公司等机构长期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在西非地区电信项目上提供联合融资,共同推动了区域通信行业发展。

中国一贯本着开放的态度同其他国家在对非援助领域开展交流互鉴,探讨务实合作,共同致力于非洲发展。2009—2010年,中国与英国合作,分别在中国和加纳举办了三期非洲国家维和警察培训班。2011年,中国与埃及开展了中国援利比里亚塔佩塔医院项目三方合作。其中,中方负责维护医疗设备,培训利方医护、技术和管理人员;埃方负责派遣2—5名医生;利方负责医院日常运营等。通过此项目,培训了医院的骨干力量,为医院正常运行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各方好评。

今后,中国将继续加强与非盟和非洲次区域组织的合作,通过开展非洲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人力资源开发、加强同非洲开发银行及次区域金融组织的合作等多种方式,支持非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建设和地区组织的能力建设。同时,中国还将继续开展促进非洲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加强在农业发展及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合作,在生态保护、环境管理等领域向非洲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结束语

中非关系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希望的大陆、发展的热土,非洲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保持着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势头。中非共同利益不断拓展,相互需求日益增多,经贸合作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

当前,中国人民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非洲人民也正在努力实现联合自强与发展振兴的非洲梦。中国将继续本着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元化、深层次合作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推动中非经贸合作朝着共圆梦想的方向前进。中国也愿意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和促进非洲的繁荣发展。

延伸阅读
上一篇:山西宁武首条煤企共建铁路项目签约
下一篇:股市大跳水冲击深圳楼市 买家首付款被套牢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2013 中国 非洲

行业相关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