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建设“接棒” 固定资产投资不会大幅下滑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据新华网消息,7月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排水、生活垃圾处理等成为今后建设的重点领域。结合6月底国务院提出的今后5年再改造1000万户棚户区等措施,专家认为…
据新华网消息,7月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排水、生活垃圾处理等成为今后建设的重点领域。结合6月底国务院提出的今后5年再改造1000万户棚户区等措施,专家认为,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城市”建设将成为今后固定资产投资的有力“接捧”者,将对稳定经济增长、改善民生起到明显积极作用。
“新城市”建设渐成投资热点
作为三驾马车之一,投资增速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是否能保持稳定。今年以来,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断下滑,今年前6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0.1%,相比年初已下滑1.1个百分点,带动GDP增速下滑。如何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
从近期的国家政策导向和具体部署来看,以提升城镇化质量为核心的“新城市”建设成为新的投资拉动方向。国务院7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六大重点任务,包括市政地下管网,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燃气、供热老旧管网,地铁、轻轨等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生态环境,电网智能化等。
除了这些新明确的投资方向,“棚户区”改造更是“新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6月底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今后5年再改造城市和国有工矿、林区、垦区的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其中2013年改造304万户。为此,《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已于7月初出台。
这些投资方向显现出巨大潜力。国务院提出,“十二五”末,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90%左右,而根据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关于发展环保服务业的指导意见》,今后产业规模较快增长,服务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30%以上。据专家测算,“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方面的投资将达2.3万亿元,可再生能源投资将达到1.8万亿元。
而据中金公司等机构的测算,每年200万至300万套棚户区改造房建设将拉动2000亿元至3000亿元左右的投资额,贡献投资增速3%左右。
投资注重民生改善与经济增长共赢
近年来,城市内涝、地面塌陷、交通拥堵、雾霾天气等“城市病”让城市居民抱怨不断。专家认为,新的投资重点将从改善这些人们最急迫的“民生”着手,实现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共赢局面。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继续大规模实施棚户区改造,能使千百万困难群众告别“忧居”,可以接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能够同步发挥助推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和民生不断改善的积极效应,受棚户区居民欢迎,也能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和积极评价。
一些专家认为,新的投资方向正是为解决这些难题,以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说,当前的宏观调控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稳增长与推转型结合的思路,加快城市环保等产业发展,就是把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结合起来的一项重大举措。一方面给出了明确的投资指向,同时和实际需求也紧密联系。
新兴投资将尽显“民间力量”
专家认为,“新城市”等投资建设将更多依靠民间力量,政府部门宜创造更好的条件,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这些产业。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经营性项目建设与运营,促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薄弱环节。记者采访了解到,民资对这些新兴产业的兴趣也比较高,一些企业经营者表示,现在找到赚钱的行业不容易,而这些行业的前景都比较好。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部经理郭凡礼说,城市建设、环保等我国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具有高附加值、高收益、高投资回报的特点,今后市场需求的扩大将吸引更多的投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投资增速为38.2%,分别高出全国水平6.9个百分点。
张立群说,要创新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包括民间资本积极参与,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把扩大内需稳增长的政策与推进经济转型结合来。如在城市环保领域,一是要从需求面加快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建设等扩大内需的措施,二是要从供给面提升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发展壮大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环保服务业;营造有利的市场和政策环境,完善价格、收费和土地政策等供给面的措施。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罗仲伟认为,引导民资关键是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这既需要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配套政策的出台,更需要这些政策的切实落实。同时也要多考虑民企本身的盈利需要,灵活运用BOT、购买服务等手段,让其有利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