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小贷资产证券化较难 复制券商ABS业务寻路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东证资管-阿里巴巴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有诸多的创新之处,但对于目前证券公司开展的ABS(资产证券化)业务而言,类似的项目却很难得到复制。7月8日,深交所发布公告称,上…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东证资管-阿里巴巴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有诸多的创新之处,但对于目前证券公司开展的ABS(资产证券化)业务而言,类似的项目却很难得到复制。
7月8日,深交所发布公告称,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设立的东证资管“阿里巴巴1号~10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复,并将在深交所综合协议交易平台挂牌转让。
该计划是国内首单基于小额贷款的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产品结构、风险控制、交易结构等方面的创新性也使其成为业内瞩目的焦点。
不过,由于阿里的业务具有特殊性,在很多券商行业人士看来,这一业务将很难在小贷公司上得到推广。反而是银行的信贷业务资产证券化有可能获得较大发展,但这类业务的承销主体往往并非券商。
从3月份正式开闸以来,券商的ABS业务已成为行业新的热点,但由于监管层的态度尚未明朗,目前真正获批成立的ABS业务数量并不太多。存量项目的大多数都是与政府信用挂钩,很多这类项目依旧在交易所层面等待专家团审批。
引入“循环购买”
昨日,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公司相关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该产品以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面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形成的债权为基础资产,将在3年内不定期发行10期产品,每期发行额度为2亿~5亿元。
而根据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该资产支持证券分为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次优级资产支持证券和次级资产支持证券,三者比例大致为75%:15%:10%。其中,优先级、次优先级份额面向合格投资者发行;次级份额全部由阿里小微旗下阿里小贷持有。
其中,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获得了3A的市场评级,并将在条件成熟后通过深交所上市交易。
这种分级的目的或在于获得较高的评级。一位券商人士介绍,阿里小贷发放的都是无担保的纯信用贷款,为了提高证券化产品的评级,采用了“优先或次顺位证券”的信用增级方式,优先证券先于次级证券偿还。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组合也降低了融资成本。
而在交易结构上,基于阿里小贷“随借随还”的特点,“东证资管-阿里巴巴专项计划”采取了“循环购买”模式,即以基础资产产生现金流循环购买新的同类基础资产方式,以此解决短期贷款和长期证券的错配问题。
据上述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公司相关人士介绍,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募集的资金将购买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筹)旗下小额贷款公司的小额贷款资产,同时,借助互联网平台,为淘宝、天猫等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因此,在发行模式上,“东证资管-阿里巴巴专项计划”采取了统一结构、一次审批、分次发行的模式,更好地满足电子商务平台上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节奏。
业务或难全面复制
在日常投资管理过程中,“东证资管-阿里巴巴专项计划”引入了自动化的资产筛选系统和支付宝公司提供的资金归集和支付服务,更好地适应阿里小贷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业务模式。
而这点恰恰是阿里小贷业务与其他小贷公司最大的区别,这也使得类似的项目或很难获得大范围的复制。
“在阿里之前,证监会批准的准金融资产证券化业务是在融资租赁领域,远东租赁的1期项目运行较为成功,据说2期、3期已经在准备发行。”一位券商ABS业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融资租赁业务更有可能获得证监会的批准,而目前国内主要的小贷公司,复制阿里ABS的可能性较小。
该业务负责人认为,与一般的小贷公司不同,阿里巴巴的小贷业务利率并不算高,有自己研发的基于过往数据的评价体系,且客户足够分散。这些优势都是其他小贷公司所不具有的,目前多数小贷公司的客户多集中在某个行业或地区,有系统性风险。
短期内,这或许是证券领域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唯一一单。但是,在银行领域,信贷资产证券化则大有发展的空间。
2005至2008年,国内曾发行数单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后因金融危机暂停。去年5月,监管层发文宣布该业务正式重启,去年9月,国开行发行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之后,工行、中行等银行也相继发行了该产品。这类业务通常是由银行将资产打包给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找券商作为承销商卖给投资者。不过,目前该业务的主要买方依旧为银行。
而从监管层的态度来看,这类业务或是政策支持的领域。在“陆家嘴金融论坛”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态支持信贷资产证券化。而刚刚公布的国务院67号文,也明确表态“扩大银行在不良贷款自主核销的权限”,并“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常规化”。
券商ABS业务寻路
3月份《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出台之后,证监会、交易所已数次组织券商学习该业务,ABS也成为券商行业的一个新话题。但是,从目前的已发及待发项目情况来看,ABS业务全面铺开还需要监管态度的进一步明确。
中国证监会网站显示,今年以来,共有11单专项计划上报,其中,8单已获受理。截至目前,已成功发行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已超过15单,累计融资超过300亿元。
尽管已发项目数量并不多,但很多投行有大量的储备项目在等待发行。在IPO暂停的近一年内,一些投行人士出差频率反而增加,他们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寻找到合适的企业,发行ABS产品。
依赖券商与地方政府之间多年来的关系,目前ABS项目中的相当一部分是与地方政府信用挂钩,但恰恰是这类产品,成为监管层最为担忧的产品。
地方融资平台积累的风险已经引发了各个监管机构以及更高层的关注,此前融资平台抵押物违约的情况使得证监会对政府授信呈谨慎态度。此外,由于此类项目与发改委的审批权限有相关性,证监会对此较为谨慎。
上述券商ABS负责人表示,证监会为了规避这一风险,在受理资产证券化业务之前,增加了交易所专家对发行人和管理人进行论证的环节,很多与地方政府信用相关的项目依旧在这一环节等待批复。从目前监管层审批的速度和态度来看,证监会更支持与企业直接相关的项目,以及与公用事业相关的项目,而非类似地方融资平台的项目。
这与此前证监会的态度也较为类似,某中型券商投行部人士向记者表示,2008年以前发行的13单资产证券化产品,因为是试点,且考量风险等因素,其基础资产以租赁、水电费收入、污水处理、门票收入等实物资产的收益权为主,服务的主体也更多是大型国企和央企。
在监管层意图不明的情况下,很多券商开始对ABS业务持观望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