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新型城镇化: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助推器

来源:证券日报|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编者按:今年两会期间,关于城镇化的建议和提案超过500件,城镇化已被普遍寄予扩大内需、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厚望。专家们认为,未来将从户籍、土地、住房、财税、地方投融资等改革着手,为城镇…

编者按:今年两会期间,关于城镇化的建议和提案超过500件,城镇化已被普遍寄予扩大内需、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厚望。专家们认为,未来将从户籍、土地、住房、财税、地方投融资等改革着手,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政策支持。那么,如何确保健康、可持续和有质量地推进城镇化?所需的建设资金又从哪里来?本报今天推出专题给予详解。

广开渠道破解城镇化万亿资金难题

专家表示,信贷并非城镇化建设的最优融资模式必须在投融资方式上进行创新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胜利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表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广大农民的普遍愿望,它不仅可以带动巨大的消费投资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直接作用还是富裕农民、造福人民。李克强说,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会带来经济和社会深刻的变化,需要各项配套改革去推进。

城镇化

需要一系列制度变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户籍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而这些制度改革,将在正在编制中的城镇化发展规划中给出答案。

“城镇化发展规划正在研究中,并没有具体的出台时间表。”在3月18日举行的“2013年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表示,“因为涉及改革,要经过广泛的征求意见和广泛的讨论”。

专家认为,城镇化过程在历史上是遵循市场价格规律的自发行为,中国未来城镇化不能全部依赖政府,更要防止运动式的城镇化。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在3月19日举行的“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家中国峰会”上表示,从国际经验上看,城镇化发生更多来自市场主体的自发选择,人口和资源向城市聚集,源自城市创业与择业自由、交易自由、法律保障“最大限度的自由”,特别是私有财产保护。政府能够发挥的作用是确保这些自由与保护,提供公共服务,帮助实现规模效应与效率提升,而非主观认定的“造城运动”。

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中国城镇化突出的矛盾是“工业化超前、城镇化滞后”。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城镇化率为50.7%、工业占GDP比重为25%,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比值为1.95。中国的这一比值为1.05,显示出工业化程度很高,但工业项目发散,集聚度不高,导致服务专业分工不足。

民政部副部长戴均良表示,健康的城镇化必须同时抓好三件事情:一是抓城镇的二、三产业。城镇的本质特征就是二、三产业,二、三产业是城镇发展的经济基础和根本动力。发展二、三产业,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这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核心。

李铁说,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除了要从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增长转变,重点解决农民工的公共服务问题,还要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转变,防止严重浪费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一是从政策上提高对资源稀缺性的认识,通过政策调整,解决地方乱占土地,低价征地,造成大量短期行为的问题;二是通过制度方式,提高占地成本,从利益上制约占地的冲动。”

周其仁认为,中国城镇化还面临着很多挑战,一是劳动力流动非常自由但是相应的权利和福利分配跟不上来。户籍、土地、社会保障这些是支离破碎和地域化的。二是大量移民,怎么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投资,这个挑战非常大。三是城市化是在较大国土范围内完成的资源在空间分布的优化,但是中国又是行政隔开的体制;四是中国对于人口经济资源在空间的集聚和集中,无论观念、专业知识,还是人才都严重不足。

破解资金瓶颈

关乎城镇化健康发展

城镇化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破解资金瓶颈关乎其健康发展。根据估算,未来10年城镇化可能需要投资40万亿元。新华社援引有关研究部门的测算称,仅公共服务,一个农民工市民化就要花费10万元。那么这些钱从哪里来?

分析人士认为,城镇化资金来源大体包括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资金,银行贷款、城投债、中央代发债、市政债,甚至资产证券化、私募股权(PE)等,其中,银行贷款仍将是城镇化最为重要的资金来源。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认为,城镇化为银行带来很多新的业务需求,为此将调整信贷方向,以满足城镇化发展需求;建行行长张建国表示,建行目前有自己的城镇化产品服务方案。

虽然,各大银行纷纷表示对城镇化建设的信贷支持决心,但是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信贷并非城镇化建设的最优融资模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表示,推动新型城镇化的一大难点是可持续的资金支持。从目前情况看,地方政府财力和负债能力都不足以支撑新型城镇化所需要投入的大量资金,必须在投融资方式上进行创新。

“城镇化融资问题可借鉴国际上的金融工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说,“城镇化过程中,尤其是基础设施、公用设施方面,可以借鉴国际上的金融工具,比如资产证券化、市政债等等”。

专家指出,借鉴资产证券化、市政债等工具融资,破解城镇化的资金瓶颈的好处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不再仅仅由银行信贷提供,而是延伸至证券市场和债券市场,使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来源多元化。

“城镇化发展不能靠卖地,我认为资本市场大可利用。”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大量公用事业,如水、电、气、暖,公共交通、城市环境绿化,所需资金都可从资本市场筹措。而某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可资借鉴,即设立公共投资基金,吸收金融机构投资者,然后发行债券,向民间集资。厉以宁还建议,可以发行基金券解决城镇化资金来源问题,并且在土地确权和社会管理等方面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日前表示,在城镇化过程中,保险资金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基础设施的投入。去年,保监会针对险资投资运用出了“13条”。如果把已经出台的13条政策运用好,在城镇化过程中,保险大有可为,既能把风险控制住,又能对城镇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延伸阅读
上一篇:中国楼市经历“黄金十年“局地房价涨逾20倍
下一篇:上海楼市“红5月”失色 住宅房价或滞涨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新型 城镇化 打造

行业相关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