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建第四代国际港城33项目总投资500亿元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据财经日报报道,2002年青岛港西移,西海岸迎来了港航物流高速增长时期;随着桥隧贯通、同城时代的到来,西海岸高端港航物流产业再次跨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如何更好发挥港口功能,推动产业链…
据财经日报报道,2002年青岛港西移,西海岸迎来了港航物流高速增长时期;随着桥隧贯通、“同城时代”的到来,西海岸高端港航物流产业再次跨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如何更好发挥港口功能,推动产业链条延伸、产业层级提升,实现由“世界大港”“国际强港”、“交通物流”港向向“交易贸易”港转变,一直是青岛开发区思考的重点问题。
据青岛前湾新港城指挥部有关人员介绍,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的要求,开发区明确提出了“建设第四代港口城市”的目标,并创新性地提出了“四个一体化”的港航物流发展新蓝图,即集疏运一体化,通过提升码头功能定位和管理水平,发展陆海、海铁、公铁等多式联运,配套完善公路运输停车配货交易平台,实现集疏运一体化;港城一体化,即通过完善商务配套功能,承借桥隧贯通契机,提升区域服务航运企业、物流企业、贸易企业以及出入境人员的功能,实现港城一体化;航运交易金融一体化,即通过完善航运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国际大宗贸易门户,创新市场功能和交易模式,实现航运交易金融一体化;物流物联一体化,即通过构建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的物流园区,加快公共信息平台搭建和信息整合,提升物流运作效率,实现物流物联一体化。
今年,南港高端物流园、山东(青岛)国际航运中心两个过百亿元大项目集群相继启动,一批高质量物流项目加速集聚。截至目前,开发区港航物流企业已突破2500家,占青岛地区总量的1/3。2012年前三季度实现物流增加值150亿元,同比增长25%,占青岛地区总量的1/4强。据悉,前湾新港城指挥部成立一年半以来,落户重点项目33个,总投资超过500亿元,开工建设项目21个,成为西海岸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核心区的强劲动力。
基础设施先行推进集疏运一体化
提高港口集疏运效率不仅要看码头作业效率,而且要看码头、物流园区和道路交通是否相互匹配。据前湾新港城指挥部有关人员介绍,随着南港区码头投入运营,开发区加快推进实施系列重大项目,北港疏港高架匝道连接、高速路收费口北移,南港疏港高架及南港一号路、大涧山路、连江路等主干路及南港物流园内部道路配套正加紧推进,初步形成连接通畅的疏港交通体系。与此同时,着眼南港未来多式联运需要,启动南港区铁路及配套铁路物流园项目的规划论证工作,将真正在南港区实现海铁联运。“全区每天进出港区车辆2万台次,需要解决返程配货的车辆就有6000台次,停车配货问题不解决,不仅是社会车辆运力资源的浪费,更会带来车辆乱停乱放、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开发区服务业局局长赵英民介绍了北部配货交易市场项目建设的背景。该项目由山东高速物流和青岛海西城投公司合作投资9.7亿元,项目用地398.8亩,规划停车位1100个。“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两大功能:一是依托高速集团强大的物流基础设施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建设功能强大、安全可靠的交易平台并构筑覆盖全省的运营网络,将货运车辆集中到一个统一平台上停车、配载、信息交易,在规范交易的同时,实现对目前分散并大部分流失在外的运输交易集中开票,增加开发区财源。二是在国内率先示范、发展微箱物流业务。通过标准化设计新型的城际城市配送标准箱,运用新能源车辆为载运工具,在各地的物流分拨园区、场站节点之间搭建起标准化物流体系,建立骨干运输网络和城市配送网络高效衔接的一体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开放式物流服务平台。”据悉,微箱项目总部已确定落户开发区,项目规划已基本完成,年内将正式开工建设。
区港联动发展推进港城一体化
“要切实服务好港口、港航物流企业和出入境人员,真正把港口的效益充分挖掘,必须要搭好平台,为企业发展创造最佳商务环境”,赵英民介绍说,“目前,我们在开发区商务中心区核心区和港区与主城区交汇处,因地制宜规划了一南一北两大集聚区,推动港航总部集聚和临港服务配套两大目标,着力实现以港兴城。”
选择最佳商务地段规划建设山东(青岛)国际航运中心。据悉,该项目位于开发区CBD核心区滨海大道北侧,总投资120亿元,总规划占地525亩,总建筑面积220万平方米。该项目总体定位于打造第三代CBD模式CRBD(城市休闲商务区)。业态功能主要包括四大板块:一是以航运为主题的商务办公区(航运中心)。立足青岛、辐射沿黄河流域,吸引航运企业、物流企业、大型制造业企业物流总部、大宗物资贸易企业等入驻,并建设一站式通关服务大厅、航运交易大厅。二是以休闲为特色的西海岸商业中心。打造既有西单大悦城、上海正大广场、王府井新天地、南京水游城、济南恒隆等最高端商业业态模式,又具青岛老街里风情的休闲消费精品亮点区域。三是以国际化为标准的配套设施。配套建设的精品商务酒店、国际化大型会议中心、白领公寓等将为入驻企业和商务精英提供高品质服务。四是规划建设进口产品贸易大厦,形成集国际展览中心、商品开发中心、保税仓储物流、电子商务平台等为一体的进口产品贸易区。
据悉,山东(青岛)国际航运中心项目自今年4月起面向全球邀请株式会社日本设计、德国GMP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等7家顶级设计机构参加项目规划方案竞赛,目前已完成方案竞赛评选,年内将实现开工建设。该项目建成后,一方面将填补青岛地区无大通关的空白,打造高品质商务办公区,形成吸引航运龙头企业、物流企业、贸易企业、金融企业入驻办公的企业集聚地和政策洼地,预计将吸纳港航物流企业总部50家以上,现代服务业企业近千家,形成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另一方面,通过商务、商贸、会展、生活性服务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构筑西海岸高品位商贸核心区,形成与凤凰岛国际旅游岛相匹配的旅游目的地。与此同时,项目将同步规划引入了大宗商品交易所、航运交易所等金融机构和产品,将有力推动港航物流产业的链条延伸、能级提升。
选择港区配套商业区区域规划建设临港服务业走廊。该项目占地180亩,总投资20亿元,建设“OfficialPark”形态的港航服务业特色园区。赵英民介绍说,“该项目与航运中心错位发展、功能互补,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小微企业孵化器,通过别墅式办公群为企业量身定做2000平方米~5000平方米的小办公楼,定向吸引高成长性港航物流企业、国际贸易企业、中介代理企业以及为航运服务企业入驻,让好企业拥有自己办公楼;二是航运配套服务区,如航运物流科技中心、海员俱乐部等,特别是每年出入境30万海员,要切实解决高端服务配套问题”。
产业链条延伸推进航运交易金融一体化
山东是制造业大省、也是大宗物资需求大省,比如纸浆、橡胶等等,每年黄岛进出口货值1300亿美元,合1万亿人民币,如何让过境财神留下来,这就需要发展交易贸易。围绕这一目标,开发区正在着力推进综合性商品交易平台和专业性交易交割平台的“总分结合”。
在综合性商品交易平台上,筹划组建青岛商品交易所。依托货物集散优势、体制改革机遇,构建涵盖石油、化工、农产品、海洋产品、木浆、橡胶、棉花等物资的综合性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争取用3~5年时间,实现交易额1万亿元,形成交易交割增值税90亿元。据悉,该项目目前已经完成前期论证,预计年内完成公司注册。
在专业性交易交割平台上,依托港口货物进出和仓储优势,正在形成了粮油、纸浆、木材、石材、汽车零部件、游艇等多点开花的大宗市场发展格局。如由山东博汇、太阳纸业、厦门建发、山东世佳共同投资20亿元建设纸浆、橡胶、木片交易分拨中心,年营业收入可达400亿元,年实现利润约2亿元。由上海中林环球木业5亿元投资设立的木材钢材交易市场,规划引进商户200余家,年木材交易额40亿元、钢材交易额35亿元,年可创利税4000万元。由福建众鑫集团投资2亿元建设的石材贸易市场,年进口石材方料吞吐量达三十万立方米,贸易额达20多亿元人民币,利税3亿元。目前,各专业性交易交割平台已陆续开工建设,“多点开花”必将带来港航物流、金融、贸易“金三角”。
信息技术支撑推进物流物联一体化
信息技术支撑和信息集成是第四代港口的最显著特征,也是提升物流作业效率的关键所在。前湾新港城指挥部始终把物流信息平台定向招商作为重点突破的领域,由远通物联公司投资8300万元建设的物流公共信息系统已正式启动运行,实现了项目当年引进、当年开工、当年建成。该平台建立一个“立足青岛、辐射全国、接轨国际、服务社会”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包含1个平台管理系统、5个数据交换系统、7个应用系统、8个通用软件,整合10余种相关信息系统。该信息平台完全投入运营后,将产生约40亿元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这一项目基础上,前湾新港城指挥部正在谋划更大布局,推动南港区各项目之间信息整合、资源共享,搭建物流物联示范园。通过顶层设计、统一接口,在为各企业量身定制各自相对独立的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园区内外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实现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融合互通,推动园区公共服务一体化、经营管理标准化、物流作业自动化、配套支持智能化。
相关链接
四代港口
第一代港口的形成和活动时限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其主要功能为海陆之间的客货转运、临时存储以及货物的收发等,港口是运输枢纽中心。
第二代港口除具有第一代港口的功能以外,又增加了使货物增值的工业、商业功能,港口成为装卸和服务的中心。
第三代港口的形成和活动时限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加强了与所在城市以及用户的联系,使港口的服务超出了原先港口的界限,增添了运输、贸易的信息服务与货物的配送等综合服务,港口成为贸易的物流中心。
第四代港口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新生代港口,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体现,发展策略是港航联盟与港际联盟,生产特性是整合性物流,成败关键是决策、管理、推广、训练等软因素。第四代港口是最新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