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净利大增 中海地产上调全年目标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调控强度未减,中海外今年上半年却实现创纪录的651.5亿港元销售额,其中,在内地房地产销售为590.8亿港元,同比增加24.7%。在过去10多年的房地产市场中,中海外是逆周期发展的房企表率。今年…
调控强度未减,中海外今年上半年却实现创纪录的651.5亿港元销售额,其中,在内地房地产销售为590.8亿港元,同比增加24.7%。
在过去10多年的房地产市场中,中海外是逆周期发展的房企表率。今年上半年,毛利率和净利润方面,中海也并不像万科、保利等房企那样,因为降价走量而导致毛利和净利下滑。其上半年毛利率高达48%以上,净利润达到83.8亿港元,远高于万科、保利等同阵营房企。
中海董事局主席孔庆平在中报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由于上半年销售理想,公司全年销售目标将由年初的800亿港元调升至1000亿港元,他表示对下半年的业绩“充满信心”。
汇丰环球研究认为,中国海外的销售执行能力强劲,是集团上半年业绩超预期的重要原因,也因此促使集团提升销售目标25%至1000亿元,表现跑赢行业。
此外,集团有强劲优势,边际利润得以保持,归因低债务成本、严谨的销售及行政成本控制。瑞银指出,中海外销售及一般行政开支对销售比率仅3.8%,较去年全年水平降低10个点子,并为同业最低。
中报显示,得益于香港与内地不同的会计准则,中海上半年因持有型物业重估带来的净利达到20亿港元。然而,即使扣除此项,中海63亿港元的净利也远超万科的37亿人民币。
摩根大通表示,中国海外27%净利润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高盛进一步分析,这与上半年推售项目的结构有关。中海外上半年平均销售价格较高(按年升12%),大多数预订的内地项目,都是由中海外于2004-2008年收购,平均土地成本比仅占售价20%,比率较2010-2011年收购的成本低。
孔庆平称,由于加大追收销售资金回笼力度,上半年销售回收资金达309.8亿港元,最终使得综合净借贷比率从去年的32.7%下降至6月底的32.1%。据孔庆平在年初的业绩会上介绍,今年中海外有278.8亿港元的土地支出,以及264亿港元的建安支出,加上其他一些经营性支出,全年资本开支为600亿。
截至中报,中海外完成资本支出约为227.9亿港元。而中海外股东资金增加至779.5亿港元,集团银行贷款为358.7亿港元,应付担保票据为158.2亿港元,持有现金为266.4亿港元,未提用贷款额度约为100.8亿港元,足以应付下半年约370亿的资本开支。
销售虽然大幅增长,但上半年中海外的投资策略仍显保守。中报显示,中海外上半年只在佛山、成都和香港各买入一块地皮,加上联营公司中海宏洋新增一块,合共新增楼面面积为272万平方米。截至6月底,中海外土地储备的楼面面积为3436万平方米(实际权益为3022万平方米)。
对此孔庆平表示,上半年确定投资跟现金收入挂钩的基本要求,上半年买的土地比较少,离年初制定的增加700万平米以上土储仍有很大距离。下半年公司会多去寻找购买土地的机会,“从现在到明年上半年都是比较恰当的买地时机,可以去增加土地储备,年初计划用250亿元来买地的金额暂时也不会改变。”他对记者说。
汇丰环球研究认为,中海外上半年仅用去收购预算18%,估计下半年在补充土储方面更为积极。其资产负债状况为行内最强健,6月止净负债率为32%,手头现金达266亿,有充足弹药完成收购目标。
对于当前的楼市及未来的政策走向,孔庆平认为,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仍没有明显方向性改变,仍维持年初对市场的基本判断,即整个行业还是面临巨大的挑战,最严峻的情况仍然没有过去。
“有一些政策是属于短期性政策,不可能长期运行下去。未来尽可能用能够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去代替纯粹用行政手段抑制房价的办法。”孔庆平预测,鉴于目前的经济形势,中央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增强市场流动性。最可行的办法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因为现在存款准备金率比例还是非常高的,仍高达20%;接下来也还是有减息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