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东寒:船配业正处成长期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在我国向造船强国迈进的征程中,业内专家纷纷呼吁做强船舶配套业。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11研究所所长、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金东寒更是明确指出,船舶配套业…
在我国向造船强国迈进的征程中,业内专家纷纷呼吁做强船舶配套业。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11研究所所长、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金东寒更是明确指出,船舶配套业不发达,船舶工业不可能强大。目前,我国这一产业正处在成长期,远未成熟,因此,国家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对船配业进行适当扶持。
他表示,韩国船配业的快速成长与其国家支持密不可分。自上世纪80年代起,韩国政府对船舶配套业给予了重点支持,采取了“强制船厂使用国产设备、限制进口、调整信贷条件”等一系列强有力的保护和扶持政策措施,在较短时间内就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船舶配套工业体系。
我国船配业近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船用设备产量大幅提高,船用中高速柴油机、甲板机械及压载水处理系统等新型船配产品领域的自主研发工作取得了显著突破。然而,我国船配业目前还存在几方面主要问题:一是产业基础薄弱,市场集中度较低;二是二轮配套体系发展滞后,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平衡,降低了整体竞争能力;三是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有待提高;四是在国外船配企业低价销售行为面前,我国船配企业举步维艰,经营陷入困境。
面对严峻的形势,金东寒强烈呼吁,我国也应像韩国那样,实行“国船国配”,出台一些政策鼓励和支持正处在成长期的船配业发展。他举例说,我国低速船用柴油机年产量从0到100万马力花了21年时间,从100万马力到200万马力只花了5年时间,并于去年达到600万马力。可见,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而且随着产业成熟度的提高,其发展速度也会逐渐加快。“我国船配企业正积极进行自主创新,加强成本控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相信只要有一定的市场支持,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够在国际竞争中胜出一筹!”金东寒表示。当前很多船配企业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订单不足,缺乏需求拉动。以低速船机为例,我国低速机企业已能生产曼恩和瓦锡兰品牌的全系列低速机,并且在产品性能和技术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我国已经建成的低速机产能约为1200万马力,然而,面对去年约1400万马力的国内市场需求,我国船机企业仅供应了600万马力的低速机,约有800万马力的市场被国外企业低价抢占,这对我国低速机企业、对我国船配业形成了严重冲击,直接损害了行业利益。因此,国家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对国外企业违规的低价倾销行为给予必要的限制,给国内船配企业成长的机会,因为只有在持续的生产过程中船配企业才能不断学习,提高技术水平,降低制造成本,增强综合竞争力。
对于船舶配套业.金东寒力主国家采取一些扶持措施,但对于具体的船配企业,他却不主张政府过多干预,而应让企业充分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产业升级的目的。他认为,我国造船和某些船配领域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取而代之的是地方政府这只“有形的手”过多直接介入具体项目。因此,应更多地让市场起作用,在市场竞争中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资源的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规模效益。另外,他特别强调,我国船配企业要更好地成长,必须加强自主研发和创新。有的企业研发投入积极性不高,是因为研发需要投资,并且伴随着一定风险,所以就从别人那儿买来技术,直接进行制造,以降低入行门槛和投资风险,但企业应该明白,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永远受制于人,永远处于产业链的底端,一旦遇到市场滑坡,将被首先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