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倒计时 东线“搏命式”治污“钱”途遇阻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作为南水北调东线重要配套工程,山东省济宁洸府河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将于明日(2月10日)重新开工。然而,当施工单位打来电话询问是否按时开工时,作为监理方,任城区环保局负责人刘…
作为南水北调东线重要配套工程,山东省济宁洸府河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将于明日(2月10日)重新开工。
然而,当施工单位打来电话询问是否按时开工时,作为监理方,任城区环保局负责人刘建国却不置可否。
同南四湖流域(南阳、独山、昭阳、微山四湖的总称)正在建设的众多湿地一样,该工程亦被认为是该省改进南水北调水质的“搏命式”工程。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日前实地调查获悉,南四湖流域湿地建设多个工程配套资金紧张,甚至遭遇停工。
济宁任城区环保局负责人表示,作为济宁市重点工程,总造价7000万元的洸府河湿地资金缺口达到50%,在国家及省里拨款到位的情况下,资金由哪一级部门来配套,至今没有成文规定。
南四湖流域某环保局负责人说:“在上游,企业和城市污水排放均已符合治污标准,你叫他再跑到下游去治污水没有道理,下游政府也很委屈:水不是我的,我干吗要治?”
农业污染威胁南水北调水质
2月1日,农历正月十一,南四湖流域泗河沿岸的农民王均(化名)开始思量今年种地该买多少肥料。而按照鲁西南的传统,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当地农民才会开启新一年的农忙。
作为村里的种植大户,算上承包邻里的近30亩地,王均2012年耕种的总面积在40亩左右,他打算拿24亩来种小麦。
去年秋收后,王均种了24亩冬小麦,共投入7000多元购买肥料,其中包括100斤装的小麦专用肥料、复合肥各24袋。
“这还不是全部的,开春小麦浇水时,每亩地还会再施80斤左右的氮肥。”王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随着近年农产品价格逐年提高,农民种地时对肥料早已不再吝惜。
在王均看来,肥料多了,农作物产量也会提高。实际情况却是,农作物产量提升幅度远低于肥料施用的增长速度。
王均在2011年秋收后做过一次统计:目前小麦平均亩产量在800斤左右,较2000年前后提高了100斤/亩,提升幅度在14%左右,而在此期间,当前每亩小麦所需肥料为200~300斤,较之以前普遍翻番。
王均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正是肥料、农药等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如今却成为泗河乃至其最终汇入的南四湖水质的主要污染来源。
中国南水北调网近期测算数据显示,南四湖流域每亩农田平均施用化肥150公斤、农药1~1.5公斤,每当湖水上涨,化肥农药大量流失入湖,成为湖水一大污染源。
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难在移民不同,东线之难难在治污。
“以农业生产为主的面源污染不好控制老百姓种地不可能不让他们种吧?”山东省南四湖东平湖环境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南四湖环委办)工程师刘继凯说,农业种植所使用的农药、化肥,由雨水冲刷进入河道,成为流域内水质最大潜在威胁。
“南四湖流域耕地种植面积大,属山东省重要的种植业区域。”正因如此,2003年进入环保系统的刘继凯认为,农业污染着实不好控制。
山东省环保厅的一份粗略的统计数据显示,南四湖、东平湖周围的土地约50万亩,每年氮肥用量约2.33万吨,磷肥用量1.17万吨,每年进入湖体的总氮和总磷分别约3500吨和140吨。
济宁市环保局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因农业种植造成的面源污染,成为南四湖水质达标的主要威胁,也将直接成为2013年南水北调东线调水的主要牵绊。
山东省环保厅2010年的水样监测结果显示,以代表工业污染的COD和氨氮的检测值看,南四湖取水点的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三类水的水质,符合南水北调要求。
但让人揪心的是,以总磷和总氮的检测值看,水质却是五类水。“这说明,当前农药、化肥及禽畜养殖等农业面源污染已上升为影响水质的主要矛盾。”山东省环保厅有关人士称。
南四湖治污“攻坚年”
“农业生产相对分散,具体造成污染物总量数值难以计算。”刘继凯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与工业点源污染可控性相比,农民施肥、喷洒农药是无法控制的。
“举个例子,前些年,我们一个区供销社一年能卖400吨农药,这些农药哪儿去了?有一部分可能就进入了河流。”南四湖流域一名县环保局局长对记者说。
据南四湖环委办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南四湖流域面积3.17万平方公里,其东、西、北三面承接了苏、鲁、豫、皖4省32个县(市、区)的53条河流来水。
根据有关规划,长江下游水自扬州由13个泵站逐级提水北上,进入海拔相对较高的南四湖、东平湖等,然后自流到黄淮海平原东部及天津等地区。
“现在的水,完全可以南水北调了。”1月31日,微山县二级坝泵站附近张白庄村民朱洋林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朱洋林说:“我们不怕天灾,就怕人祸。有一年大旱,微山湖都干了,湖底跑拖拉机,可是来年一下雨,湖里照样有鱼有虾有草。但污水一来,微山湖就臭了。”
事实上,2005年前后,流域点源污染重点整治之前,加上湖泊上游流域造纸、化工等工业污染,在上世纪末,南四湖污染达到高峰,一度沦为鱼虾绝迹的“死湖”。
2000年,水处理专家、青岛建工学院副院长张波被任命为省环保局副局长,如今他已是省环保厅厅长。张波制定了“治、用、保”的治污策略。
山东省环保厅提供的监测数据显示,和2005年相比,2010年南四湖入湖河流COD浓度平均下降45.5%,氨氮下降89.3%。
“目前,南四湖上级湖能够达到3类或4类水质标准。”刘继凯表示,2011年底之前,流域内治理目标为消除劣5类水质,现在目标已基本完成。
朱洋林说:“现在南四湖又回到了水清鱼肥的状态,你夏天再来,还能看到望不到边的荷花塘和芦苇荡。”
然而,在济宁市环保局人士看来,工业点源污染的治理使湖水重回清澈,流域内农民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认识仍然淡薄。
刘继凯表示:“在工程施工开始倒计时、南水北调将于2013年启动之际,治理面源污染已是各方的当务之急。”
面源污染“搏命”湿地建设
“农业面源污染不好治,不像工业点源污染,农民用多少化肥、农药,是无法强迫的。”刘继凯表示。
面积逾3万平方公里,却没有入海通道,流域内产生的工农业废水,或者经过治理的中水,拐弯抹角都进了南四湖。
南四湖环委办提供的数据显示,该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85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29.60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97.72亿立方米)。
按照不同的降水概率计算,南四湖流域汇到南四湖的水,是调水量的2~8倍。基于此,张波表示,“不管从江苏调过来的水是几类水,和当地的水一混,要想再确保三类水,谈何容易?”
“就像刘翔很难提高0.1秒一样,把COD从200(毫克/升)降到100不难,从100降到60就很难了,而从60降到20就难极了。”针对农业面源污染,枣庄市环保局局长李建勋很无奈。
仅就南四湖而言,虽然近年来取得较大成绩,并受到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认可,但是,由于污染历史包袱太重,治污形势依然严峻。
按照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计划,东线一期工程将于2013年通水,中线一期工程于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
1月11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表示,在治污环保方面,2012年底前东线干线排污口全部关闭,深化治污重点补充项目全部建成投运,输水干线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
“目前,汇入南四湖的河流中,水质参差不齐,五类水、四类水、三类水都有。”刘继凯表示,在距通水只剩一年之际,政府在治污方面采取了近乎“搏命式”的方法。
刘继凯所说的“搏命式”方法,即是之前山东省在南四湖流域“治、用、保”政策中的“保”在流域内建设人工湿地。
事实上,2002年前后,“治、用、保”政策已走到了“保”的阶段,治理目标即是在2012年底之前,使南四湖流域河流入湖水质达到3类水标准。
2010年6月11日,任城区洸府河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项目由济宁市发改委申请立项,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设提升泵站1座、氧化塘和表面流湿地5782亩及附属设施、输水管道工程等,污水最大处理规模16万立方米/日,同时建设相关配套设施。
当日,山东省共有11个湿地项目申请得到省发改委审批,其中,南四湖流域湿地项目8个,其他3个东平湖流域湿地项目亦位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区域内。
据南四湖人工湿地建设管理办公室数据,“退耕还湿”形成的湿地,加上修复的原始湿地保护区,整个南四湖周边湿地达到15万亩。
然而,配套资金问题却“卡”住了部分湿地项目的建设进程,面临停工窘境。“春节前,我得到信息,任城区人工湿地建设资金缺口达到了工程总额度的1/3。”刘继凯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事实上,按照工程安排,洸府河人工湿地工程于2011年底就应完成验收,因资金迟迟不到位,现在土建工程尚未完全结束。
任城区环保局湿地建设负责人刘建国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洸府河湿地工程预算为7000万元,到位资金仅3400多万,配套资金到底由哪级政府部门进行,至今仍没有行文规定。”
刘建国表示,不仅任城区,济宁市鱼台、汶上两县的湿地建设,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资金紧张情况。
“很头疼,现在说多了不好,不说事实却又摆在那儿。”刘建国表示,因资金短缺,环保局在洸府河湿地甚至没有办公地点,“施工方租的房子,我们环保局人员就跟着他们,人家不撵就在办公室坐着。”
“谁污染谁治理”法则失效
“今年是南四湖水质治理的攻坚年,2012年南四湖治污,再次得到2.6亿元的国家财政拨款。”刘继凯表示,按现在国家1:1配套比例的规定,2012年,南四湖流域各地方还需配套2.6亿元治污资金。
治污压力有多大?南水北调治污规划负责人、前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夏青教授曾说,“如果南水北调调来一股污水,等于好几百亿的投资打了水漂,没法向老百姓交代。”
济宁市环保局人士曾向媒体透露,各地市政府写报告向国家环保总局要钱,济宁市要99亿元,菏泽80多亿,枣庄70多亿,四个地市加起来300多亿元。
早在南水北调东线开工前,夏青就说,东线开工必须首先治污。按规划,东线的治污资金与主体工程费用比例是1:1,分别配套250亿元。
但不愿具名负责人士认为,关键是规划有没有落到实处?现在治污的落实远远落后于工程,而沿线城乡的环境整治又要提速,难度极大。
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流域治理,面临治污主体的缺乏问题,“谁污染谁治理”的法则,在这里似乎失效了。
“在上游,企业和城市污水排放均已符合了治污标准,你叫他再跑到下游去治污水,没有道理。下游政府也很委屈,水不是我的,我干吗要治?最后,拿钱的只能是各级财政,但拿钱的比例又是个问题。”张波表示。
“有些县市区所处理水源,并不是其自身产生的水,但他们还不得不拿钱维持人工湿地的运转,维护费用从10万、20万至两三百万不等。”刘继凯说,地方政府拿这些钱去处理上游不达标的水质,这种县市区认为自己是在做“赔本买卖”。
任城区环保局数据显示,洸府河湿地污水来源包括济宁市污水处理厂12万立方米/天,高新区7万立方米/天,兖州10万立方米/天,任城区1万立方米/天。
“以任城区为例,其所处理来水绝大部分来自济宁市高新区、兖州市、泰安市宁阳县,但他们还需要自己出钱进行湿地维护,征地款项也需要自己出,去给别的县区处理来水。”刘继凯说。
事实上,2011年上半年至今,任城区环保局曾多次向市政府建议,让上游来水区县市出一些维护管理费用,但现在仍未达成一致意见。
有消息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单纯靠任城区与高新区甚至宁阳县协调,补偿事宜恐难成行。现在济宁市政府已统一协调此事,市政府表态不用上游县市区出费用,统一由市政府给予任城区补偿,但目前为止,任城区并未接收到该费用。”
“配套肯定存在难度,必然会加重县财政负担,另外今后湿地运转资金如何筹措,目前尚未有具体安排。”微山县湿地办公室主任杨芳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杨芳举例,“湿地建设资金为省里出一部分,比如说小沙河湿地省里给了1500万元,但要求总投入为2887万,剩下资金就需要微山县进行配套。”
2月1日,杨芳开始起草《微山县关于生态补偿的提案》。她说:“提案将借近期济宁市、山东省两会召开之机,将提案上交。”
据了解,目前草案已经完成,并建议省政府尽快出台《山东省生态补偿条例》,尽快建立省级生态补偿基金制度,并将省级生态补偿基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任城区环保局局长陈建学则认为,配套、补偿资金亟须规则规范。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作为南水北调东线重点配套工程,配套资金由哪一级政府出,还没有成文规定。”
然而,当施工单位打来电话询问是否按时开工时,作为监理方,任城区环保局负责人刘建国却不置可否。
同南四湖流域(南阳、独山、昭阳、微山四湖的总称)正在建设的众多湿地一样,该工程亦被认为是该省改进南水北调水质的“搏命式”工程。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日前实地调查获悉,南四湖流域湿地建设多个工程配套资金紧张,甚至遭遇停工。
济宁任城区环保局负责人表示,作为济宁市重点工程,总造价7000万元的洸府河湿地资金缺口达到50%,在国家及省里拨款到位的情况下,资金由哪一级部门来配套,至今没有成文规定。
南四湖流域某环保局负责人说:“在上游,企业和城市污水排放均已符合治污标准,你叫他再跑到下游去治污水没有道理,下游政府也很委屈:水不是我的,我干吗要治?”
农业污染威胁南水北调水质
2月1日,农历正月十一,南四湖流域泗河沿岸的农民王均(化名)开始思量今年种地该买多少肥料。而按照鲁西南的传统,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当地农民才会开启新一年的农忙。
作为村里的种植大户,算上承包邻里的近30亩地,王均2012年耕种的总面积在40亩左右,他打算拿24亩来种小麦。
去年秋收后,王均种了24亩冬小麦,共投入7000多元购买肥料,其中包括100斤装的小麦专用肥料、复合肥各24袋。
“这还不是全部的,开春小麦浇水时,每亩地还会再施80斤左右的氮肥。”王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随着近年农产品价格逐年提高,农民种地时对肥料早已不再吝惜。
在王均看来,肥料多了,农作物产量也会提高。实际情况却是,农作物产量提升幅度远低于肥料施用的增长速度。
王均在2011年秋收后做过一次统计:目前小麦平均亩产量在800斤左右,较2000年前后提高了100斤/亩,提升幅度在14%左右,而在此期间,当前每亩小麦所需肥料为200~300斤,较之以前普遍翻番。
王均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正是肥料、农药等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如今却成为泗河乃至其最终汇入的南四湖水质的主要污染来源。
中国南水北调网近期测算数据显示,南四湖流域每亩农田平均施用化肥150公斤、农药1~1.5公斤,每当湖水上涨,化肥农药大量流失入湖,成为湖水一大污染源。
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难在移民不同,东线之难难在治污。
“以农业生产为主的面源污染不好控制老百姓种地不可能不让他们种吧?”山东省南四湖东平湖环境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南四湖环委办)工程师刘继凯说,农业种植所使用的农药、化肥,由雨水冲刷进入河道,成为流域内水质最大潜在威胁。
“南四湖流域耕地种植面积大,属山东省重要的种植业区域。”正因如此,2003年进入环保系统的刘继凯认为,农业污染着实不好控制。
山东省环保厅的一份粗略的统计数据显示,南四湖、东平湖周围的土地约50万亩,每年氮肥用量约2.33万吨,磷肥用量1.17万吨,每年进入湖体的总氮和总磷分别约3500吨和140吨。
济宁市环保局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因农业种植造成的面源污染,成为南四湖水质达标的主要威胁,也将直接成为2013年南水北调东线调水的主要牵绊。
山东省环保厅2010年的水样监测结果显示,以代表工业污染的COD和氨氮的检测值看,南四湖取水点的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三类水的水质,符合南水北调要求。
但让人揪心的是,以总磷和总氮的检测值看,水质却是五类水。“这说明,当前农药、化肥及禽畜养殖等农业面源污染已上升为影响水质的主要矛盾。”山东省环保厅有关人士称。
南四湖治污“攻坚年”
“农业生产相对分散,具体造成污染物总量数值难以计算。”刘继凯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与工业点源污染可控性相比,农民施肥、喷洒农药是无法控制的。
“举个例子,前些年,我们一个区供销社一年能卖400吨农药,这些农药哪儿去了?有一部分可能就进入了河流。”南四湖流域一名县环保局局长对记者说。
据南四湖环委办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南四湖流域面积3.17万平方公里,其东、西、北三面承接了苏、鲁、豫、皖4省32个县(市、区)的53条河流来水。
根据有关规划,长江下游水自扬州由13个泵站逐级提水北上,进入海拔相对较高的南四湖、东平湖等,然后自流到黄淮海平原东部及天津等地区。
“现在的水,完全可以南水北调了。”1月31日,微山县二级坝泵站附近张白庄村民朱洋林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朱洋林说:“我们不怕天灾,就怕人祸。有一年大旱,微山湖都干了,湖底跑拖拉机,可是来年一下雨,湖里照样有鱼有虾有草。但污水一来,微山湖就臭了。”
事实上,2005年前后,流域点源污染重点整治之前,加上湖泊上游流域造纸、化工等工业污染,在上世纪末,南四湖污染达到高峰,一度沦为鱼虾绝迹的“死湖”。
2000年,水处理专家、青岛建工学院副院长张波被任命为省环保局副局长,如今他已是省环保厅厅长。张波制定了“治、用、保”的治污策略。
山东省环保厅提供的监测数据显示,和2005年相比,2010年南四湖入湖河流COD浓度平均下降45.5%,氨氮下降89.3%。
“目前,南四湖上级湖能够达到3类或4类水质标准。”刘继凯表示,2011年底之前,流域内治理目标为消除劣5类水质,现在目标已基本完成。
朱洋林说:“现在南四湖又回到了水清鱼肥的状态,你夏天再来,还能看到望不到边的荷花塘和芦苇荡。”
然而,在济宁市环保局人士看来,工业点源污染的治理使湖水重回清澈,流域内农民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认识仍然淡薄。
刘继凯表示:“在工程施工开始倒计时、南水北调将于2013年启动之际,治理面源污染已是各方的当务之急。”
面源污染“搏命”湿地建设
“农业面源污染不好治,不像工业点源污染,农民用多少化肥、农药,是无法强迫的。”刘继凯表示。
面积逾3万平方公里,却没有入海通道,流域内产生的工农业废水,或者经过治理的中水,拐弯抹角都进了南四湖。
南四湖环委办提供的数据显示,该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85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29.60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97.72亿立方米)。
按照不同的降水概率计算,南四湖流域汇到南四湖的水,是调水量的2~8倍。基于此,张波表示,“不管从江苏调过来的水是几类水,和当地的水一混,要想再确保三类水,谈何容易?”
“就像刘翔很难提高0.1秒一样,把COD从200(毫克/升)降到100不难,从100降到60就很难了,而从60降到20就难极了。”针对农业面源污染,枣庄市环保局局长李建勋很无奈。
仅就南四湖而言,虽然近年来取得较大成绩,并受到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认可,但是,由于污染历史包袱太重,治污形势依然严峻。
按照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计划,东线一期工程将于2013年通水,中线一期工程于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
1月11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表示,在治污环保方面,2012年底前东线干线排污口全部关闭,深化治污重点补充项目全部建成投运,输水干线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
“目前,汇入南四湖的河流中,水质参差不齐,五类水、四类水、三类水都有。”刘继凯表示,在距通水只剩一年之际,政府在治污方面采取了近乎“搏命式”的方法。
刘继凯所说的“搏命式”方法,即是之前山东省在南四湖流域“治、用、保”政策中的“保”在流域内建设人工湿地。
事实上,2002年前后,“治、用、保”政策已走到了“保”的阶段,治理目标即是在2012年底之前,使南四湖流域河流入湖水质达到3类水标准。
2010年6月11日,任城区洸府河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项目由济宁市发改委申请立项,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设提升泵站1座、氧化塘和表面流湿地5782亩及附属设施、输水管道工程等,污水最大处理规模16万立方米/日,同时建设相关配套设施。
当日,山东省共有11个湿地项目申请得到省发改委审批,其中,南四湖流域湿地项目8个,其他3个东平湖流域湿地项目亦位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区域内。
据南四湖人工湿地建设管理办公室数据,“退耕还湿”形成的湿地,加上修复的原始湿地保护区,整个南四湖周边湿地达到15万亩。
然而,配套资金问题却“卡”住了部分湿地项目的建设进程,面临停工窘境。“春节前,我得到信息,任城区人工湿地建设资金缺口达到了工程总额度的1/3。”刘继凯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事实上,按照工程安排,洸府河人工湿地工程于2011年底就应完成验收,因资金迟迟不到位,现在土建工程尚未完全结束。
任城区环保局湿地建设负责人刘建国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洸府河湿地工程预算为7000万元,到位资金仅3400多万,配套资金到底由哪级政府部门进行,至今仍没有行文规定。”
刘建国表示,不仅任城区,济宁市鱼台、汶上两县的湿地建设,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资金紧张情况。
“很头疼,现在说多了不好,不说事实却又摆在那儿。”刘建国表示,因资金短缺,环保局在洸府河湿地甚至没有办公地点,“施工方租的房子,我们环保局人员就跟着他们,人家不撵就在办公室坐着。”
“谁污染谁治理”法则失效
“今年是南四湖水质治理的攻坚年,2012年南四湖治污,再次得到2.6亿元的国家财政拨款。”刘继凯表示,按现在国家1:1配套比例的规定,2012年,南四湖流域各地方还需配套2.6亿元治污资金。
治污压力有多大?南水北调治污规划负责人、前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夏青教授曾说,“如果南水北调调来一股污水,等于好几百亿的投资打了水漂,没法向老百姓交代。”
济宁市环保局人士曾向媒体透露,各地市政府写报告向国家环保总局要钱,济宁市要99亿元,菏泽80多亿,枣庄70多亿,四个地市加起来300多亿元。
早在南水北调东线开工前,夏青就说,东线开工必须首先治污。按规划,东线的治污资金与主体工程费用比例是1:1,分别配套250亿元。
但不愿具名负责人士认为,关键是规划有没有落到实处?现在治污的落实远远落后于工程,而沿线城乡的环境整治又要提速,难度极大。
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流域治理,面临治污主体的缺乏问题,“谁污染谁治理”的法则,在这里似乎失效了。
“在上游,企业和城市污水排放均已符合了治污标准,你叫他再跑到下游去治污水,没有道理。下游政府也很委屈,水不是我的,我干吗要治?最后,拿钱的只能是各级财政,但拿钱的比例又是个问题。”张波表示。
“有些县市区所处理水源,并不是其自身产生的水,但他们还不得不拿钱维持人工湿地的运转,维护费用从10万、20万至两三百万不等。”刘继凯说,地方政府拿这些钱去处理上游不达标的水质,这种县市区认为自己是在做“赔本买卖”。
任城区环保局数据显示,洸府河湿地污水来源包括济宁市污水处理厂12万立方米/天,高新区7万立方米/天,兖州10万立方米/天,任城区1万立方米/天。
“以任城区为例,其所处理来水绝大部分来自济宁市高新区、兖州市、泰安市宁阳县,但他们还需要自己出钱进行湿地维护,征地款项也需要自己出,去给别的县区处理来水。”刘继凯说。
事实上,2011年上半年至今,任城区环保局曾多次向市政府建议,让上游来水区县市出一些维护管理费用,但现在仍未达成一致意见。
有消息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单纯靠任城区与高新区甚至宁阳县协调,补偿事宜恐难成行。现在济宁市政府已统一协调此事,市政府表态不用上游县市区出费用,统一由市政府给予任城区补偿,但目前为止,任城区并未接收到该费用。”
“配套肯定存在难度,必然会加重县财政负担,另外今后湿地运转资金如何筹措,目前尚未有具体安排。”微山县湿地办公室主任杨芳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杨芳举例,“湿地建设资金为省里出一部分,比如说小沙河湿地省里给了1500万元,但要求总投入为2887万,剩下资金就需要微山县进行配套。”
2月1日,杨芳开始起草《微山县关于生态补偿的提案》。她说:“提案将借近期济宁市、山东省两会召开之机,将提案上交。”
据了解,目前草案已经完成,并建议省政府尽快出台《山东省生态补偿条例》,尽快建立省级生态补偿基金制度,并将省级生态补偿基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任城区环保局局长陈建学则认为,配套、补偿资金亟须规则规范。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作为南水北调东线重点配套工程,配套资金由哪一级政府出,还没有成文规定。”
延伸阅读
- 上一篇:保障房资金投入应有长期效益 下一篇:铁道部非得先解决完债务才能谈改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