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今后十年水利年均投入比去年高一倍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我国地理气候条件特殊,是世界上水情最复杂、治水任务最繁重、江河治理难度最大的国家。人多地少水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地理气候条件特殊,是世界上水情最复杂、治水任务最繁重、江河治理难度最大的国家。人多地少水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日前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强调,长期以来,我们对人多水少的国情缺乏足够的认识,一定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审视水资源问题,增强水忧患、水危机意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利基础。
从水资源总量看,我国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全国年缺水量达500多亿立方米,近2/3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
从时间分布看,降水年内和年际变化大,60%至80%降水集中在汛期;从空间分布看,呈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北方地区国土面积、耕地、人口分别占全国的64%、60%和46%,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
更严峻的是,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水生态环境恶化压力不断加大。目前全国11.6万公里河流中有6.6万公里劣于Ⅲ类,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以上。
这些是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的基本国情和水情。
新地位,新要求,新目标
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强调,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水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和水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水对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影响更加突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综合能力的迫切需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
三条“红线”管好水资源
确定用水总量控制“红线”。2020年全国年总用水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这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守住这条“红线”,必须严格控制流域与区域取用水总量,建立覆盖流域和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严格实施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用水定额标准等的取水申请不予批准;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实现采补平衡。
用水效率控制“红线”。202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这是实现用水总量控制的前提。守住这条“红线”,必须尽快制定区域、行业和用水产品的用水效率指标体系,逐步、稳妥地推进水价改革,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强化计划用水管理;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制定节水强制性标准,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20年,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入河湖排污口监督管理;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
为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把各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等主要控制性指标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硬约束”,纳入地方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统筹使用土地出让收益
水利建设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水利投入机制不健全。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强调,要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
土地出让收益的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保障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的关键举措,对于增加水利投入、弥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缺口将发挥重要作用。
针对土地出让收益和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需求不匹配的区域性矛盾,明确要求要强化省内统筹,中央也要统筹部分资金。中央统筹一部分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主要用于粮食主产区、中西部地区农田水利建设任务重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不仅有利于平衡区域间自然和经济条件差异,解决发达地区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无处可用的难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而且有利于加大粮食主产区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尽快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另外,各地也要积极争取对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实行省级统筹,重点投向粮食主产区、贫困地区和农田水利建设任务重的地区。
再有,凡使用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项目,必须符合农田水利建设规划。要确保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专项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严禁各种挤占、挪用行为。
来源:人民网
日前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强调,长期以来,我们对人多水少的国情缺乏足够的认识,一定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审视水资源问题,增强水忧患、水危机意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利基础。
从水资源总量看,我国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全国年缺水量达500多亿立方米,近2/3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
从时间分布看,降水年内和年际变化大,60%至80%降水集中在汛期;从空间分布看,呈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北方地区国土面积、耕地、人口分别占全国的64%、60%和46%,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
更严峻的是,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水生态环境恶化压力不断加大。目前全国11.6万公里河流中有6.6万公里劣于Ⅲ类,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以上。
这些是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的基本国情和水情。
新地位,新要求,新目标
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强调,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水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和水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水对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影响更加突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综合能力的迫切需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
三条“红线”管好水资源
确定用水总量控制“红线”。2020年全国年总用水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这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守住这条“红线”,必须严格控制流域与区域取用水总量,建立覆盖流域和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严格实施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用水定额标准等的取水申请不予批准;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实现采补平衡。
用水效率控制“红线”。202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这是实现用水总量控制的前提。守住这条“红线”,必须尽快制定区域、行业和用水产品的用水效率指标体系,逐步、稳妥地推进水价改革,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强化计划用水管理;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制定节水强制性标准,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20年,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入河湖排污口监督管理;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
为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把各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等主要控制性指标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硬约束”,纳入地方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统筹使用土地出让收益
水利建设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水利投入机制不健全。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强调,要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
土地出让收益的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保障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的关键举措,对于增加水利投入、弥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缺口将发挥重要作用。
针对土地出让收益和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需求不匹配的区域性矛盾,明确要求要强化省内统筹,中央也要统筹部分资金。中央统筹一部分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主要用于粮食主产区、中西部地区农田水利建设任务重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不仅有利于平衡区域间自然和经济条件差异,解决发达地区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无处可用的难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而且有利于加大粮食主产区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尽快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另外,各地也要积极争取对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实行省级统筹,重点投向粮食主产区、贫困地区和农田水利建设任务重的地区。
再有,凡使用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项目,必须符合农田水利建设规划。要确保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专项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严禁各种挤占、挪用行为。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