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钢邯钢:构筑“蓝领高地”,打造技术升级新引擎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为贯彻落实集团技术升级等新要求,加快建设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职工队伍,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河钢邯钢着力打造劳动竞赛、职工创新、练兵比武三大…
劳动竞赛平台助力职工岗位建功
2月25日,当河钢邯钢冷轧厂酸镀车间1号热镀锌线甲班工长路中毅接过车间领导手中的流动红旗时,幸福之情溢于言表,这是他们班组通过努力,第七次拿下来先锋班组评比的冠军。
“热镀锌线屡创佳绩,得益于开展的‘双提双比’劳动竞赛,在竞赛中,通过每季度评选先锋班组、创效产线和星级职工,大力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激活了产线动能。”该厂热镀锌线车间主任柴志鹏说。
今年以来,冷轧厂1号热镀锌线甲班以劳动竞赛为契机,通过严抓基础管理,大力推进高效生产,生产效率实现进一步提升,两次突破了班产最好水平。
自去年起,河钢邯钢围绕“生产经营、资本运营、新区建设”三项重点工作谋划竞赛活动,以“提产量、提效益、比业绩、比贡献”竞赛活动为“龙头”,带动各级劳动竞赛广泛开展。构建了公司、厂、产线、班组四级劳动竞赛格局,形成了公司“重点赛”、二级单位“专项赛”、产线班组“擂台赛”的竞赛模式,职工的参与率和覆盖面不断扩大,累计开展各类竞赛200多项,还坚持把宣传发动、慰问鼓劲、现场贺功、典型带动作为推进抓手,每月拿出近百万元激励职工,每季度评选“创新创效先锋”,掀起了全员争先创效的热潮。
河钢邯钢多项指标有了很大进步,其中,河钢邯钢邯宝冷轧酸轧线成材率、CSP工序能耗等10项技术经济指标进入行业前三名,河钢邯钢主要产量指标139次创历史最好水平。
职工创新平台激励职工创新创效
2月21日下午,河钢邯钢职工创新基地六楼职工创新工作室的走廊里传来了热烈的讨论声,脱子林维修电工工作室骨干宗亮、田小东和王会保维修钳工创新工作室骨干杨文帅、张珺正在研究高炉鼓风机电气系统优化方案。
四人分属两个创新工作室,为什么聚在一起优化方案呢?
“为了解决产线复合难题,我们两个创新工作室联合起来搞攻关。”维修电工工作室骨干宗亮说。
今年以来,河钢邯钢继续完善“创新基地、创新工作室、创新小组”三位一体的职工创新体系,探索并推进了10个创新工作室联盟,这些工作室联盟充分发挥了多工种互动配合的优势,联合开展了技术攻关、技能培训、科学研究等一系列活动。
当天,两个工作室组成的“电钳”联盟通过“会诊”,制定优化改造方案,解决了高炉鼓风机如何提高启动成功率的课题,年可创效600万元。
去年至今,河钢邯钢发挥全员创新力量,累计征集有价值的合理化建议3620项,均得到有效实施。发挥19个公司级职工创新工作室作用,开展门诊活动250多次,攻克技术难题157项,创效4000万元,有12个创新工作室荣获国家和省市级优秀创新工作室。还发挥200多个创新小组作用,广泛开展各种创新活动,有10项职工创新成果荣获全国机冶建材行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1个班组获得行业“创新百强班组”……创新之花在产线绚烂绽放。
练兵比武平台推进职工素质提升
代红星是河钢邯钢邯宝炼钢厂转炉车间技术员,去年12月16日,他代表河钢邯钢参加了2021年全国模拟炼钢-轧钢大赛,获得了炼钢仿真比赛企业组三等奖。
去年8月18日,他又和其他九名职工一起参加了第四届京津冀炼钢-轧钢模拟竞赛。十个人不负众望,全部获得了个人赛单项奖,还集体获得了团体赛一等奖。
“能够在技能大赛上收获成绩,得益于每天坚持在公司‘网上练兵’系统答题闯关,在岗位练兵活动中增强技能、积累经验。”代红星的一句话说出了很多职工的心声。
去年至今,河钢邯钢开展网上练兵,组织在线竞赛71场,闯关学习217.5万人次。开展实训提升,建成了冷轧工、钳工等实训基地。开展技术比武,19人次荣获了省厅级以上技能大赛前三名。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代红星站上了全国技能“舞台”的C位,成为了工友们心中的技术明星,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周文涛、“河北大工匠”获得者李光伟等越来越多的能工巧匠在各自的领域里成为栋梁。
仰观天宇,群星无比绚烂;俯身耕耘,未来无限可期。河钢邯钢通过持续深入加强职工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适应集团技术升级新阶段要求,适应河钢邯钢转型升级建设发展的高素质“蓝领”大军,他们正引导着更多的职工坚持市场和技术“双轮驱动”,紧紧围绕“降成本、提售价”两大核心工作,埋头苦干、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