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有限:“5吨铁水6吨钢” 源于“效率革命”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近日,从湖北省武汉市经信局传来消息,2020年,中国宝武宝钢股份武汉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钢有限)圆满实现年度经营目标,为武汉市经济强劲复苏提供了钢铁力量。2020年9月份,湖北省政府…
2020年9月份,湖北省政府和中国宝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同支持武钢有限按1600万吨产能规划做优做强。中国宝武要求武钢有限抓住机遇重回标杆。武钢有限制订“三年提升计划”,用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以“效率革命”推动转型升级,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聚焦极致效率
2016年以来,武钢有限响应国家供给侧改革精神,退出炼铁产能315万吨、炼钢产能294万吨,实际铁、钢产能分别为1400万吨、1500万吨。按照常规路径,要想实现1600万吨粗钢产能规模,必须追加数十亿元投资新建冶炼设备。
出人意料的是,武钢人否决了这一通行方案,而代之以“自我挖潜为主,改造升级为辅”的颠覆性方案:极致提升效率,系统流程再造,在保留5座高炉,不新增冶炼设备投资的情况下,实现铁产能1420万吨、钢产能1620万吨、一次材产能1575万吨。
这样做不是“逞英雄”,而是“有苦衷”。由于地处内陆,武钢有限矿石成本高于沿海钢企,加之固定资产折旧高于行业水平,追加巨量投资势必造成成本竞争力劣化。相反,全流程超设计产能则能大幅摊薄吨钢成本。
为了重回标杆,武钢人开启了“效率革命”,各工序、各界面聚焦极致效率,奋力自我超越,强化协同改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持续刷新。
5吨铁水6吨钢
一般来说,铁水成本占钢企全流程总成本的70%左右。用同量的铁水炼更多的钢,是钢企降本增效的要诀,也是武钢有限“效率革命”的主战场。
2020年,武钢有限通过提升炼铁、炼钢工序运营效率和铁钢界面效率,铁钢比从年初挑战0.93到年底降至0.85,实现了“5吨铁水6吨钢”,在宝钢股份四大基地中名列第二,在中国宝武钢铁制造业板块中降幅位居第一,不仅产生了可观的效益,也为打破铁水产能“瓶颈”蹚出了新路。
效率提升不只在冶炼区开花结果,武钢有限轧钢区你追我赶,也捷报频传,热轧厂2条产线干出了3条产线的产量,冷轧厂2台轧机供应3个生产单元。据测算,2020年,武钢有限生产效率提升创效达3.4亿元。
人均年产钢破千吨
劳动效率一直是武钢有限的短板,人均钢产量长期在行业中排名靠后。宝武重组以来,武钢有限持续开展劳动效率提升,从2016年的人均年产钢596吨跃升到2020年的1100吨以上。基于1600万吨产能规模,按照“三年提升计划”,2021年,有望提前6年实现人均年产1500吨,从而跻身中国宝武钢铁制造基地第一方阵。
武钢有限分流人员“转岗不下岗、转业不失业”,通过多种形式的协力支撑,可转岗到宝武铝业、湛江钢铁、重庆钢铁等宝武旗下兄弟单位工作。
人减少了,原来的工作谁来干?答案是:“5G+AR(增强现实)”。
2019年以来,武钢有限上马100多个智慧制造项目,形成了“一个管控中心+多个操控中心”主体架构。2020年开始,大力推行“5G+AR”现场智能应用,阔步迈入“智”造时代。
武钢有限管控中心整合生产、设备、能环、安保、运输及物流等调度岗位,让信息高度共享,用数字辅助决策,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实现全流程计划值可视管理;操控中心整合操控岗位、操控界面、操控平台,实现了集控化、一键化、可视化。
走进武钢有限生产现场,紧张有序却少见人影。35类3D(脏乱、危险、困难)岗位一律实行机器人替代与远程操控,一般岗位一律集中到操作室,操作室一律集中、运维一律远程、服务环节一律上线。
武钢有限四炼钢连铸作业区智慧制造项目采用自动开浇、自动加渣技术,应用钢包快换机器人,不仅解决了人工作业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还大幅减少了区域作业人员,劳动效率显著提升。冷轧厂贴标签机器人自动给每个成品卷打上“身份证”二维码,彻底杜绝了错贴混贴。一个贴标签机器人可以替代4名工人,每年维护成本不到1000元。
伴随着劳动效率提升,员工的收入也逐年增长。2017年以来,武钢有限在岗员工收入年均增幅超过12%。
组织变革创高效
李钢是武钢有限冷轧厂208作业区作业长。他负责的热镀锌机组是武钢有限高端镀锌产品的主力生产线。宝武重组前,他是这个机组的机长,也就是“工段长”。工段上面是车间,车间上面是分厂,分厂上面是总厂,总厂之上才是公司。现在,武钢有限从公司到作业区,中间只有厂和分厂。通过智慧会议系统,公司主管安全生产的副总,可以直接与他开通视频会话。按照一级调度的原则,公司总调可以直接对他下达生产指令。
扁平化改革驱动组织高效运行。武钢有限质检中心、炼钢厂、热轧厂甚至取消了分厂,直接实现了“厂管作业区”。
像李钢这样非“科班出身”,长期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而成长起来的管理者,在武钢有限不在少数,有的还担任了分厂厂长、党支部书记。比起组织机构变革,这种“英雄不论出身”的用人变革,更能激活广大员工的“一池春水”。如今在武钢有限,做1名学习型员工已成为一种时髦。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剃刀原理”告诉人们,效率提升需要做减法。武钢有限通过机构重构“减肥消肿”,一级机构压减10%,部门内设机构压减50%,单位内设机构压减40%;通过精干剥离“瘦身健体”,管理口径法人累计压减52户,参股公司累计减少13家;研发、营销、采购集中到宝钢股份,财务结算集中到武钢集团,武钢有限聚精会神做优做强制造主业。
融合化合赋新能
“效率革命”不是武钢有限一家的事。按照“一公司+多基地”模式,宝钢股份通过专业化整合、无界面融合、聚变式化合助推武钢有限提质增效。
武钢有限某条热处理线原来生产高温取向硅钢,在宝钢股份硅钢事业部的统一协同下实施改造。改造方案复制宝山基地成功技术并借鉴其先进管理经验,大幅度节省了时间、资金。改造完成后,该产线10多项核心功能得到提升。得益于事业部制强大的协同效应,2020年,武钢有限硅钢产品总产量超目标12万吨,9个关键绩效指标中有8个达到“挑战”目标,取向、无取向钢成材率较上年分别提升5.2 个百分点、1.56个百分点,取向硅钢全流程成本降低1000元/吨,无取向高牌号硅钢吨钢成本降低400元。
融合化合也促进了产品实物质量和用户服务质量快速提升。2020年,武钢有限生产的高铁重轨百米挑出率较上年提高1.08%,管线钢、汽车板、镀锡板等产品质量稳定性都有了长足进步,用户满意度、市场美誉度持续走高。
除了生产效率、劳动效率、组织效率、协同效率,武钢有限的资产效率也大幅优化。据悉,2017年以来,武钢有限降低有息负债400多亿元,资产负债率从重组前的68.37%降至50%以下,处于行业先进水平,为后续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