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记者从首钢水钢集团公司智能应用事业部生产保供室获悉,4名不吃饭不喝水的“工人”——自动焊牌机器人在该公司钢轧事业部二棒线单捆计量系统机器人自动焊牌岗位上投入运行。据悉,这是水钢继远程智能计量之后的又一个智能工厂建设新项目,它们的上岗,填补贵州省钢铁冶金行业利用机器人为企业服务的空白。
当天记者在生产现场看到,当一捆捆螺纹钢打包进入焊牌区域时,机器人自动夹取焊钉、标牌,自动识别焊牌位置,并把标牌有序地焊接钢捆上。
“这是一套应用图像识别新技术的工业机器人,可实现标牌数据自动传送、标牌自动打印及整理,并可实现全过程监控,出现异常时可准确定位故障报警点。”现场施工人员向记者介绍说。
据了解,长久以来,水钢主要采用人工焊牌方式给水钢产品贴标签,无法实现规范化,且不同的计量人员焊接质量相差较大,容易造成标牌掉落,为水钢产品形象及计量结果的确认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还容易造成焊接顺序发生错误,使公司产品在外销时发生计量异议;而且人力成本较高,效率有限,不能有效满足水钢高节奏生产需要;计量人员在进入集捆区域进行焊标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近年来,首钢水钢把智能制造作为克服短板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转折。为确保机器人自动焊牌项目系统调试成功实现正常运行,水钢结合二棒线单捆计量系统生产工序关系,成立项目联合调试工作小组,制定调试方案,研究在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存在的问题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2018年9月份,经过水钢设备工程部、自动化公司等相关单位进行现场勘查、仔细分析和调研后,认为采用机器人自动焊牌工艺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国内先进钢铁企业普遍采用的钢材焊牌方式。2018年10月份,水钢启动了二棒线单捆计量系统机器人自动焊牌项目建设。
“项目建成后,每次焊标牌时间为35秒,自动焊标牌设计能力为每小时88捆,在符合约束条件下,自动焊接成功率可达99%。同时,机器人焊牌项目投入运行后,可有效优化生产工艺和人力资源,实现现场劳动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同时还能有效杜绝传统工艺中的人为干扰,造成钢捆计量失真问题。”首钢水钢集团公司智能应用事业部生产保供室主任谢钦向记者介绍说。
据悉,机器人自动焊牌项目建设之前,在这条生产线上职工每天要到现场进行人工焊牌400次以上,机器人自动焊牌项目运行以来,职工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核对信息更加准确。此外,二棒线单捆计量系统机器人自动焊牌项目成功建设后,填补了贵州省钢铁冶金行业机器人生产应用空白,水钢将继续把此项目的成果,推广应用到各条棒线,推进水钢“智能工厂”建设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