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21日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货币条件维持不变,而是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动态优化和逆周期调节,适度熨平经济的周期波动,在上行期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在下行期对抗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
报告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立场没有改变,“稳健”强调了货币政策应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增强前瞻性、灵活性、针对性,强化逆周期调节,同时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保持货币条件与经济平稳增长及物价稳定的要求相匹配,既不能多,也不能少。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货币条件维持不变,而是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动态优化和逆周期调节,适度熨平经济的周期波动,在上行期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在下行期对抗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从数量上看,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应与名义GDP增速大体匹配;从价格上看,利率水平应符合保持经济在潜在产出水平的要求。在总量适度的同时,还要适当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定向滴灌功能,优化流动性的投向和结构,促进结构性调整和改革。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服务好打好三大攻坚战、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要求,为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营造适宜的货币环境,既要防止货币条件过紧引发风险,也要防止大水漫灌加剧扭曲和继续累积风险。在开放宏观格局下,货币政策保持稳健,还需要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当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产生矛盾时,作为以内需为主的大国经济体,应以内部均衡为主同时兼顾外部均衡,找到最优的平衡点。
报告称,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有不少有利条件。全球经济总体仍延续复苏态势,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韧性较强,宏观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同时,中国经济平稳运行也面临一些挑战。全球经济增长势头有所减弱,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内生增长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有较大空间,但也面临艰巨挑战。
下一阶段,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既要防止货币条件过紧引发风险,也要防止大水漫灌加剧扭曲和继续累积风险,其核心是服务好实体经济。同时,要平衡好总量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几家抬”的政策合力,从供需两端共同夯实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处理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强化正向激励机制,促进金融结构调整优化,提高金融结构的适应性,在服务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同时增强金融体系的韧性。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发挥稳健货币政策作用的同时,还要加强政策统筹协调,强化激励相容机制。要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稳预期,改善营商环境,提振企业家和市场信心,保持经济平稳可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