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钢铁之名 守护山水之城
来源:兰格钢铁|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本溪因钢铁而闻名,本溪因钢铁而立市。 改革开放以来,本钢集团作为本溪市的主要经济支柱,在用巨大经济效益回馈这座城市的同时,曾与煤炭、水泥企业并称为当地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使本…
本溪因钢铁而闻名,本溪因钢铁而立市。
改革开放以来,本钢集团作为本溪市的主要经济支柱,在用巨大经济效益回馈这座城市的同时,曾与煤炭、水泥企业并称为当地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使本溪一度成为“卫星看不见的城市”;现如今,本溪回归山水之城,被称为“洗肺城市”。这背后是本钢全力实施转型升级、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大刀阔斧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的坚强支撑,是本钢义无反顾地实施“青山、碧水、蓝天”三大生态环境工程的主动作为,更是本钢对这座城市的“绿色回报”。
为蓝天,淘汰一个“老本钢”
1976年,本钢板材焦化厂投产的硫酸尾气净化装置,是本钢第一台环保设施。
作为百年老企,由于部分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落后,本钢生产能耗较高、污染严重。为改变这一状况,本钢结合技术改造,采取了一系列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的措施。
1986年,本钢运输部拥有蒸汽机车46台。2006年7月10日,本钢运输部蒸汽机车全部下线,其中1台有代表性的蒸汽机车被存放进了本钢历史博物馆,成为本钢历史的一个见证。
“十一五”期间,本钢通过实施技术装备大型化、现代化和高效化,优化产品结构和工艺结构,加快淘汰高污染、高排放的落后工艺和设备。
2008年底,正值改革开放30年之际,曾为共和国奉献了3000多万吨优质“人参铁”的本钢功勋高炉———1号、2号高炉“光荣退休”。多年来,本钢大力淘汰落后装备,几乎可以说淘汰了一个“老本钢”。
多年来,本钢始终将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蓝天工程”作为绿色生态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纳入环保工作中,及时根据大气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制订整改计划,结合实际编制了“蓝天工程”实施方案,并按计划全面推进。
2008年以来,本钢陆续投资111亿元,关停并拆除了14座高炉、14台90平方米以下小烧结机、5座焦炉,淘汰退出炼铁产能760万吨、烧结产能980万吨、炼焦产能180万吨。2016年,本钢关停取缔了34座石灰煅烧土窑和7座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130吨燃煤锅炉。截至2015年底,本钢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已全部完成。
与此同时,以板材公司新一号4747立方米高炉、北营公司2×2850立方米高炉为代表的钢铁主工序节能减排改造,为本钢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改造过程中,本钢板材公司本着技术改造与绿化同步设计、同步实施的原则,始终坚持“技改不增一寸地,环保不减一分绿”的发展理念,北营公司也同步实现了改造与绿化兼顾的目标。
“十二五”以来,本钢先后在环保领域投入24.4亿元,全面完成了“蓝天工程”“碧水工程”“青山工程”共计95项省长、市长责任状项目治理任务;在节能领域投入14.5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当前,本钢吨钢环保成本约为131.79元/吨钢,处于行业内较好水平。
为碧水,耗水大户实现近零排放
对于本钢板材冷轧厂二冷工序的职工来说,每天上下班的通勤时间,无疑是一种享受。每天行驶在本溪城区“最美公路”滨河路上,欣赏着沿途美景,职工们的心情格外地好。
水资源是生态之基和生产之要。多年来,本钢坚定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在减少水污染的同时,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辽河流域治理是全国“三江三湖”治理的重点。为彻底根治辽河流域的污染问题,“十二五”开局之年,辽宁省打响了辽河流域治理攻坚战。位于辽河流域太子河主干段的本钢,成为此次攻坚的主力军。
为尽快实现“2012年底前彻底摘掉辽河流域重度污染帽子”的目标,作为辽宁省最大的国有企业,本钢在钢材市场跌宕起伏的背景下,一手抓市场攻坚,一手抓废水排放,把污水“零排放”工程作为贯彻落实辽宁省、本溪市加强辽河流域污染治理,实施“青山、碧水、蓝天”三大生态环境工程的重点项目来抓。
本钢“零排放”工程包括废水源头治理及减量化工程、废水处理及再循环再利用工程、特殊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3个部分,总投资额近3亿元,范围涉及本钢板材公司和北营公司2个厂区,由本钢污水处理厂扩容升级改造工程,本钢板材焦化厂焦一、焦二煤气净化废水达标治理,北营公司焦化酚氰污水处理系统升级改造工程,板材公司冷轧厂废水站COD(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水处理设施改造,二冷轧水处理设施改造,辽煤化总量减排及水资源综合利用改造工程等43个子工程组成。
本钢“零排放”工程于2012年10月底全部完成,其中本钢污水处理厂扩容升级改造工程,日处理污水能力超过18万吨,使本钢吨钢耗新水量降至2.0立方米以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也使本钢顺利完成了从耗水大户到节水先锋的角色转变。
“零排放”工程的竣工,不仅大幅提升了本钢的资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而且切实改善和优化了本溪市的城市人居环境。如今,在太子河岸,绿树成荫,野鸭成群。“管”水“治”水双管齐下,使本钢实现了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从而促进了工业与环保的协调发展。
为青山,种出满目春天
5月槐花香、6月品樱桃、7月采野果、8月赏紫穗、9月摘山梨、10月火炬树红叶满坡……这是本钢矿业歪头山矿职工置身“天然氧吧”的“特殊福利”,也是本钢长期实施绿色发展规划的丰硕成果。本钢大规模采矿历史已达50年之久,其矿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但是,随着采掘的深入,靠帮边坡、排土场不断扩大,对自然植被造成了严重破坏,岩石裸露,尘土飞扬,影响了矿区的生产、生活环境和空气质量。
上世纪90年代,为了让开采过的矿山重新披上绿装,本钢坚持以建设绿色生态矿山为目标,每年都会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尾矿库的环境治理工作。
2012年,按照辽宁省、本溪市政府“青山工程”的总体要求,本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源头治理为切入点,坚持边采矿边恢复,积极实施矿山的复垦还林,对尾矿废石开展综合利用、生态环境恢复等工作。“十二五”以来,本钢累计投资9000余万元,强力推进“青山工程”建设,实施了南芬露天矿、歪头山铁矿、北营公司矿山等矿山的排土场、采场、尾矿库青山治理工程10余项,范围覆盖本钢大部分矿山区域,复垦绿化面积累计达4000余亩,种植各种树木近1000万株。
本钢矿业歪头山矿下盘排土场位于沈本大道旁,为了让这一废弃的排土场真正融入到城市的青山绿水中,几年来,本钢采用外委与矿山自行施工相结合的方式,分三期实施“复绿”工程,现已完成生态治理面积达554亩,总投资3000多万元。一期工程于2012年5月12日开始施工,采用削坡整形、穴状客土、铺设道路和供水管网、种植苗木等措施,对190台阶以下土场部分进行复垦绿化;二期工程于2013年开始施工,对190台阶以上土场进行复垦治理,结合一期工程积累的经验,在偏坡上增加了非乔木树种,共栽植刺槐、紫穗槐等苗木20余万株。一期、二期工程累计栽植各种苗木50余万株,目前苗木正处于生长维护期。一到5月份,披上绿装的排土场,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原来灰头土脸的旧模样再也不见了。
以钢铁之名,守护山水之城。在本钢人的努力下,昔日矿山乱石遍地、沙尘满天的景象,如今已变成绿野无边的美丽风景,与城市的生态景观带融为一体;绿植景观与厂房、高炉相映成趣;在太子河畔,每年都与成群的野鸭有一场春天的约会……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本钢人手中“重生”的这一道道风景,别有一番韵味。
- 上一篇:首建集团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显成效 下一篇:首钢长钢民主管理成果在国博亮相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