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钢:“两学一做”看行动 提质降本当先锋
来源:兰格钢铁|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两学一做”关键在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党员,要在工作中边学边做边悟,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坚持走技术强兵之路,不仅要能看出存在的问题,更要努力想办法解决,关键时刻要冲得上去。…
“两学一做”关键在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党员,要在工作中边学边做边悟,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坚持走技术强兵之路,不仅要能看出存在的问题,更要努力想办法解决,关键时刻要冲得上去。”水钢公司轧钢厂准备作业区党支部书记罗源上党课时这样引导大家。
去年,水钢公司轧钢厂准备作业区党支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按照“建好班子、带好队伍、创新管理、提升文化”的党建目标,围绕生产大局,认真梳理工作流程,不断寻求提质增效空间,从机床管理、轧辊和辊环加工、液压马达、轧机轴承烧损及机架维修等五个方面进行立项攻关,并取得新的突破。
两人玩转40余台机床。“准备作业区现有40余台机床,以往是由四个人维护,随着公司转型提效工作的推进,人员减少后,如今由电工熊辉和钳工龚洪进行维护,以往每年机床外包维修费是30万元,如今我们是自行维护,节省了30万元。”罗源介绍。
自作业区将机床维修作为降本增效项目攻关以来,熊辉和龚洪通过培训学习、查阅资料、自学机床的故障维修等,不断提高对机床的维护和维修水平,目前,对机床的磨损、电气线路、控制程序等都能自行处理,满足生产需求。
巧修液压马达促降本。液压马达主要是控制轧机的升降,他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轧机是否正常工作。“以往液压马达正常使用损坏后,都是直接更换新的,觉得很可惜。”副作业长于黎明说。作业区将液压马达的修复作为一个攻关项目,组织党员对损坏下线的液压马达进行维修,修复一台就可以节约2200元。
螺纹辊环“对齿”加工获专利。轧钢厂盘螺辊环的二次加工,在过去是按照常规的加工方式,将辊环的横肋全部磨平后再进行加工,造成辊环磨削量大,组别差大,配辊困难,辊环消耗量大。因此,打破常规,寻求新的加工方法,成为了准备作业区党员干部和技术骨干共同的议题,他们多次聚在一起分析,共同探讨,反复验证,最后提出了辊环“对齿”加工的方法,该方法打破了以往先将辊环横肋磨平后加工的方式,而是采用合理分布辊环横肋后对齿加工的方法,这种方法辊环的周期磨削量从过去的2.5毫米至3毫米降低到1毫米至2毫米,有效降低了辊环组别差,减少配辊难度,提高辊环的使用周期数,延长辊环的使用寿命。
打破传统的轧辊加工方式和思维模式。“按照惯例,我们以往对轧辊的加工,按部就班的依照配辊图进行加工,一直用到报废辊径属于正常消耗,但是成本压力加大。准备作业区领导班子、党员骨干从自身工作出发,紧紧围绕问题导向,两眼向内,深挖潜力,逆向思维。尝试着去突破,即在报废轧辊上做文章。”党员张云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张云和攻关组成员根据不同道次的轧机轧辊的孔型特点,合理优化孔型配辊,把废轧辊变废为宝。仅去年1—8月共利旧报废轧辊275个,创造效益300余万元,有效促进了降本增效工作。
降低轧机轴承烧损增效益。“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轧钢厂一高线、二棒线使用的闭口立式轧机轴承烧损频发,成为制约生产的瓶颈,为此,准备作业区党员骨干立即展开攻关。”罗源介绍。为尽快消除隐患,攻关组认真分析了轧机轴承烧损的原因,最后确定原因为:因立式轧机所处的客观环境,在实际生产作业过程中大量水和氧化渣等杂物渗进轧机固定端轴承内导致烧损。就这样,大家经过一番思想碰撞后,一套轧机轴承密封圈改进方案正式落地:密封圈的结构由单层改为双层,位置由低位改到高位。经改进后,从使用效果上看,轧机轴承的使用寿命提高30%左右,轴承烧损降低40%左右,为生产的稳定顺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