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动力煤指数中心”落户厦门
来源:台海网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一个实时跳跃的数据,定格成一个点,多个这样的点,连接成一条曲线。不远的将来,这些点、线,将以厦门为原点,向全世界发散。 国际煤炭价格指数,时而走势平稳,时而跌宕起伏。这一个个…
一个实时跳跃的数据,定格成一个点,多个这样的点,连接成一条曲线。不远的将来,这些点、线,将以厦门为原点,向全世界发散。
国际煤炭价格指数,时而走势平稳,时而跌宕起伏。这一个个反映全球煤炭价格水平变化方向、程度、趋势的经济数据,很快就要打上“厦门”的烙印。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大东方自然资源投资有限公司携手曾参与世界三大煤炭指数构建的法国电力集团,已经把建立新的国际煤炭指数发布平台的地点锁定厦门。
厦门湖里区湖边水库,这里周末游人如织。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亚洲动力煤指数中心”的布局,正在周边悄然展开。然而,业内人士却很清楚——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一与厦门紧紧相牵的国际煤炭指数的建立,不仅将直接提升厦门市在国际能源界的知名度及影响力,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说,此举还将为中国在国际煤炭市场的定价方面取得话语权。
两大契机
推动中心创建迈开步伐
这个冬天,美丽的厦门依旧鸟语花香。中国北方煤炭交易中心总顾问关先生昨天也混在观光的人流中,对厦门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环境啧啧赞叹。
当然,关先生的此次厦门之行,并不单单是为了看风景。与“亚洲动力煤指数中心”相对应的中国南方煤炭交易中心的筹建工作,也在积极推进。在关先生看来,中心的创建地,必须选择一个冬无严寒、四季皆美,让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的煤商“待得住”的城市,而厦门,恰恰吻合了这一点。
除了“风景”的因素外,厦门这些年在全国“公众公共服务”以及“企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卓越表现,也是推动国际煤炭资本向厦门涌动的原动力之一。“因为,政府的服务态度和办事效率,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时间成本、经济效益。”关先生说得很直接:“时间就是金钱。”
昨天的厦门港,到港离港的货轮汽笛声此起彼伏,“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与“两岸金融中心”的字眼,在阳光的映射下格外醒目。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交易商,法国电力集团把“亚洲动力煤指数中心”放在厦门,也是看中了这两大契机。集团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断言,有了这两个“中心”的支撑,厦门打造国内首个世界性煤炭指数发布平台的时机已经成熟。
厦门走向全球区域性
煤炭行业交易中心
在如今世界上千千万万煤商的工作日程中,看指数,早已成为一种惯例。国际煤炭指数产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旨在全面、客观、及时地反映煤炭价格走势以及市场环境的实时变化,具有发现并预测煤价涨跌等作用,成为交易商采购、结算的价格依据。目前,南非理查德港离岸指数、欧洲到岸指数、澳洲纽卡斯离岸指数,成为世界公认的三大煤炭指数。
很快,人们的目光,要从世界各地“望”向厦门。其实,除了关注即将落户的“亚洲动力煤指数中心”之外,不少人还特别关注刚刚出炉的一份统计数据——2013年,厦门港煤炭吞吐量完成2390.1万吨,同比增长33.4%,其中贸易煤炭完成1058.35万吨,同比增长43.1%;本地两大电厂完成煤炭1217.62万吨,同比增长19.7%。透过这些飘红的数字,另外一个事实“浮出水面”—— 由于厦门在国际航运布局中逐步显现的枢纽地位以及日益完善的海铁联运,目前,来自福建、江西等省市的煤炭资源大都选择通过厦门外运,进口煤炭转运内陆,厦门也是海西第一大口岸。
煤炭,尤其是动力煤的贸易,一直以来被视作拉动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的“催化剂”。毫无异议的是,今后有了世界性煤炭指数发布平台,厦门向全球区域性煤炭行业交易中心将迈出关键性的一步。
动力煤客户集群将在厦形成
2014年,厦门。一股股信息与资金流,开始悄悄地向鹭岛汇聚。煤炭这一“黑色产业”,为厦门经济翻开的,却是绿色的篇章。
“动力煤现货和期货交易”和“亚洲煤炭到岸指数”,无疑是新加坡大东方自然资源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潘女士口中最津津乐道的词汇,而正是依靠以它们为中心的产业基地,厦门市将快速形成动力煤客户集群,并借助海外华侨财团、航运公司、金融机构等,加快优势产业总部联盟的建立。可以说,以煤炭为龙头,厦门舞动的,将会是电力、物流、航运、金融等一大批绿色环保的上下游产业。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内,一份由大东方机构、中国华电集团、法国电力、厦门大学等多方达成的合作规划备忘录,当前已经引发了外界的瞩目。备忘录中,即将从纸面跃向现实的能源金融政策研究院、煤炭指数研究中心、综合金融配套服务与数据处理中心等众多科研及信息平台,则标示着中国南方煤炭交易中心在厦的筹建已经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三年内启动整体业务板块,五年后将达到至少500亿元的经济产值,带动就业人群2万人左右……”要不了多久,与“亚洲动力煤指数中心”价格指数一同跃入世界眼帘的,是厦门城市经济的崭新格局。
延伸阅读
- 上一篇:新疆石油资源量占全国22% 下一篇:山东钢铁业绩阴霾难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