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过剩钢铁产能多用环保约束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谁不淘汰谁,不需要政府过度操心。政府要做的,就是强化环保硬约束。只要牵住环保这个牛鼻子,剩下的交给市场优胜劣汰就好了。 就在各地对钢铁产能过剩展开攻坚战之际…
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谁不淘汰谁,不需要政府过度操心。政府要做的,就是强化环保硬约束。只要牵住环保这个牛鼻子,剩下的交给市场优胜劣汰就好了。
就在各地对钢铁产能过剩展开攻坚战之际,有媒体刊登了一个民营钢铁企业老板的自白,文章中透露的大量信息很值得我们详细解读。
该老板表示“绝大多数炼钢高炉长期处于监管之外”,并且,民企炼钢利润丰厚,“对于前几年进入这一行业的一些民营钢铁企业老板来说,当时投入的成本早已收回来了”。
通过自白,我们不难看出,这是环保成本过低导致产能过剩的典型案例。
正因为没上环保设施,一些民企老板才容易获取更多利润,才会一哄而上大炼钢铁,加重了产能过剩。显然,这是以损害子孙后代生存环境为代价获得的利润。在滚滚烟尘面前,该老板“致富的不仅是我们钢铁企业老板,当地村民也是受益者”这样的托辞实在缺乏说服力。
当前,环保工作做得好不好,已经一定程度上成为钢企盈亏的分水岭。环保投入是钢铁企业主业成本的大头。比如有的钢企上一套脱硫设备,光投资至少就得3000万元。设备运行起来更会增加大量成本,企业开环保设备可能就是亏的,不开可能就能盈利。
而在近期政府的严格监管下,该民企老板正在考虑“对现有高炉进行环保改造,在拆除与改造之间,在成本和收益之间,需要进一步抉择”。
这个心态也进一步提醒了我们,化解过剩产能时,淘汰谁不淘汰谁,其实不需要政府来决定。政府要做的,应该是强化环保硬约束,一碗水端平,对所有企业都严格执行统一的环保硬标准。只要牵住环保这个牛鼻子,剩下的东西交给市场就好了。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下,企业自然会根据自身状况进行抉择,有管理、技术、资金或者其他优势的钢铁企业,自然会淘汰落后的不环保的钢铁企业,何需政府去过度操心呢?
进一步说,这个思路也完全可以适用于很多其他的产能过剩行业。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唯有解决了政府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才能真正做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才能形成化解过剩产能的长效机制。
延伸阅读
- 上一篇:新疆免征轮台以南运煤车辆过路费 下一篇:福建新探明发现2处煤矿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