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包钢466项专利:包钢迎来科技加速“大时代”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31项国家受理专利、10项国家授权专利——仅仅两年时间,棒材厂轧钢车间打破了以往几十年的专利“沉寂”,成为包钢基层车间专利技术研究“版图”上的一块高地。2012年元月,棒材厂轧钢车间将专…

 31项国家受理专利、10项国家授权专利——仅仅两年时间,棒材厂轧钢车间打破了以往几十年的专利“沉寂”,成为包钢基层车间专利技术研究“版图”上的一块高地。

    2012年元月,棒材厂轧钢车间将专利技术研究申报列入工作日程。而此前,“国家专利”在基层职工的眼中,还有着一种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神秘。

    “专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次技术交流中,技术中心科研管理处副主任贺景春的一句话,带给轧钢车间主任侯凯无限启发。在侯凯的带领下,韩熠、苏茂广、高乐友等车间骨干,率先成为车间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一年下来,轧钢车间共有7项专利技术成功被国家专利局受理。掘金第一铲即触及“矿脉”,也带给轧钢车间职工无尽的胆气,当2013年车间全年专利总数急剧飙升至24项时,爆棚的数字仍然远超所有人的预期。

    “专利研发不是技术部门、技术人员的'专利’,与生产一线贴合最紧密的岗位,往往更容易捕获创造专利的灵感。”在侯凯看来,“车间全动员”使专利研发更加得法。

    普通职工顶起“发明家”光环,折射的是包钢科技奖励政策的阳光。包钢出台的科技奖励政策明确规定,专利受理,发明人或发明团队将得到1000元至3000元奖金;专利授权,将得到2000元至1万元奖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还在公司颁发奖金的基础上,予以发明人重金奖励。“名利双收”让工人发明家们颜面有光。

    国家专利一般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大类。与棒材厂轧钢车间如出一辙,近两年,管材研究所成为技术中心专利研究申报的中坚,与生产单位多以研发实用新型专利不同,技术中心科研人员更多聚焦于难度更大、技术含量更高的发明专利。

    2011年,王金龙博士进入技术中心管材研究所工作,从事技术研发及管材所专利管理工作。谈及专利,王金龙对最初申报时遭遇的壁垒记忆犹新——“写出完全符合要求的专利”曾经羁绊了许多科技人员的脚步。

    2011年,王金龙尝试写下了他的第一项专利——《一种易切削钢材料》。由于是初次撰写,他的这项专利写了一月有余,并在专利律师的指导下做了大量修改。现如今,王金龙写一项专利只需要几天时间,并且专利律师的指正往往仅是几个字而已。

    在王金龙的带动下,管材研究所14名科研人员现已全部掌握专利书写格式和申报技巧。2012年至今,管材研究所被受理的专利总数接近70项,成为技术中心之最。同时,技术中心大力推行的项目负责制,使科技人员工资收入与项目研发、专利申报挂上了钩。“完成的科技项目越多、成功申报的专利越多,收入就越多。”科技人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进一步激发,选题立项更加积极主动、细致斟酌,专利成果也更贴近实际生产、科技研发、降本增效等企业核心工作。

    “包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进步史。”几近甲子之年的包钢,以专利技术挺立科技脊梁。随着国家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以及科技对钢铁行业辐射的日益加深,包钢科研水平、专利受理及授权水平飞速提高。2011年,包钢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专利数破百项,是“十一五”5年的总和;2012年,包钢专利总数攀升至242项,呈翻倍增长趋势。今年,截至12月27日,包钢专利数达466项,其中,352项受理专利中,发明专利211项,实用新型专利141项;而114项授权专利,则是2012年授权专利总数的2.5倍。

    12月24日,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团就包钢科技进步展开专访。技术中心科研管理处副主任贺景春在接受采访时,将专利迅猛增长归结为专家培训启蒙、专利知识普及、申报及维权意识提高、识别及申报技巧提升、机制健全、资金奖励等多种原因的促成。

    写下2013年专利工作优异答卷的包钢,对2014年有着更多期许。贺景春表示,包钢专利工作将在明年实现“抓意识”到“抓质量”的重要转型,在继续激发广大基层员工和科研人员创新激情的同时,开展申报专利的前期评审和后期评估,提高专利工作质量。同时,公司还将对已授权专利进行梳理,已不适宜包钢发展需要的“过气”专利及时停止付费,对持续为包钢生产发展发力的优秀专利予以嘉奖,为包钢专利迎来健康快速增长的“大时代”铺平道路。

延伸阅读
上一篇:南钢棒材工程热负荷试车顺利成功
下一篇:武钢矿渣微粉屡获资金支持的背后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包钢 专利 包钢

钢厂动态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