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黑户” 钢铁资本转型“安家”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无论是因为严重的产能过剩,还是因为严峻的环境污染,钢铁行业的产能压缩已箭在弦上。国务院日前提出五年内压缩8000万吨产能,其中6000万吨落在钢铁第一大省河北。如何防止产能“越减越高…
无论是因为严重的产能过剩,还是因为严峻的环境污染,钢铁行业的产能压缩已箭在弦上。国务院日前提出五年内压缩8000万吨产能,其中6000万吨落在钢铁第一大省河北。如何防止产能“越减越高”?资本转型如何减轻对税收和就业的影响?这一系列问题在河北业内引发冲击波。
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最近几年中国加大了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力度,但新增产能的速度远远大过淘汰落后产能的速度,所以就带来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工信部部长苗圩曾对外界表达这样的观点。
河北省政府研究室调研认为,2000年以来,钢铁产能调控政策的主线一直是“控制总量”,在措施上以高炉、转炉容积大小制定淘汰产能的标准。这种行政管制手段一方面缺乏可操作性,比如设备、产能等指标难以核实;另一方面,企业为了跨过门槛得以生存,纷纷“汰小上大”,钢铁产能不减反增。
河北的粗钢产量已连续12年位居全国之首,目前钢铁产能为2亿吨,超过全国总量的1/4。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钢铁企业负责人认为,钢铁产能剧增,民营企业“贡献”最大。2000年民营钢铁产量只占全国产量的7.7%,经过十多年的发展,2012年达到了48.4%。
一家大型民营钢铁企业负责人坦承,“淘汰落后”在实际操作中变成了“推倒一座旧高炉,新上一座新高炉”,只是工艺先进了,产品还差不多,规模反而更大了。
更让人担忧的是,过去是“汰小上大”,现在是“汰低端上高端”,如果国家不严格控制新增投资项目,下阶段我国高端钢材市场或将重演无序竞争老路。
另外,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出于财政收入等方面的考虑,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利剑直指钢铁“黑户”
日前,河北省对6000万吨钢铁产能削减目标进行了分解,其中,唐山、邯郸、石家庄三个钢铁重镇分别承担削减4000万吨、1204万吨和482万吨的任务,其余零头分给了多个市县。河北省领导层面的态度是:“拒绝一切理由!”
业内人士提醒,应避免将压钢指标平均分配给企业,而应在科学细致调查基础上,压减隐性产能,压减环保不达标、资源浪费多、企业效益差的那部分产能。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峰认为,如果能借这次削减产能的机会,把巨量的隐性产能逐出市场,那么对理顺钢铁行业秩序绝对是个福音。
一位钢铁企业老板透露,身边未批先建的“黑户”太多了,过去钢铁项目审批就如计划生育,老大是获得准生证的,老二、老三却是“私生子”,后来他们长大成人了,得到地方政府的默许。
一些专家认为,很多隐性钢铁产能因为缺乏管控,对空气环境、矿产资源和钢铁市场秩序破坏极大。市场好的时候就生产,市场不好就停工,产品以低价促销。
尽管业内盛传“河北隐性钢铁产能在四五千万吨”,但一些专家认为,由于隐性产能无法纳入统计,所以到底有多大在现有条件下无法把握。有关部门应进行一次详细摸排,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此外,通过搬迁重组也将削减部分产能。未来几年,河北钢铁企业个数将减少到目前的60%左右。联合重组后,全省重点钢铁企业集团的平均产能将达到1000万吨以上。
钢铁资本重新“安家”
大量钢铁产能削减之后,如果没有新的产业弥补,不仅经济增长会伤筋动骨,还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唐山市政府一位负责人说,目前全市有钢铁生产企业400多家,从事相关行业的企业更是多达几千家,直接从业人员达百万以上。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来看,钢铁产业仍是位于第二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的2.4倍。初步测算,完成削减任务后,40多万就业人员需要安置,几年内影响直接和间接税收 370亿元。必须要有新的替代产业的发展,才能解决钢铁产能的转移。
按照河北省政府新出台的政策,鼓励钢铁企业参与港口、铁路、海运等产业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公司的探索,无异于另类版本的“钢厂搬迁”。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每年有5000多名职工逐步离开总部厂区从事非钢产业。公司总经理王兰玉介绍,2015年之前,唐钢将有2.2万人告别钢铁主业。
一些看透大势的民营老板也主动寻找出路,在河北省遵化市,近两年有30多个钢铁企业老板将资本投身其他行业。
遵化市钢铁企业老板石国刚退出钢铁行业后,创立了唐山尚禾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他告诉记者,自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和国家航天育种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作为一个产业化示范基地开始进行试种和推广。示范基地所用土地都从老百姓那里流转过来,目前正在研究让老百姓入股,以村企合作的形式让百姓更加富裕。
石国刚说,“退市”转型的路很不平坦,建议有关部门制定企业损失资产和债务处理的补偿办法。对于向其他行业转型的钢铁企业,能够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