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钢集团转型跨越发展壮大纪实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script style="clear:both" language="javascript" src="http://page.lgmi.com/html/fudong_gg.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酒钢,1958年建厂,是新中国在西北地区最早进行战略…
艰苦创业·戈壁绘宏图
1958年冬天,3万多名建设大军集结酒泉城西20公里的戈壁荒滩,拉开了酒钢建设的序幕。
回望55年发展历程,我们能清晰地触碰到酒钢一步步崛起、发展的脉络:
1970年,产出第一炉铁。
1985年,炼出第一炉钢。
1988年,高速线材吐丝。
1998年,轧制出中板板材。
2003年,翼钢、榆钢相继建成投产,实现跨地区发展。
2007年,不锈钢轧出冷轧卷,企业进入特钢领域。
2011年,钢、钢材产量双双突破千万吨,成功迈入“千万吨级”钢企行列。
2012年,公司营业收入、总资产规模均超过1000亿元。
2013年,钢铁主业实现整体上市。
这一个个鲜明的时间节点表明,顽强的酒钢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铭刻下了一个又一个值得他们永远铭记的奋斗印记;他们也用不屈的精神,挺起了甘肃乃至西北钢铁工业的脊梁。
进入新世纪以来,酒钢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促进循环经济、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品升级换代为重点,大力实施资源战略、多元化战略、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人才战略和资产证券化战略,积极发展钢铁、特色冶金、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产业,迈出了转型跨越的坚实步伐,特色冶金、煤电化正在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的支柱产业。
建设充满曲折,发展历经艰辛。几代酒钢人用心血和汗水凝聚成了“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勇于献身、开拓前进”的“铁山精神”,这一精神也成为中国冶金行业的六大企业精神之一。
风雨砥砺,坚韧不拔。今天,一个现代
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巍然屹立在戈壁雄关。
做大做强·科技引领大发展
“十五”以来,酒钢在做大做强、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势如破竹,阔步前行。
老一辈酒钢人,谈起现在的酒钢,说的最多的是两个字——变化。如今的酒钢变得令人刮目相看——
自北向南,碳钢薄板厂、东兴铝业等新崛起的现代化生产单元,与巍巍的高炉交相呼应;蓝白涂层板装饰的天风不锈钢公司、宏晟电热公司的现代化厂房错落有致,与炼轧厂相互映衬……
20多平方公里的酒钢本部冶金厂区绿树成荫、绿地成片,道路平坦宽敞,路边管网纵横;厂房内,整洁宽畅,标识醒目,现代化设备在计算机控制下,有序地完成着各种生产指令;中央控制室大屏幕上,滚动闪现着兰州榆中、山西翼城、新疆哈密等处的生产画面……
做大做强,一直以来都是酒钢的梦想。
回首2002年,酒钢的钢材产能还没有迈上200万吨的台阶,而纵观国内,钢铁企业之间强强联手、争先恐后发展,千万吨级企业竞相浮出水面。酒钢的劣势不言自明:技术和装备落后,产品单一,地处偏远……因而,必须从一个高的起点、新的思路去重新审视自己,谋求新的发展。
酒钢没有走资源型企业“矿竭城衰”的老路,而是定位于“百年酒钢、基业长青”的发展思路,坚持不懈推动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实现由粗放型、规模增长型向集约型、质量效益型增长的转变。
今天,酒钢不仅拥有线、棒、板、卷国内先进工艺和技术装备的生产线;还先后建成了碳钢薄板连铸连轧、碳钢冷轧和不锈钢冷轧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同时,建材、机械制造、葡萄酒酿造、现代农业、资源开发等非钢产业已成为公司多元化发展的新生力量:西部重工进军风电产业,塔架生产和销售成为全省龙头项目,紫轩酒业跻身“中国驰名商标”行列,宏丰绿色食品走进寻常百姓家庭……“十一五”末,酒钢非钢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4%,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十五”以来,酒钢作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和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以企业发展和生产经营的技术需求为基础,以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和研发项目为平台,加大科研力度,形成了“技术决策—技术开发—技术推广”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使科技进步成为企业转型跨越发展的核心“引擎”和内在驱动力。酒钢成功进入不锈钢领域,成为国内与太钢、宝钢比肩的不锈钢生产企业;研发生产出汽车用冷轧板、冷轧及镀锌家电板和高精度冷轧门板等高附加值产品,使酒钢碳钢冷轧产品进入了国内中高端市场;弱磁精矿提质降杂技术的掌握,标志着我国难选铁矿石选矿技术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国产铁精矿提铁降硅(杂)系统研究与实践》项目,荣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船板获6国船级社认证。此外,公司还先后荣获国家、行业、省、市等数百项科技成果和科技进步奖,一批拳头产品被评为“中国免检产品”“金杯奖”“冶金行业品质卓越产品奖”和“甘肃名牌”“甘肃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
去年,酒钢的工业总产值达到775亿元,比2002年增长16倍;营业收入达到1015亿元,比2002年增长23倍;生铁产量达到787万吨,钢、材产量由2002年的不足200万吨挺进千万吨大关,成为甘肃工业强省的“领头羊”。今年上半年,酒钢积极应对严峻形势,多措并举,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68%、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85%等较好的经营效果。
薪火相传·文化铸钢魂
1985年8月8日,酒钢公司党委总结命名了以“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勇于献身、开拓前进”为主要内容的“铁山精神”,这是几代酒钢人用生命和汗水、心血和情感、勇气和智慧,创造和培育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动力,更是酒钢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
近年来,酒钢大力弘扬“铁山精神”,实施企业文化战略,通过提升精神引领力、制度执行力、技术创新力、品牌扩张力、团队聚合力等,彰显“酒钢精神”“酒钢作风”“酒钢创造”“酒钢制造”“酒钢风貌”,做到企业战略推进与企业文化引领、企业目标实现与企业文化助力的有机统一,促进了酒钢又好又快发展。
2008年,酒钢人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数万名职工齐心纾时艰、协力促发展,经受住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市场考验。去年以来,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酒钢敏捷应变、蓄势求进,积极采取降本增效、保盈保增等举措。在全行业亏损的2012年,酒钢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63家重点企业中,盈利排名第6位。
高举“铁山精神”旗帜的酒钢,始终以优秀的文化培育人。建厂55年来,公司有60多名员工先后荣获全国、省、冶金行业劳模和“五一”劳动奖章、陇原骄子等荣誉称号。其中,全国劳模蒋兴章、王菊花、李小平、陈永祺、杜钧,“中国好人”、省优秀共产党员田彬峰等人的先进事迹催人奋进;科技领军人才王明华、鲁逢霖、杨作宏、罗景春、陈毅琳、吕爱强、唐晓玲、杨兴元等更是扎根戈壁,顽强拼搏。他们成为一代又一代酒钢人的楷模,成为推动建设幸福美好新酒钢的中坚力量。
为使无形的文化落地生根,酒钢集团加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力度。先后投资建设了职工游乐园、水上欢乐园、游泳馆、嘉峪关大剧院、健身中心、休闲广场等文体旅游休闲设施,积极开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生活氛围。
转型跨越·打造企业发展“升级版”
“十二五”以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酒钢的产品结构、收入结构、产品质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做大规模到优化格局,从探索求生到转型升级,酒钢发展势头正健。
去年,酒钢完成对甘肃东兴铝业的战略重组,创造了省内企业间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成功典范。
煤电铝之花绽放,“紫轩”葡萄酒美名远扬……它们都已成为酒钢创效的新生力量。
进入“十二五”,酒钢根据国家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围绕河西地区新能源优势和区域优势,积极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适时打造煤电铝、煤电化循环经济产业链,以实现新能源与传统产业的有机融合。
去年10月26日,总投资2.5亿元的酒钢热电机组脱硝脱硫技改工程正式投运,公司绿色循环“百炼成钢”。
近年来,酒钢以全国工业领域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型”企业试点为契机,先后签署了总投资70亿元的节能服务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从采、选、烧、焦到铁、钢、材、不锈钢等的系统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总投资约14亿元的烧结余热发电等31个项目,大力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的循环经济。这些工作的开展和项目的实施,以及自投建设的一批节能环保工程的陆续投用,为公司顺利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酒钢将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立足“百年基业”发展目标,牢牢把握“依托钢、稳住钢、提升钢、延伸钢、不唯钢”的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步伐。进一步拓展特色冶金、煤电化、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多元产业开发,稳中求进、创新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将公司发展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化大型企业集团。
圆梦起航,转型升级,酒钢,一定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