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冶金之城的转型焦虑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鄂州是湖北省面积最小的地级市——占地1500平方公里。小块头的鄂州,之所以能独成一市,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冶金业的发达。她与东边的黄石,西边的武汉,共同构筑了湖北省冶金走廊的脊梁。在这条…
鄂州是湖北省面积最小的地级市——占地1500平方公里。小块头的鄂州,之所以能独成一市,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冶金业的发达。她与东边的黄石,西边的武汉,共同构筑了湖北省冶金走廊的脊梁。在这条脊梁中,武汉的武钢与鄂州的鄂钢两座钢城上下相连。她因钢建市,一度被称为“冶金之城”。
追溯鄂州的冶金历史,早在青铜文化时期,她就是中国四大铜镜铸造中心之一。“冶石为器,千炉齐设”,“吴王孙权采武昌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铸就了闻名中外的“古铜镜之乡”。
鄂州境内铁矿石探明储量居湖北省第二位,膨润土、珍珠岩等31种非金属矿探明储量居全省之首,被誉为鄂东“聚宝盆”。借由与武钢相邻的区位优势和自身的资源禀赋,鄂州建起了一条冶金产业链。程潮铁矿是武钢在湖北省省内最大的铁矿生产基地;武钢鄂州球团厂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球团生产基地。
在鄂州市2012年的前二十强纳税大户中,与钢材相关的冶金企业有8家,钢铁下游的装备制造业4家。他们一度为这个城市贡献着大比重收入,甚至人们的幸福感也与此息息相关。“钢材冶金是鄂州的传统优势产业,是我们的骄傲。”鄂州市经信委总经济规划师万兴平说。
但是随着近年钢材市场持续陷入低迷,鄂州陷入困境。有数据显示,鄂州市八家冶金纳税大户,2013年第一季度销售收入610901万元,同期增长﹣10.2%。利润总额11830万元,同期增长﹣21.1%。
据万兴平介绍,全市号称700万吨的钢材产能,去年的产能利用率只有62%。更为悲观的是,寒潮还在持续,万兴平认为:“未来12个月钢材市场难以回暖,中小企业将为此付出代价,甚至死掉。”除此之外,与钢材业紧密相关的装备制造业,建材,以及其上下游企业,比如煤炭、电厂也受到影响。
困境
即便是最为强势的鄂钢,也未能逃过一劫。这是一家有着55年历史的冶金企业,前身为“鄂州钢铁厂”,在计划经济大炼钢铁潮时,诞生于鄂州。
新世纪,鄂钢完成了两次改革重组。2004年11月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与武钢联合重组为武钢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并于2005年4月30日正式挂牌成立。五年之后,通过第二次重组,鄂钢变身为武钢的全资子公司。
“武钢是来救鄂钢的,不会让她垮掉。”曾经有鄂钢的负责人对万兴平这样说过。事实也是如此,重组之后,武钢不惜重金挽救鄂钢颓势。2006年,武钢还只是鄂钢的控股股东,便投资10个亿建设“60万吨的冷轧薄板”项目。在金融危机的低谷期,鄂钢又大手笔斥资建设“120万吨的宽厚板”项目。
“做这些项目,是希望通过技术改造完成产业升级,在市场回暖之后,鄂钢能够取得成绩。”但市场预估错误,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到现今,钢材市场一直处于爬坡期,行业性产能过剩和同质化,对此前集中在中低端产品的鄂钢来说,风险再度加大。
武钢股份2012年报显示,鄂钢注册资本49.98亿元,资产规模178.7亿元,2012年亏损7.73亿元。而期内,武钢股份主营利润亏损3.77亿元,“也就是说,鄂钢公司的亏损是武钢股份的亏损的主要来源,虽然其新增的股权比例只有22.4%。”有业内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分析过。
万兴平认为这一结论不准确,他认为鄂钢的亏损主要是财务亏损:“新投资的项目没有赶上好年景,现在每个月鄂钢需要为之前的投资支付利息等费用每个月大概5000万元。”
为了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鄂钢不惜停掉预备今年投资25亿的大泵项目,同时开始大幅度裁员,今年鄂钢已经裁员2700人,这个数字大概是鄂钢总员工人数的15%。
除了这些充满争议的举措之外,压缩成本成为鄂钢最为有收效的行为,从账面上来看,元月份亏损六千万,二月份亏损三千万,三月份基本持平,四月份甚至还盈利7万元。“虽然7万块这个数字不大,但是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能够扭亏为盈已经不容易。”万兴平说。
相比鄂钢这个有着“国字号”的大块头,其它与之相关的中小企业更为艰难。因原材料价格下降幅度远远小于终端产品,这让大进大出的钢材业面临资金的严峻考验,从三月到现在产品售出价格约平均降低1000元左右,但是主要原材料矿石价格只下降200元左右。
大企业的资金紧张,直接导致长期仰赖他们做配套的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以前,前者对后者的付费方式是“3331”(即预付款30%,进度款30%,提货款30%,质量款10%。),现在已经将预付款压缩为10%,进度款也压减到最低。为此,各个中小企业开始用“联保”方式向银行贷款。鄂州市政府亦计划今年向企业派发无息周转金10亿元,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6.2亿。
用“抱团”的方式来控制生产总量也开始发挥作用,这是一种由同类型的企业自发组织协商并执行的计划,简单说来就是这个月A减产,下个月B减产……
“鄂州不能失去钢材业,这是我们的传统优势行业,甚至影响到一个城市的文化。”万兴平说,鄂州人对钢铁有着像对城市一样的感情,因此,目前,政府正在努力将钢铁平稳过渡。
平稳过渡的方式之一是将“新型城镇化”提上议事日程,以期在短期内能够刺激钢材水泥市场。对于建材企业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好消息,比如年销售额1.6亿的兴欣建材,这是一家长期给市政工程供货的中型企业,在钢材水泥持续低迷,建材业也备受冲击的情况下,这家企业却扶摇直上,并且有望进入今年该市的纳税前二十强。
万兴平却认为这并不是一个高明的决策:“可能在短期内会有一些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能够熬过寒冬需要企业自身在高端品牌上下功夫,走差异化路线。”况且,到目前为止新型城镇化还只是一纸蓝图,并未到执行阶段。
转型
几年前,鄂州曾试图打造“木桶效应”,即以钢铁等产业带动短板产业,但试行效果不理想。因为鄂州的“长板”正在逐渐沦陷。
钢铁业的洗牌对正在挣扎的企业带来了威胁,但对鄂州市民来说并非完全如此,GDP并非衡量幸福感的唯一标准。经历淘汰产能的阵痛后,更多的市民为“鄂州的蓝天又回来了”而欢呼。现在的鄂城区,鄂钢是唯一的重工企业,其它企业均已搬到各个经济开发区。
针对传统产业领域制定出台2013-2017产业振兴发展规划正在谋划中,以便推动产业重组、技改和倍增。此外,镁合金新材料、LNG能源及装备制造、信息导航等含有更高科技含量的产业被列为重点发展项目。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受钢铁市场大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的产业,也是鼓励发展对象。
传统重工业已经不再是这个城市唯一的选择,隶属鄂州,紧挨武汉的葛店成为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并决定打造为“药谷”之后,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企业被列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在今年第一季度的企业纳税统计中,医药化工也是唯一一个呈爆发式增长的产业。此外,纺织服装等轻工业保持平稳发展,是该市重点扶植的产业。
事实上,这个城市长期被“冶金之城”的光环笼罩,忽略了“百湖之市”的美誉。现在,决策者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打算在深水港和水产业上做文章。
在鄂州市的规划中,他们将依托三江港建设现代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目前已经吸引了诸如亚马逊[微博]、电商唯品会这样的电商巨头,后者在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16亿元,建设华中区物流配送中心,这标志着鄂州中国中部电子商务基地建设全面启动。他们还试图利用深水港这一优势,打造一条完整的粮食生产、储备基地。
此外,鄂州的水产业起步较早,只是至今没有打造出一个具有集群效应的品牌。“比如梁子湖的虾子很出名,但梁子湖除了虾没有更多的产品成型,再比如有多少人知道武昌鱼其实是鄂州的,鄂州早先叫武昌县?”万兴平说,鄂州需要做出有城市影响力的品牌。
从区位上来说,鄂州有着其它兄弟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她东临黄石,西靠武汉,因为武汉东湖开发区的不断扩盘,使得紧挨于此的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承接武汉的产业转移方面获益不少。
这个区位优势在万兴平眼里却成为了鄂州的负担:“都说大树底下好乘凉,鄂州却是武汉这棵大树下的一颗小草,营养都被大树吸光了,小草自然长不大。”他认为鄂州需要打造自己的城市品牌,而非依靠接手武汉转移的产业存活,“武汉的企业转移到鄂州之后,公司名字中依然带着武汉的字样,这让外界对鄂州的概念很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