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无利可获的地狱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毋庸置疑,钢铁十分重要。从摩天大楼到洗衣机,钢铁是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材料。各国政府无不把强劲的钢铁业视为经济活力风向标,因此常常焦虑地关注着国内钢铁生产者。法国工业部长近日威…
毋庸置疑,钢铁十分重要。从摩天大楼到洗衣机,钢铁是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材料。各国政府无不把强劲的钢铁业视为经济活力风向标,因此常常焦虑地关注着国内钢铁生产者。法国工业部长近日威胁,如果安塞乐米塔尔(ArcelorMittal)削减员工并关闭两个位于法国东部弗洛郎日(Florange)钢铁厂的两座高炉,政府将国有化该钢铁公司。尽管世界经济不振,去年全球钢铁产量依旧增长了1.2%至15亿5千万吨。
然而,钢铁重要性并不意味着高收益。钢铁业的生存太可怜了以至于使得航空业变成了高收益之典范。这一点在欧洲体现得最为明显,那里的钢铁制造者饱受折磨。中国尽管工业迅猛发展并在过去的十年享受了几乎全部的全球生产增长,但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最受瞩目的问题其实已经是老生常谈的了:产能过剩。特别是在欧洲,19世纪60年代战后重建激发了强劲的钢铁需求,修建了大量的钢铁生产基地,使得钢铁业在60年代蓬勃发展,结果在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中遭遇刹车。随后调整与疲软增长率相适应的钢铁产能工作做得少之又少。金融危机带来了最后一击。钢铁业将近一半的产出被用在建筑业中,而建筑业却已遍体鳞伤。2012年欧洲的钢铁消耗为1.45亿吨,比危机之前的需求将近降低了30%,并且还在继续下降。
欧洲钢铁业面临的不止是衰落的国内市场。高企的劳动力成本也是问题之一(仅比日本低)。不好惹的公会和顾虑多多的政府使得关闭钢铁工厂成为难度高、费钱又费时的事情。并且,能源成本占到钢铁厂2/5的运营成本,是一笔昂贵的费用。欧洲钢铁产业同盟(Eurofer)主席及奥地利最大钢铁企业Voestalpine主席官沃尔夫冈埃德尔(Wolfgang Eder)预计,欧洲过剩产能将达5000万吨。
尽管要和拉丁美洲的对手们竞争,美国的钢铁制造商的运气好些。种种迹象限时,美国经济正在复苏,鉴于页岩气开发所获得的廉价能源以及汽车业咸鱼翻生,对炼钢业来说是好消息。美国杰富瑞投资银行(Jefferies)预测,美国钢铁需求量今年将会增长2.8%。
在欧洲,尽管有一些通过闲置设施来控制产能,真正大动作的关闭工厂还是很难实现的。没有公司愿意成为第一家一个关门的企业,任由竞争对手捞利益。而且,钢铁企业在全盛时期所达成的交易仍然牵动钢铁厂的神经。安塞乐米塔尔2006年通过一宗大收购跻身全球最大钢铁制造商。当时,安塞乐米塔尔就向欧洲政府保证公司的就业和钢铁产量,才得以说服欧洲政府来批准交易。现在来看,违背这些承诺不那么容易。
中国日益增长的钢铁产能给全球钢铁制造商的盈利带来压力,并在不断压低世界钢铁价格。经过十年的快速增长后,中国钢铁业现在承担了世界一半的钢铁产量。尽管中国政府下定决心把基建(钢铁和水泥)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但钢铁业扩张得太快,现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变得很严重。而且,局面还在恶化。据美国杰富瑞投资银行预测,已计划生产或正在生产的钢铁量达1.05亿吨。
美国咨询机构世界钢铁动态(World Steel Dynamics)菲利普恩格林(Philipp Englin)称,中国制定的控制钢铁业产量以及整合国有钢铁厂司的目标大都“纸上谈兵”。中国政府想要便宜的钢铁,因此不愿采取激进方法治理产能过剩。同时,地方政府鼓励建造更多的钢铁工厂,因为钢铁厂能接或间接拉动就业以及增加财政税收。对于这些企业,收益并不重要。
因为中国本身消耗不了这么多廉价钢铁,出口自然会增加,这进一步压低了世界钢铁价格。在未来的几年中,中国钢铁出口可能会保持在每年3000万-5000万吨。虽然相比全国7.5亿吨的总产量,的确是冰山一角,但中国的出口量已经超过了像日本、韩国、乌克兰、俄罗斯等传统钢铁出口国。
中国炼钢业的扩张已经进一步推高了钢铁原材料 - 铁矿石的成本,进一步挤压了利润空间。全球四家大型矿产公司主宰铁矿石市场,通过海运的铁矿石交易量占全球70%。直到2010年,铁矿石价格在大型钢铁企业与这四家矿产企业的年度谈判中定了下来。现在钢铁企业必须以接近现货市场的价格购买铁矿石,但事实证明,这样做风险波动很大。铁矿石的期货市场仍不成气候,难以进行风险对冲,最终使得钢铁厂更难扭亏为盈
世界钢铁协会发言人华特斯(Nicholas Walters)说,由于钢铁制造业缺乏全球整合,造成了铁矿石市场是卖方市场,而刚才却是买方市场的怪象。尽管安塞乐米塔尔领先于任何竞争对手,成为全球最大钢铁集团,但在全球钢铁市场的份额仅仅只有6%。目前,全球超过60家企业钢铁生产量达到不少于500万吨。而钢材的买家都是些像汽车制造商这样财大气粗的主,在谈判时有底气压低供应商的价格。
麦格理银行(Macquarie)商品分析师科林·汉密尔顿抱怨称,这一系列压力使得钢铁业顶多成为一个“中转站”——把铁矿石转化为钢铁,挣微不足道的钱。
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使得有这样一个预期:如果中央政府能够控制地方政府对于建立新炼钢厂的热情,那么过剩的产能终究会被用尽。然而,欧洲的前景就不容乐观了。欧洲的企业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要门果断关闭工厂,要么千刀万剐折磨至死。尽管世界需要不少钢铁,但生产者们能够供给的还是多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