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我国钢铁企业在环保投入等方面亟待加强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保部将2013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定为“同呼吸共奋斗”,突出当前防治PM2.5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日,关于环保的消息不断传出。有媒体报道,《中华人民共…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保部将2013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定为“同呼吸共奋斗”,突出当前防治PM2.5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日,关于环保的消息不断传出。有媒体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送审稿)》中,作为取代现行排污收费的新税种,环保税将二氧化碳排放税纳入其中,污染物排放税税(费)率比现行的排污收费也有所提高。同时,环保部正在拟定涉及19个省份的水泥、钢铁企业环保考核办法,将“规划年度考核”和“终期评估结果”作为地方各级政府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问责制。

    深度

    钢企绿色发展空间广阔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钢铁工业日渐重视环保投入、先进环保技术的应用和环保工程的实施,环保水平大幅提升,涌现出一批绿色钢铁企业的样板。一批钢铁企业在资源回收利用、污染物排放控制、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废气净化、可燃气体回收利用、含铁尘泥和钢铁渣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技术进步使得钢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减少,主要环保指标大为改善。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钢铁行业在资源和能源消耗、废弃物排放、污染物治理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资源、能源利用水平参差不齐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较高,2010年为17.83%。以吨钢消耗新水量和废水循环利用为例,我国部分先进企业的废水循环利用率已达到90%以上。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吨钢耗新水量和废水循环利用率仍有很大差距。2011年,新日铁吨钢消耗新水2.1立方米,废水循环利用率为90%;蒂森克伯虏吨钢消耗新水3.6立方米,废水循环利用率为94.5%;浦项吨钢消耗新水3.63立方米,废水循环利用率为98%。通过将国内外的数据进行对比,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袁熙志表示:“我国除了几家重点钢铁企业的吨钢消耗新水接近或达到4.0立方米外,其他钢铁企业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水循环利用率也较低。”

    此外,我国钢铁企业的能源利用水平参差不齐。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教授张卫军举例说:“以连轧加热炉为例,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炉子热效率达到40%以上,部分炉子已达到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水平。但是,非钢铁联合企业的炉子热效率一般在40%以下。”

    “三废”排放现状须改变

    从二氧化碳排放看,钢铁行业是高碳排放行业。如果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吨,我国钢铁行业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14亿吨。“如果今后征收碳税,对目前微利的钢铁行业将是雪上加霜。”中国金属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翁宇庆指出。

    近年来,钢铁行业做了大量工作,废水和废渣的排放比重呈下降趋势,但是二氧化硫、烟尘、粉尘的排放比重明显增加。“这一情况如果不改变,钢铁工业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翁宇庆说。

    此外,除了有组织排放的烟尘,大量的无组织排放也值得钢铁企业高度关注。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介绍,烟尘无组织排放大多是由于环保措施不当,从厂房、料场、道路向大气中散逸的无组织烟粉尘。然而,目前的污染物排放统计数据通常仅包含有组织排放源,大量的无组织烟粉尘排放还没有体现。“钢铁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由于运输造成的污染也没有纳入统计范畴。尤其是一些小型钢铁企业,烟粉尘无组织排放量更高。”李新创说。

    污染物治理需早日提上重点日程

    我国钢铁企业目前普遍采用了烧结脱硫技术,但存在烧结脱硫设施建设质量低劣、运营维护不规范、减排效果差等问题。根据2011年全国减排核查结果,302台套烧结烟气脱硫设施平均综合脱硫效率仅为47.3%,远远低于设计值。

    发达国家很早就将挥发性有机物、二口恶英、氮氧化物等污染治理放到重点治理的日程上,但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烧结脱硫我们现在说的比较多,但是对氮氧化物、二口恶英的治理相对比较薄弱。”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生态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白皓说,“无论是干法除尘还是湿法除尘,只能除去颗粒比较大的粉尘,对于颗粒比较小的粉尘只能去除20%左右,其他的都排放到了大气中。这主要是因为对于PM2.5或者更小的粉尘,除尘器除尘的效率很低。”

    前一段时间北京的雾霾天气,再一次引起了社会对于环保和污染物排放问题的关注。“钢铁产能过剩给公众造成了一种错觉,认为钢铁工业是PM2.5的主要成因。事实上,雾霾天气的形成与气象条件有很大的关系。”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程小矛如此解释。雾霾天气与人口密度和周边的生产密度高度相关。“日本的钢厂都建在海边,主要靠环境的自净能力把PM2.5冲散掉。”白皓说,“PM2.5本身的性质决定了目前在技术上将其控制的难度很大。现在能想到的方案主要有两种:一是电除尘,细微颗粒带电后被吸附;二是利用扩散机理,利用细微颗粒无规则的布朗运动,如果它靠近除尘设备的壁,利用近程范德华力将其吸附。”

    污染物排放与装备水平相关,落后装备的污染物排放较严重。“对于相对落后的产能,钢铁企业往往有"能运行则运行"的想法,不愿意再投资对其进行环保治理设施改造,导致这些相对落后产能在现阶段的污染较为严重。”李新创认为。

    环保“短板”亟待弥补

    我国钢铁企业在环保投入、监管、研发等方面亟待加强,在环保指标的编制上要更加科学、完善。

    据了解,韩国、日本部分钢铁企业年度环保设施改造投资均高达数十亿元人民币,吨钢环保投资少则近70元,多则上百元。同时,企业每生产1吨钢还要增加130.7元~156.5元环保设施运行成本。据不完全测算,我国钢铁行业环保设施平均吨钢运行成本约为55元。“目前,环保投入一般都是专项配套投入,目的是为了改善某一环保指标,没有形成系统的环保投入。”李新创说。

    日前,政府下放和取消了一批项目审批权。不过,我国钢铁项目的审批制度十分严格,但对违规钢铁项目的处罚手段相对缺失,一定程度上堕入了“谁先上、谁快上、谁得益”的怪圈。相比之下,环保合法企业反而得不到应有的鼓励。

    我国的环保法律、法规和考核制度还不够严格,企业环境违法成本过低。“钢铁企业对地方财政贡献大,在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的影响下,环保部门的有效监管不足,个别地方政府甚至成为违法排污企业的"保护伞"。”李新创指出。

    同时,我国钢铁行业的环保科研工作还不够深入,没有形成适应各工序高度专业化、高水平、稳定发展和应用的系统技术、装备、科技成果,以企业为主体的环保科研机制有待逐步完善。

    此外,环保指标统计的科学性与可比性尚待提高。一位行业专家表示,有些环保指标由于内涵和界定的差异,在行业内、国际间不具有可比性。“目前,影响钢铁行业能效对标的主要问题是工序边界的确定。”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郦秀萍博士说。边界确定的差异直接影响节能减排指标的可对比性和有效性。环保数据收集不全面也是一个问题,导致数据不能反映同类企业的实际水平,出现诸如先进工艺流程和装备企业的能耗环保指标不如一般或落后工艺流程和装备的企业,甚至出现消耗低于理论值等怪现象。

    环保“大考”压顶钢企怎么办?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环保执法和政策将持续加码。环保“大考”压顶,钢铁企业如何能够顺利过关,并借此推动自身的转型发展?

    第一,转变观念,切实把环保放到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加以认识。钢铁产业的带动性强,既是纳税大户,也带动解决了大量的就业,是政府的“座上宾”、“香饽饽”。在地方庇护之下,即使有的企业环保不达标,其生产运行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随着我国环保法律法规、执法、监管的进一步到位,以及政府转变职能和地方政府考核方式的变化,钢铁企业可钻的“空子”越来越少。再加上我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钢铁企业普遍进入微利状态,如果环保工作再出纰漏,钢铁企业就真的要从原来的“香饽饽”变成“臭豆腐”了。

    第二,技术入手,进一步提升钢铁企业的环保水平。以节水为例,通过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建立高效的水循环系统、提高废水循环利用率等实现开源,通过采用高炉干法除尘技术、转炉干法除尘技术、加热炉汽化冷却技术、干法熄焦技术等实现节流,让企业的环保“包袱”华丽变身为挖潜增效的突破口。此外,进一步提高“三废”回收利用水平,研发低温余热资源利用技术,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条等,都是钢铁企业未来应该注重的方向。

    第三,系统节能,致力于钢铁企业降本增效。钢铁企业是典型的制造流程生产,生产过程的原材料和燃料动力消耗约占制造成本的75%以上。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教授苍大强认为:“能耗的40%来源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次能源。开展系统节能工作,不仅有利于工序间高效对接、系统降本,而且可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产生巨大的系统降本放大效应。”

    第四,强化管理,创新机制、体制强化环保工作。未来,钢铁企业要重点考虑能源管理体系如何与生产管理体系有机结合,真正实现钢铁的绿色制造。此外,钢铁企业还要创新管理体制,建立环保管理奖惩机制,调动企业环保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积极性,把污染治理、“三废”回收利用纳入企业环保的整体框架。

    视点

    生态文明呼唤环保执行力

    纵观发达国家治理环境的成功实践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单纯依靠钢铁企业做环保很难奏效,需要政府、行业、社会等各方共同发力。与环保发展比较完善的国家相比,我国的环境法律体系基本完备,环保执行力不强是目前存在的首要问题。

    “环保法律、法规、政策要落实,还需要产业、财税、物价、金融、贸易等政策配套。”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玉庆在分析执行力弱的原因时指出,“环保投入不足、环保部门权威性不强、地方考核机制不科学等都是影响环保执行力的原因。”

    由此可见,增强环保执行力还需从多方入手。

    第一,采取多种手段,帮助钢铁企业实施环保改造。特别是一些前沿或普及率不高的改造项目,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应鼓励先试先行,给予企业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要鼓励企业采用合同环境服务的形式,由项目投资方向社会筹集资金,解决钢铁企业实施环保改造项目所需的巨额资金,降低企业减排成本。此外,钢铁企业要强化内部挖潜增效,节约资金用于环保投入。

    第二,政府要完善环保考核指标,不仅关注钢铁企业的环保达标,还要考虑区域环境容量。对于未能满足环保指标的企业,要限期整改或退出市场。对于未能及时制止企业环保违规行为的,要追究地方政府有关领导责任。通过严格的环保标准,倒逼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和转型升级。

    第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环保监督机制。要充分发挥媒体、公众的监督作用,建立畅通的信息发布平台,提高环保监测的有效性。据有关专家介绍,国外钢铁企业有着非常完善的有害排放物测量和环境状况监护设备。我国中心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播报中虽已把硫氧化物、氮氧化物、PM2.5等包括在内,但尚未把二氧化碳和二口恶英列入之内。

    第四,从观念上重新认知钢铁,不仅关注其生产领域,还要从生命周期评价(LCA)的角度重新定位钢铁产品,将钢铁生产中的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对下游产业节能减排的贡献等一系列指标体系与钢铁产品对应起来。国际钢协生命周期评估项目经理克莱尔·布罗本特日前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钢铁企业可以通过生命周期评价这个工具,通过对标提升能源利用水平,让钢铁产品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第五,技术是推动钢铁行业提升环保水平的一个核心力量。我国要加强前沿清洁技术研发,做好未来技术储备,尤其要做好新一代可循环流程技术应用推广。同时,还要抓紧部署前瞻性研发来应对气候变化,例如碳捕集技术、煤气制氢、氢冶金等。

    “若要真正实现低碳钢铁冶金技术,就必须改变以碳为主要载体的铁冶金过程,可供选择的替代还原剂只有氢。因为氢是最清洁的能源,反应产物对环境完全没有影响。”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特别强调了对氢冶金关注的重要性。据了解,日本钢铁学会在21世纪初就制定了氢还原的研究目标,并将实验室研究的任务下放到有关高校。但是,对于重大前沿环保技术的研发,单纯依靠企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国家从战略层面予以重视和支持。

    第六,实施“数字能源”计划,实现能源管理的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这对于推动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工信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苏波提出:“工信部将重点组织开发高耗能行业"数字能源解决方案",推进钢铁等重点行业能源系统在线仿真技术应用,实行企业数字能源分级管理,建立地区、行业、重点企业三位一体的工业能耗监测和预测预警体系。”

    钢铁企业要瞄准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实际调整工艺路线。从可预见的未来,长流程仍然是我国钢铁生产的主流。但是,从再生、循环利用和有效利用潜在能源的角度看,电炉所代表的短流程工艺是有效的。据了解,多用1吨废钢炼钢,可比生铁节省60%的能源、40%的新水,可减排废气86%、废水76%、废渣72%、固体排放物(含矿山部分的废石和尾矿)97%。“目前,我国的电炉钢比例仅为10%左右,如将我们的电炉钢比例提高1倍,减排量约为1亿吨,相当于减少钢铁工业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10%。”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教授阎立懿表示。

    第七,要保持一颗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在环境保护领域,中国既有发达国家曾经历过的困难,又有发达国家未有过的挑战。“在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的过程中,中国须要集思广益,借鉴已有的国际经验,汲取教训,为我所用,尽量少走弯路。”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俞海强调

延伸阅读
上一篇:梧州市开展钢铁领域环境问题专项整治行动
下一篇:绿色钢铁助建“美丽中国”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我国 钢铁企业 环保

钢厂动态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