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钢集团济钢中轧厂冲破藩篱逆境攀越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济钢讯“要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近一年来,山钢集团济钢中轧厂在这种管理模式的推动下,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建立外部原料供应基地,调整生产组织模式,强化库存管理,防范资金…
济钢讯“要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近一年来,山钢集团济钢中轧厂在这种管理模式的推动下,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建立外部原料供应基地,调整生产组织模式,强化库存管理,防范资金风险,拓展新的市场空间,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管理,使关注生产到关注市场
“我现在不仅注重生产,更加注重订单”。该厂生产科长王国才说,“原来考核我产量和成本,达到什么档次,工资奖金就按那个档次发,现在考核我产品的市场收益,没有收益啥都没有。”
从前小批量、多规格的产品车间不愿接,更不愿干。麻烦不说,更重要的是,影响产量,成本不好控制,工资奖金还上不去,现在只要有效益的订单生产车间都愿意干。
王国才思维角度的变化源自该厂绩效管理模式的改变。“企业生存是中轧厂的第一要务,因此,考核的出发点是市场需求,落脚点是产品效益。”去年下半年,该厂新班子就任以来对绩效考核办法进行了调整,根据市场情况确定运营目标,按照贡献分配工资总额。
去年上半年,钢铁市场行情持续下跌,中型材形成巨大库存,集团公司坯料后期断供,二区实施整体拆迁,内外部困难交叠,形势异常严峻,中轧厂生产经营难以为继。“巨大的产品库存,市场的急剧萎缩,就像是一个人得了‘肠梗阻’,系统无法循环,企业奄奄一息。”营销主管于天成谈起当时的困境,打了一个比喻。“作为模拟法人单位,必须时刻关注市场节拍,注重运营风险。”厂长赵树俭面对中轧厂的困局作出决断,“改革势在必行。一切要围绕保生存,与此相悖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要一律转变和废除。”
管理,把生产与市场紧密结合
如何冲破藩篱,走出困境?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是前提,正确把脉、对症下药是根本。
迅速处理库存,建立方坯基地,确保进出顺畅。理顺生产程序,调整组织模式,确保经营有序。优化产品结构,布阵市场格局,确保市场份额。
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三个确保”,是中轧厂开出的一剂管理药方。
由于集团公司结构调整,去年下半年不再供应中轧坯料,采购成为该厂的新课题。为避免资金和运输风险,该厂优化采购方式,让贸易商垫款,货到付款,并实施多家竞价,求得质优价廉。而该厂自有资金基本按兵不动,时刻紧盯市场,捕捉商机,择时“抄底”购坯,在市场中“又捞一把”。“我们已经成功抄底三次,均大获全胜。”财务科长王立纲对此很自豪。
该厂在采购中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以小资金撬动大批量。今年1月份,他们6次签订方坯采购合同,利用1250万元资金撬动起22000吨方坯总量。
“订单决定计划,货款决定排产,货款不到账,订单不生效。”该厂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计划生产组织模式,完全按市场订单组织生产。这一招杜绝了市场波动造成现货库存,有效控制了库存总量。
“半件产品、待判产品、试制产品、包装不达标产品、非合同规定产品一律不准入库,不计成材率。”钢库车间主任苏艳涛坚决执行这一指令,“库房产品全部定向,库房内部管理要清晰有序。”
不入库算谁的?“算我的!”王国才接上了话茬,“这是考核我的方法之一,我们要采取拼件、返修、挑选等方式并入下一周期的订单序列。否则要扣罚。”
“这叫全部期货生产,期货产品当月结算,现货产品转为下个月期货。”销售部经理李凤莲解释说。
“扭转用户等待现货的心理,逐步将用户需求与生产计划同步衔接起来。这是我们转变生产组织模式的目的之一。”该厂用管理的手段把生产与市场紧密结合。
管理,让内部运营成本趋低
巩固老客户,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中轧厂生产经营渐渐起步。订单来了,高质量、低成本是保证产品收益和市场份额两不误的核心。
如果订单小于产能怎么办?“白、夜班生产,中班停产。”王国才说,“中班是峰时用电,电价高。这样算下来每班节约4000元左右,生产成本不升反降。两班生产后的富余人员承接外委业务,既节约20%人工成本,又减少了外委费用,一举两得。”
该厂在备件采购时,以利库为主、采购为辅,以修复为主、新制为辅,以自制为主、外委为辅。“先查库,有库存坚决不采购;能修复,坚决不新制;能自制,坚决不外委。”赵树俭在摸准家底后作了出乎常规的决定。
这看似不讲道理的要求,却实实在在降低了库存和资金占用。一季度,备件库存下降25.91%,材料库存下降39.66%。仅通过备件修复和处置闲置报废备件材料,就节约资金260多万元。“我现在不仅管生产,还要管钱。”王国才掰着手指算起了经济账,“能源和动力费用、占用和消耗资金、成材率、人工成本、质量异议等都算在我头上,这些数字还真得天天仔细掂量一番。”
工作标准用财务数字衡量,考核摸得着、看得见,让王国才的工作方式也“转型”了一把。“车间现在没有质检员了。”对于如何保证质量,王国才讲述了该厂的考核管理办法,“质量损失全部计入单位工资总额,按区域落实责任,考核到人。现在质量异议下降90%,这一措施挺管用。”
该厂还把成品采用“U型槽+压板”打捆,两端焊牌同时喷码,成品辊刻字防伪。一整套的措施,让济钢中轧产品不仅“心灵美”而且“外表美”。
“济钢的产品又回来了。”这是销售部主管于天成在走访南京客户时听到市场反馈的声音。
管理,让企业经营活力再现
该厂的装备水平决定了其劳动生产率较低,如何最大限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对标民企,带来震动:部门设置少、管理人员少、人均产钢高。两小一高,效率提高。
“人力资源按贡献大小考核。”结合实际,该厂以“轧钢提成、销售提成、费用定额包干”为主线,以贡献论英雄,贡献少,高岗要拿低系数。
“原来换辊至少得4个小时左右,现在2个小时就能完成,人员精干带来的是效率的提高。”王国才如是说。
“不等边角钢是我厂根据市场需求量身订做的,1月份开发之初只占总量的5%,现在已猛增到30%。”销售主管于天成谈到调结构、拓市场时举了这个例子。
该厂在结构调整中把高成本低收益、市场前景不明朗的产品及时淘汰,集中力量聚焦优势产品。实施新工艺,以轧代锻,开发出火车顶板槽钢,现已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并获取国家专利,具有较好市场前景。
销售部经理李凤莲说,“虽然目前钢市冷清,需求萎靡,价格疲软,但就我厂的产销研来看,对于今后的市场开拓,我充满信心。”“从前我们生产部门的收入最高,考核机制调整后,销售部门的收入最高。但我们服气,因为没市场就没有效益。只有销量上去了,我们才有活干,才有越来越高的收入。”对于考核变化带来的收入变化,王国才谈了自己的认识。
改革,把管理写实。目前中轧厂人心齐、信心增,企业活力再现。一季度,库存比去年同期降低了92.65%,利润比去年月均减少亏损480多万元,减少率84.63%。一季度资金占用利息共129万元(不含3000万元内行贷款利息),月均43万元,比去年月均91.83万元,降低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