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之后 基建信托“春去春又回”
来源:南方都市报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经历了1月和2月的“寒冬”之后,基建信托的发行渐渐走向复苏。据用益信托工作室统计,三月份后两周,基建信托募集资金分别为15.50亿元和17.90亿元,在集合信托产品总发行规模中占比55.03…
经历了1月和2月的“寒冬”之后,基建信托的发行渐渐走向复苏。据用益信托工作室统计,三月份后两周,基建信托募集资金分别为15.50亿元和17.90亿元,在集合信托产品总发行规模中占比55 .03%、58.44%,而相比之下,去年下半年月占比在28.77%-37.92%之间。中国社科院陆家嘴研究基地金融产品中心研究员王琪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未来基建信托规模与数量可能呈双增长态势。
基建信托连续两周居首
去年年末银监会颁布463号文,明令禁止公益性项目通过信托融资以及地方政府提供担保承诺,使得去年火热的基建信托发行市场一度遇冷,甚至部分信托公司已经暂停该类业务。据用益信托工作室不完全统计,1月份基建信托募集资金142.6亿元,占总成立规模的22 .03%。而在2月份,基建信托仍未摆脱“阴霾”募集资金99.43亿元,占比继续下滑为20 .74%。
不过,基建信托似乎在3月份又遇到了春天。南都记者在用益信托网发布的相关数据报告显示,在3月后两周,所有集合信托产品投资领域中,基建信托蝉联首位。其中,3月18日-24日基建信托共募集资金15.50亿元,占总发行规模的55.03%;3月25日至31日,基建信托产品共募集资金17.90亿元,占总发行规模的58.44%。
守得理财创始人胡顺中对南都记者表示,最近一年多以来,监管层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及城投债不断收紧,房地产调控导致土地财政不断吃紧,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日趋强烈,基建信托再度成为“输血”地方政府的一条重要途径。
据了解,信托公司经过了两个月左右的休整后与地方政府采用变通的方式为平台输血,比如,针对“不得向信托公司、财务公司融资”这一条款,信托公司选择联合地方平台发起有限合伙项目公司,再以有限合伙公司的名义为地方平台输送资金的手法。
王琪对南都记者分析称,从当前宏观经济来看,城镇化是未来我国经济继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将会不断增加;另外,地方融资平台仍有较大的资金需求,除信托外,暂时还没有替代品种出现。
局部地方或出现偿付危机
“实际上1月、2月期间,信托公司均有基建信托备案,各机构都在等待政策细则的出台,但细则并未如期出台,所以在3月份,基建信托产品集中爆发。”王琪告诉南都记者。
而山海财富投资总监山海则对南都记者表示,3月份,在中央和地方政府换届的空当期,新基建信托更易放行。加大基础建设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加之推进城镇化的政策态度日趋明显和力度日益加大的情况下,基建信托表现出回暖迹象。
正因为“融资、投资和偿债需求”,山海认为未来基建信托仍有增长空间。而监管机构和地方政府相互博弈中,未来基建信托的发展路径将呈现多样性。会出现很多创新和变通形式。比如混合打包,把公益和非公益共同组成一个基建信托。至于,地方政府的“担保”是把双刃剑,既是信用保证,又是风险来源。
山海告诉南都记者,未来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可能减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加之地方旧债进入还本付息的高峰期。可判断未来基建信托的整体风险会持续加大,局部地方政府和个别信托,出现偿付危机概率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