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钢节能减排既舍得投入也收益不菲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1月29日至31日,一场雾霾席卷中国中东部地区,济南和众多城市一样,空气质量污染严重。作为住济最大工业企业的山钢集团济钢,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紧急启动应急预案,临时关停球团竖炉和四台烧…
1月29日至31日,一场雾霾席卷中国中东部地区,济南和众多城市一样,空气质量污染严重。作为住济最大工业企业的山钢集团济钢,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紧急启动应急预案,临时关停球团竖炉和四台烧结机,同时加强各类环保设施运行监控,严格控制各种烟气、粉尘等污染物排放,减排粉尘10余吨、二氧化硫数十吨。在稍早前的1月11日和12日,面对同样极端异常天气,济钢也是主动采取非常措施,停产部分生产设施,保证了自身达标排放基础上再减排,为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尽了一份力。
预案只是应急,关键在于平时。近两年,济钢先后关停了6座小高炉,2台烧结机、1座球团竖炉和2座焦炉,淘汰炼铁产能270万吨。为此,济钢自行安置了6000多名停产职工,自行消化了因淘汰产能而增加的10多亿元生产成本。通过实施污染减排和结构减排,削减烟尘40%、二氧化硫50%、化学需氧量(COD)30%、氨氮35%。
身处省会城市,济钢视环保为企业“生命”,再困难也舍得投入。5台烧结机配套了脱硫装置,烟气脱硫效率达到90%以上,1#—5#焦炉煤气脱硫达到煤气中H2S小于300mg/m3,球团脱硫全国独家。近年来,济钢仅用于脱硫项目的投资就达2亿多元。目前,济钢环保装备资产原值累计已达11亿多元,环保设备完好率、使用率和达标排放率均保持100%。去年,在钢铁行业面临严峻困难、成本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济钢仍投入1亿多元用于新上和改造环保设施。全年环保设施运行成本高达7亿元,折合吨钢增加成本120元。
节能减排也不全是“赔本的买卖”。通过结构优化和技术创新,济钢把污染物转化为新能源,产出了可观效益。以前白白放散掉的低热值煤气和蒸汽,被重新回收起来,8套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年可发电20亿千瓦时,比常规锅炉机组提高效率50%,年减排氮氧化物7000吨。把各生产工序产生的余热循环利用起来,向附近居民小区供暖,近两年达到了230万平方米,每年节约标准煤3.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万吨、二氧化硫2000吨。这些在为社会作贡献的同时,也以较低的投入获得了不菲的收益。
排污收费,超标重罚,实时有监控,月月有考核,公司领导与各二级单位每年签订节能减排责任书,实施严格的检查监督和领导问责制。济钢污染排放逐年削减,年年完成政府环保部门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
预案只是应急,关键在于平时。近两年,济钢先后关停了6座小高炉,2台烧结机、1座球团竖炉和2座焦炉,淘汰炼铁产能270万吨。为此,济钢自行安置了6000多名停产职工,自行消化了因淘汰产能而增加的10多亿元生产成本。通过实施污染减排和结构减排,削减烟尘40%、二氧化硫50%、化学需氧量(COD)30%、氨氮35%。
身处省会城市,济钢视环保为企业“生命”,再困难也舍得投入。5台烧结机配套了脱硫装置,烟气脱硫效率达到90%以上,1#—5#焦炉煤气脱硫达到煤气中H2S小于300mg/m3,球团脱硫全国独家。近年来,济钢仅用于脱硫项目的投资就达2亿多元。目前,济钢环保装备资产原值累计已达11亿多元,环保设备完好率、使用率和达标排放率均保持100%。去年,在钢铁行业面临严峻困难、成本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济钢仍投入1亿多元用于新上和改造环保设施。全年环保设施运行成本高达7亿元,折合吨钢增加成本120元。
节能减排也不全是“赔本的买卖”。通过结构优化和技术创新,济钢把污染物转化为新能源,产出了可观效益。以前白白放散掉的低热值煤气和蒸汽,被重新回收起来,8套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年可发电20亿千瓦时,比常规锅炉机组提高效率50%,年减排氮氧化物7000吨。把各生产工序产生的余热循环利用起来,向附近居民小区供暖,近两年达到了230万平方米,每年节约标准煤3.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万吨、二氧化硫2000吨。这些在为社会作贡献的同时,也以较低的投入获得了不菲的收益。
排污收费,超标重罚,实时有监控,月月有考核,公司领导与各二级单位每年签订节能减排责任书,实施严格的检查监督和领导问责制。济钢污染排放逐年削减,年年完成政府环保部门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