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价短期内缺乏上升动力
来源:中国经济网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1月16日发布的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环渤海地区港口平仓的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报收631元/吨,比前一报告周期下降2元/吨;比2011年11月份最高位的853元/吨…
1月16日发布的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环渤海地区港口平仓的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报收631元/吨,比前一报告周期下降2元/吨;比2011年11月份最高位的853元/吨下跌222元,跌幅约为26.0%。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环渤海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价格开始进入635元/吨上下10元浮动区间。进入2012年四季度,不少观点认为,支撑煤炭价格回升的利好因素逐渐显现,例如,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迹象日益明显,全社会对能源的需求也逐渐回升;时值冬季,水力发电量进入发力减弱阶段,煤炭产业迎来“迎峰度冬”的紧张时刻。
但是,事与愿违。煤炭价格基本延续了自2012年7月份以来的行情,明显缺乏上升动力。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煤炭价格指数(全国综合指数)也显示,截至1月11日,中国煤炭价格指数(全国综合指数)为170.7,比2012年7月指数发布时减少15.5个基点。
从总体上看,当前市场动力煤价格持续走低,仍主要受制于市场供需关系失衡的影响。2012年,煤炭市场供求平衡、相对宽松、结构性过剩的情况越来越重。根据初步测算,2012年前10个月,全国煤炭产量完成32.1亿吨,同比增长3.6%;全国累计净进口煤炭2.17亿吨,同比增长39.5%。同时,煤炭销量为30.9亿吨,同比增长2.8%;煤炭消费总量同比增长3.5%,同比增速回落7.1个百分点。
煤炭供应的持续给力,与市场需求的相对疲软形成鲜明对比。如此一来,往年夏天和冬天电煤供应偏紧、部分地区电煤供应告急的局面并未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市场供求相对宽松,全社会煤炭库存维持高位。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0月末,全社会煤炭库存2.93亿吨,呈现出煤炭企业库存高、重点发电企业库存高、主要港口库存高的“三高”特征,市场消化库存的压力可见一斑。中经煤炭产业景气指数监测也显示,煤炭产业景气度降至10年来的新低,难怪业界留恋而又无奈地感慨:“黄金十年终结了。”
从当前形势分析判断,煤炭市场价格短期内仍然缺乏上涨动力。一方面,2012年,针对煤炭产业产能过快释放、煤炭产量远大于市场需求量的情况,相关主管部门提出了“限产”政策,但效果并不明显,煤炭仍然越挖越多,库存越积越高;同时,煤炭进口量也持续增加,并在11月、12月连续创下我国单月煤炭进口量的最高纪录,这将大大增加我国煤炭市场供应量,也不利于全社会库存的消化。
另一方面,2013年,我国将追求更加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增长,这意味着高耗能产能在2013年将受到更严格的控制,面临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压力。因此,尽管宏观经济企稳回升,但煤炭需求量在短期内仍然难以迅速提升。
此外,随着电煤价格双轨制正式并轨,煤炭价格将主要由供求状况决定。在市场谨慎情绪增加、供给相对宽松的背景下,煤炭价格显然缺乏回升的基础与动力。
因此,综合起来判断,煤炭价格在短期内或将继续在635元/吨上下浮动。煤炭企业需要积极应对由此带来的企业经营压力增加的问题,要通过内部挖掘潜力,优化管理体制机制,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要优化产品结构,突出主导产品,生产适销对路产品;要加强与电力、钢铁、化工、建材等用煤企业建立产品供需体和利益关联体,加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提高战略伙伴关系的忠诚度;要根据市场情况,科学组织生产,共同促进煤炭市场的供需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