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修复有望启动万亿投资
来源:中国证券报|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随着生态建设战略地位日益提升,相关领域的产业政策也在加紧出台。在12月29日举行的2012北京国际生态修复论坛间隙,国土部相关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旨在推进矿山环境恢复的纲领性文件…
随着生态建设战略地位日益提升,相关领域的产业政策也在加紧出台。在12月29日举行的“2012北京国际生态修复论坛”间隙,国土部相关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旨在推进矿山环境恢复的纲领性文件——《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目前已完成征求意见,将于近期正式发布;同时,环保部委托南京环科院制定的《矿山生态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目前已定稿,也有望于年底前出台。
《办法》规定,除历史遗留矿山外,到“十二五”末,全国新设矿权的矿区的土地复垦率要达到100%。而目前全国矿业开发占用和损坏的土地面积约达200万公顷。市场分析人士预计,如果全部完成200万公顷的矿区土地复垦任务,相应的投资将达上万亿元。这也意味着以土地复垦为主要方式的矿区生态修复产业的市场可达到如此大规模。
矿区土地修复加速“跑”
我国各种类型矿区的土地环境破坏问题一直以来都十分突出。据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处长刘燕萍介绍,保守估计,目前全国1500个各类矿区开发占用和损坏的土地面积多达200万公顷(200亿平方米),并且每年仍以3.3到4.7万公顷的速度递增。
而在土地复垦完成方面,我国目前矿区土地复垦率只有15%,远低于国际上50%-70%的平均矿地复垦率水平,更低于欧美国家超过80%以上的数字。
因此,全国土地复垦的现实十分严峻。刘燕萍表示,200万公顷中属于矿山开发占用的耕地面积达60万公顷,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强调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因此恢复矿山占用和破坏的耕地面积更加迫在眉睫。
2011年2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土地复垦条例》,成为推进矿山土地复垦的纲领性文件。随着《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的制定,未来矿山土地复垦的主要目标将着眼于实现受损坏土地恢复为耕地及其他生态化用地,而非以往的简单覆盖植被。这一高要求的提出,被业界普遍解读为未来矿区土地复垦将进入生态修复阶段。
除此以外,环保部即将推出的《矿山生态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也就如何实现矿山土地的生态化修复提出一系列基本要求。
除政策“倒逼”之外,一系列激励措施也将加速落实。据上述国土部人士透露,中央财政每年将投入40亿元,地方财政还将从每年收取的矿山企业生态治理保证金中提取资金进行配套支持,形成的总体政府投入规模每年可达500亿元。
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以目前矿山土地复垦每平米100到200元的综合投资测算,全部200万公顷的受破坏矿区土地要修复,将带动起的总体投入将达上万亿元规模,市场空间十分巨大。
生态修复产业崛起
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分析,生态修复对于建设“美丽中国”的意义更深远,200万公顷的矿山修复潜力以及这一行业已经积累起来的成熟度,很有可能使生态修复产业快速崛起。
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委会秘书长胡振琪介绍,全国煤矿土地破坏面积占全部矿区破坏面积的80%,这意味着未来矿区土地生态修复的主战场将在煤矿领域。而这一领域的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已十分成熟,仅中国矿业大学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就完成了近50余项自主研发成果,未来将加速进入产业化应用。
“目前国内诸如场地和农田土壤修复,以及流域水体修复技术研发,均处于起步阶段,且不成体系,在此方面,矿区土地修复显然更胜一筹。”上述私募经理认为。
环保作为政策推动型行业,几乎所有细分领域均存在政策配套资金投入不足问题,但在矿山土地生态修复领域,这一问题可能缓和许多。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除中央财政每年40亿元投入外,地方财政每年按10元/吨标准向矿山开发企业征收矿区环境恢复保证金,用于专项支持矿区土地复垦。
国投新集煤矿一位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公司每年上缴的保证金数额达3000多万元,但由于目前矿区土地复垦推进力度不大,每年当地政府返还的土地复垦奖励很少。据了解,目前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的土地复垦专项资金多达数百亿元,这意味着如果政策落实力度大,未来矿山生态修复方面的配套资金将不成问题。
即将出台的《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显示,国家更加重视吸引社会投资进入这一领域的激励机制。《办法》规定,未来社会投资承担项目,且将非耕地治理为耕地的,项目总投资额的一半将由政府提供补贴。
优势企业加紧布局
矿山生态修复潜藏的巨大市场前景,已吸引不少优势企业和PE/VC基金的蠢蠢欲动。
东方园林是国内较早涉足生态修复业务的企业之一,公司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从事城市景观河道及湿地等领域的生态恢复业务。今年,公司专门成立生态事业部,力图将其打造成为传统园林业务之外的新兴业务板块。据公司副总裁梁明武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东方园林目前已将矿山土地修复作为未来战略重点之一,未来将通过并购一些国内生态修复技术研发机构及技术型公司,加速切入这一领域。
梁明武表示,目前国内矿山生态修复积累的技术基础,为公司提供了不少可以整合的优势资源,公司未来将着眼于将公司园林生态修复的文化植入到矿山土地修复中,打造生态修复产业链。“我们设想在以破坏矿区土地上建起矿山公园,这将给矿区土地带来巨大的升值潜力,对矿山企业来说也是共赢。”梁明武表示,“十二五”期间,东方园林的生态修复业务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将从目前的不足5%大幅提升。
据了解,除东方园林外,目前诸如铁汉生态(300197,股吧)、棕榈园林(002431,股吧)等也都在矿区土地生态修复领域开始布局。
上述私募经理表示,目前国内不少PE/VC也看准生态修复领域的市场前景,纷纷开始从中寻找具有成长潜力的项目。而大多数PE/VC寻找的标的都是有着园林生态恢复优势的企业。
投中集团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至今共有40家园林企业获得VC/PE机构融资,累计融资规模达2.6亿美元(约合14亿元人民币),而这其中有较长产业链延伸潜力的综合型园林企业更受PE/VC青睐。
《办法》规定,除历史遗留矿山外,到“十二五”末,全国新设矿权的矿区的土地复垦率要达到100%。而目前全国矿业开发占用和损坏的土地面积约达200万公顷。市场分析人士预计,如果全部完成200万公顷的矿区土地复垦任务,相应的投资将达上万亿元。这也意味着以土地复垦为主要方式的矿区生态修复产业的市场可达到如此大规模。
矿区土地修复加速“跑”
我国各种类型矿区的土地环境破坏问题一直以来都十分突出。据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处长刘燕萍介绍,保守估计,目前全国1500个各类矿区开发占用和损坏的土地面积多达200万公顷(200亿平方米),并且每年仍以3.3到4.7万公顷的速度递增。
而在土地复垦完成方面,我国目前矿区土地复垦率只有15%,远低于国际上50%-70%的平均矿地复垦率水平,更低于欧美国家超过80%以上的数字。
因此,全国土地复垦的现实十分严峻。刘燕萍表示,200万公顷中属于矿山开发占用的耕地面积达60万公顷,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强调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因此恢复矿山占用和破坏的耕地面积更加迫在眉睫。
2011年2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土地复垦条例》,成为推进矿山土地复垦的纲领性文件。随着《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的制定,未来矿山土地复垦的主要目标将着眼于实现受损坏土地恢复为耕地及其他生态化用地,而非以往的简单覆盖植被。这一高要求的提出,被业界普遍解读为未来矿区土地复垦将进入生态修复阶段。
除此以外,环保部即将推出的《矿山生态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也就如何实现矿山土地的生态化修复提出一系列基本要求。
除政策“倒逼”之外,一系列激励措施也将加速落实。据上述国土部人士透露,中央财政每年将投入40亿元,地方财政还将从每年收取的矿山企业生态治理保证金中提取资金进行配套支持,形成的总体政府投入规模每年可达500亿元。
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以目前矿山土地复垦每平米100到200元的综合投资测算,全部200万公顷的受破坏矿区土地要修复,将带动起的总体投入将达上万亿元规模,市场空间十分巨大。
生态修复产业崛起
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分析,生态修复对于建设“美丽中国”的意义更深远,200万公顷的矿山修复潜力以及这一行业已经积累起来的成熟度,很有可能使生态修复产业快速崛起。
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委会秘书长胡振琪介绍,全国煤矿土地破坏面积占全部矿区破坏面积的80%,这意味着未来矿区土地生态修复的主战场将在煤矿领域。而这一领域的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已十分成熟,仅中国矿业大学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就完成了近50余项自主研发成果,未来将加速进入产业化应用。
“目前国内诸如场地和农田土壤修复,以及流域水体修复技术研发,均处于起步阶段,且不成体系,在此方面,矿区土地修复显然更胜一筹。”上述私募经理认为。
环保作为政策推动型行业,几乎所有细分领域均存在政策配套资金投入不足问题,但在矿山土地生态修复领域,这一问题可能缓和许多。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除中央财政每年40亿元投入外,地方财政每年按10元/吨标准向矿山开发企业征收矿区环境恢复保证金,用于专项支持矿区土地复垦。
国投新集煤矿一位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公司每年上缴的保证金数额达3000多万元,但由于目前矿区土地复垦推进力度不大,每年当地政府返还的土地复垦奖励很少。据了解,目前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的土地复垦专项资金多达数百亿元,这意味着如果政策落实力度大,未来矿山生态修复方面的配套资金将不成问题。
即将出台的《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显示,国家更加重视吸引社会投资进入这一领域的激励机制。《办法》规定,未来社会投资承担项目,且将非耕地治理为耕地的,项目总投资额的一半将由政府提供补贴。
优势企业加紧布局
矿山生态修复潜藏的巨大市场前景,已吸引不少优势企业和PE/VC基金的蠢蠢欲动。
东方园林是国内较早涉足生态修复业务的企业之一,公司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从事城市景观河道及湿地等领域的生态恢复业务。今年,公司专门成立生态事业部,力图将其打造成为传统园林业务之外的新兴业务板块。据公司副总裁梁明武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东方园林目前已将矿山土地修复作为未来战略重点之一,未来将通过并购一些国内生态修复技术研发机构及技术型公司,加速切入这一领域。
梁明武表示,目前国内矿山生态修复积累的技术基础,为公司提供了不少可以整合的优势资源,公司未来将着眼于将公司园林生态修复的文化植入到矿山土地修复中,打造生态修复产业链。“我们设想在以破坏矿区土地上建起矿山公园,这将给矿区土地带来巨大的升值潜力,对矿山企业来说也是共赢。”梁明武表示,“十二五”期间,东方园林的生态修复业务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将从目前的不足5%大幅提升。
据了解,除东方园林外,目前诸如铁汉生态(300197,股吧)、棕榈园林(002431,股吧)等也都在矿区土地生态修复领域开始布局。
上述私募经理表示,目前国内不少PE/VC也看准生态修复领域的市场前景,纷纷开始从中寻找具有成长潜力的项目。而大多数PE/VC寻找的标的都是有着园林生态恢复优势的企业。
投中集团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至今共有40家园林企业获得VC/PE机构融资,累计融资规模达2.6亿美元(约合14亿元人民币),而这其中有较长产业链延伸潜力的综合型园林企业更受PE/VC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