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钢铁业代表:正经历漫长寒冬考验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11月5日,杭钢集团举办座谈会欢送该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世中赴京出席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从基层钢铁工人到浙江省省属重点国有企业的领头人,李世中在钢铁行业40年的从业经历,…
11月5日,杭钢集团举办座谈会欢送该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世中赴京出席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从基层钢铁工人到浙江省省属重点国有企业的领头人,李世中在钢铁行业40年的从业经历,让他对国企改革有着较为深厚的理解。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杭钢集团董事长李世中表示,国企改革如今已进入深水区,要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动力,最值得总结的一条经验就是持续不断地推进企业改革创新。
钢铁行业正经历考验
《21世纪》:作为中共十八大代表,赴京参会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打算提出什么建议?
李世中:坦率地讲,作为党的十八大代表,肩负着浙江人民的殷切期望,尤其是浙江国有企业广大党员和干部员工深切厚望,我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
一方面,在集团内部组织召开党政联席会、月度经营例会、党群工作例会、维稳和信访工作会议,动员员工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投入到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中去。
另一方面,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作为钢铁行业的代表,最关心的还是当前钢铁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实际困难。从去年三季度以来,受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市场需求疲软、价格不断下滑、订单持续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钢铁行业正在经历“漫长寒冬”的严峻考验。为了全面了解当前行业发展趋势,我利用南方20家钢铁企业理事会年会、浙江省冶金行业协会等载体,了解信息,并将它们带到大会上。
《21世纪》:在钢铁行业集体“过冬”的关键时期,党组织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李世中:2008年9月27日,杭钢被浙江省委确定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单位。此时,恰逢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钢铁行业经营困难重重。通过六个月的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几方面成效:一是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并出现了盈利。二是发展信心显著增强。三是班子建设得到加强。四是和谐创建取得成果,尤其是在收入分配上,2008年下半年公司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降薪10%,但普通员工的人均年收入却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坚持企业改革创新
《21世纪》:作为大型省属国企的掌门人,你如何看待今后的国企改革进程?
李世中:目前,国企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接下来如何改革?我认为,目的只有一个——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动力,全面提升国有企业的综合实力。
从浙江省国有企业来说,就是要结合浙江实际,按照省委确定的“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和建设“两富”(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浙江的要求,以及省国资委提出的“转型强体、创新强企”发展战略,以市场化为导向,不断优化产权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推进自主创新、增强集团管控。
具体到企业层面,以杭钢为例,杭钢是一家典型的既没有资源优势,又没有规模优势的钢铁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杭钢今年销售收入有望突破900亿元,其中最值得总结的一条经验就是持续不断地推进企业改革创新。
从战略上讲,杭钢有几个坚持:一是始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加强国有与国有、国有与民营的合作,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二是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走切合杭钢实际的适度多元发展道路;三是始终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21世纪》:你刚才提到推进企业的多元化发展道路,这是否意味着国企多元化战略改革值得鼓励?如何防止摊子过大?
李世中:面对如此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对钢铁产业来说,首先是产品的转型和服务的升级,我们坚持“立足浙江、辐射周边”的经营思路,进一步加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低成本的新产品研发生产力度。
目前,杭钢的优特钢比例达到了89%左右,在全国同类型企业中居于领先地位。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转型升级不能仅仅停留在钢铁产业上,而是要按照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思路,做实做强非钢产业。钢铁是杭钢的根本,是三大核心产业之一,也是典型的实体经济,必须坚定不移地予以做精做强;但现在钢铁利润又很薄,怎么办?
杭钢提出“依托钢铁发展非钢、发展非钢反哺钢铁”的思路,着重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上下功夫,比如向下游发展深加工,向上游寻找矿山资源等等,建立了履带板、再生资源等新的产业基地,同时,进一步加大资本运作和商业模式创新力度。
从基层钢铁工人到浙江省省属重点国有企业的领头人,李世中在钢铁行业40年的从业经历,让他对国企改革有着较为深厚的理解。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杭钢集团董事长李世中表示,国企改革如今已进入深水区,要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动力,最值得总结的一条经验就是持续不断地推进企业改革创新。
钢铁行业正经历考验
《21世纪》:作为中共十八大代表,赴京参会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打算提出什么建议?
李世中:坦率地讲,作为党的十八大代表,肩负着浙江人民的殷切期望,尤其是浙江国有企业广大党员和干部员工深切厚望,我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
一方面,在集团内部组织召开党政联席会、月度经营例会、党群工作例会、维稳和信访工作会议,动员员工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投入到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中去。
另一方面,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作为钢铁行业的代表,最关心的还是当前钢铁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实际困难。从去年三季度以来,受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市场需求疲软、价格不断下滑、订单持续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钢铁行业正在经历“漫长寒冬”的严峻考验。为了全面了解当前行业发展趋势,我利用南方20家钢铁企业理事会年会、浙江省冶金行业协会等载体,了解信息,并将它们带到大会上。
《21世纪》:在钢铁行业集体“过冬”的关键时期,党组织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李世中:2008年9月27日,杭钢被浙江省委确定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单位。此时,恰逢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钢铁行业经营困难重重。通过六个月的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几方面成效:一是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并出现了盈利。二是发展信心显著增强。三是班子建设得到加强。四是和谐创建取得成果,尤其是在收入分配上,2008年下半年公司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降薪10%,但普通员工的人均年收入却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坚持企业改革创新
《21世纪》:作为大型省属国企的掌门人,你如何看待今后的国企改革进程?
李世中:目前,国企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接下来如何改革?我认为,目的只有一个——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动力,全面提升国有企业的综合实力。
从浙江省国有企业来说,就是要结合浙江实际,按照省委确定的“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和建设“两富”(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浙江的要求,以及省国资委提出的“转型强体、创新强企”发展战略,以市场化为导向,不断优化产权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推进自主创新、增强集团管控。
具体到企业层面,以杭钢为例,杭钢是一家典型的既没有资源优势,又没有规模优势的钢铁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杭钢今年销售收入有望突破900亿元,其中最值得总结的一条经验就是持续不断地推进企业改革创新。
从战略上讲,杭钢有几个坚持:一是始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加强国有与国有、国有与民营的合作,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二是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走切合杭钢实际的适度多元发展道路;三是始终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21世纪》:你刚才提到推进企业的多元化发展道路,这是否意味着国企多元化战略改革值得鼓励?如何防止摊子过大?
李世中:面对如此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对钢铁产业来说,首先是产品的转型和服务的升级,我们坚持“立足浙江、辐射周边”的经营思路,进一步加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低成本的新产品研发生产力度。
目前,杭钢的优特钢比例达到了89%左右,在全国同类型企业中居于领先地位。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转型升级不能仅仅停留在钢铁产业上,而是要按照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思路,做实做强非钢产业。钢铁是杭钢的根本,是三大核心产业之一,也是典型的实体经济,必须坚定不移地予以做精做强;但现在钢铁利润又很薄,怎么办?
杭钢提出“依托钢铁发展非钢、发展非钢反哺钢铁”的思路,着重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上下功夫,比如向下游发展深加工,向上游寻找矿山资源等等,建立了履带板、再生资源等新的产业基地,同时,进一步加大资本运作和商业模式创新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