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企下游需求减缓 能源结构调整遥遥无期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连续火爆十年的中国煤炭经济,终于在2012年迎来一场寒冬,中国动力煤企业今年上半年普遍面临下游需求减缓的困境。 不少机构投资者竞相争论:中国煤能源在未来还有多少发展机会?这次究竟…
连续火爆十年的中国煤炭经济,终于在2012年迎来一场寒冬,中国动力煤企业今年上半年普遍面临下游需求减缓的困境。
不少机构投资者竞相争论:中国煤能源在未来还有多少发展机会?这次究竟是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良机,抑或只是宏观经济弱势之下的暂时现象?迄今为止,各方还未达成统一认识。
可以确定的是,今年的能源结构中,煤的占比将出现调整。
在夏季的传统用电高峰期,动力煤市场的冷意也没有得到彻底暖化。根据中电联在近日(9月20日)发布的最新数据,8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下滑,较7月减少0.9个百分点,同比回落5.5个百分点,完全体现不出“高峰期”特点。相反,当月水力发电量大幅增长,达9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从前8个月来看,全国规模以上电厂水电累计发电量达4890亿千瓦时,同增20.6%。在8月底的一些电力企业业绩发布会上,与会的公司主管谨慎地表达了对于水电业务的乐观,并继续看淡煤炭市场。
“水火两重天”的现状,令不少主张改革中国能源结构的人士乐观地认为,中国长期以来依赖煤炭经济的局面有望改观。
能源结构调整面临困难
但上述变化是否真的反映出中国的能源结构将发生实质性的变革?《第一财经日报》从各方所获悉的情况显示,中国的能源结构未必能轻言摆脱“一煤独大”的局面。那些靠着低廉劳动力而暴富的民企“煤老大”们,正随时可能重现能源舞台。这与中国资源结构有关。
根据6月发布的《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以石油当量来计,中国自1965年以来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一直一枝独大。尽管煤占全国能耗比重曾从1965年的87%跌至1976年的70%,但在随后的三十多年间,再也没有重大的变化——近十年甚至出现了先跌后升的局面。直至去年,煤炭占全国能耗的比重仍然维持在70%左右的水平,去年生产的电力中,有超过82%的发电量来自于火力发电——足以说明煤在中国能源中的地位。
在今年8月,煤炭公司的股票价格随煤价一路下行。但多位中资煤炭企业的主管在会见投资者时,均表示煤炭市场主要问题是宏观经济疲弱,而且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并未出现根本性变化。
一位正在筹备赴海外融资的山西民企煤老板对本报表示,今年煤炭企业的困难是特定环境下的产物,主要原因是今年的宏观经济太差,导致下游需求严重不足。但他认为,这种现象未必长久,很难说未来中国经济一旦反弹,煤炭企业是否又会再恢复生机。
这位煤老板正积极地赴海外寻找投资者,希望能渡过难关,而他仍然相信,在未来的中国能源需求中,煤炭仍然会是主角。
他们底气何来?
为国际能源企业进行中国业务咨询的顾小姐对本报说,中国要转变能源结构面临几大难题。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储备国之一,同时也是煤产量最大的国家,从开采到使用成本来说,煤炭都比石油或其他能源要低得多。她表示,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的发展从全球来看都面临高成本的问题,除非国家大幅度提升清洁电力的入网价格,否则很难令形势改观。
此外,大多数电厂均为国有,它们通常会选择和母公司有关联的清洁能源发电商——尽管这些企业的发电成本可能要远高于那些更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这种现状令中国的清洁能源供应缺乏活水之源。
海外一些专做资源的投资者也显示,中国要摆脱现有的以动力煤为主要能耗的格局,或需相当长的时间。
“新能源改革很遥远的事。如果你打开《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开篇第一句话就告诉你中国政府对于煤炭资源的态度。”正在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进行煤炭资源考察的基金经理白先生说。
发改委在上述规划前言中明确表示:“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占70%左右。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煤炭工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
他表示,上述规划令他坚定了对于煤炭资源的投资方向。“目前煤炭价格低迷,应该说反而是一个入场的好机会,”他说,“随着欧美QE措施的推出,资源价格还会有一轮涨幅。”更令他放心的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他认为目前的宏观经济低迷只是暂时的现象,一旦经济复苏,最先受惠的便是煤炭价格。
能耗结构正发生变化
和白先生观点不同,一港资券商的能源分析师莎莎认为,不论是强制要求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还是近期大力推动太阳能、水电和储能电池建设,都反映出中国希望降低煤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她表示,尽管发改委明确煤炭的主体地位,但也对煤炭行业进行了几项重要的调整:
首先是控制产能和产量。“十二五”的目标是到2015年,将煤炭生产产能限制在年产量41亿吨左右,产量则只有39亿吨;除此之外,发改委正努力提升煤炭行业的集中度,以发展大中型煤矿为主。
“上述产能和产量目标是非常保守的,基本上不用2015年就可以达到这个目标。”她说,“这显示政府有意要控制煤炭产能与产量。”事实上,近年来政府已经关停了大批的中小煤矿,主要目的就是防止它们盲目扩张产能,影响到全局。
其次是对产煤区进行了重新规划,鼓励西部地区的发展而限制东部的发展。莎莎认为,这样做客观上会令中部及东部地区需要进一步开拓新的能源。而今年中国南方乘着水电资源增加,扩大了水电的使用及装机容量,都有助于未来一段时间改变过度依赖火电的格局。
最后,中国政府近年来不断提升煤炭开采的自动化要求,关停大量小规模的火力发电机组,同时增加了清洁能源的投入和采购价格,显示中国正有意识地改变“一煤独大”的格局。
实际上,除了发电,火电与水电在建设方面也可以用“水火两重天”来形容。
截至8月底,全国电源项目在建规模约17757万千瓦,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了618万千瓦,而其中过半来自火电项目的萎缩(火电在建规模同比减少328万千瓦);火电项目占电源完成投资的比重已经降至27.39%,较上年同期下降了4.1个百分点。
相反,水电完成投资728亿元,同比增长34.16%,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完成投资占电源完成投资的71.92%,较上年明显上升。
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的发展形势似乎不错,但有太阳能公司的主管对本报表示,要彻底改变“煤能源”的现状,中国需要进一步完善电价的市场化改革,同时也急需在储能电池方面取得突破。
他表示,现有条件下,以风电和太阳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成本肯定要高于火电及水电,如果不是政府提供入网补贴,很难想象这两个行业会有什么机会。而要让清洁能源占据更大比重,实现正常化发展,除了清洁能源公司进一步降低成本外,消费终端也需要承担部分价格。但这对政府来说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因为电价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
不少机构投资者竞相争论:中国煤能源在未来还有多少发展机会?这次究竟是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良机,抑或只是宏观经济弱势之下的暂时现象?迄今为止,各方还未达成统一认识。
可以确定的是,今年的能源结构中,煤的占比将出现调整。
在夏季的传统用电高峰期,动力煤市场的冷意也没有得到彻底暖化。根据中电联在近日(9月20日)发布的最新数据,8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下滑,较7月减少0.9个百分点,同比回落5.5个百分点,完全体现不出“高峰期”特点。相反,当月水力发电量大幅增长,达9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从前8个月来看,全国规模以上电厂水电累计发电量达4890亿千瓦时,同增20.6%。在8月底的一些电力企业业绩发布会上,与会的公司主管谨慎地表达了对于水电业务的乐观,并继续看淡煤炭市场。
“水火两重天”的现状,令不少主张改革中国能源结构的人士乐观地认为,中国长期以来依赖煤炭经济的局面有望改观。
能源结构调整面临困难
但上述变化是否真的反映出中国的能源结构将发生实质性的变革?《第一财经日报》从各方所获悉的情况显示,中国的能源结构未必能轻言摆脱“一煤独大”的局面。那些靠着低廉劳动力而暴富的民企“煤老大”们,正随时可能重现能源舞台。这与中国资源结构有关。
根据6月发布的《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以石油当量来计,中国自1965年以来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一直一枝独大。尽管煤占全国能耗比重曾从1965年的87%跌至1976年的70%,但在随后的三十多年间,再也没有重大的变化——近十年甚至出现了先跌后升的局面。直至去年,煤炭占全国能耗的比重仍然维持在70%左右的水平,去年生产的电力中,有超过82%的发电量来自于火力发电——足以说明煤在中国能源中的地位。
在今年8月,煤炭公司的股票价格随煤价一路下行。但多位中资煤炭企业的主管在会见投资者时,均表示煤炭市场主要问题是宏观经济疲弱,而且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并未出现根本性变化。
一位正在筹备赴海外融资的山西民企煤老板对本报表示,今年煤炭企业的困难是特定环境下的产物,主要原因是今年的宏观经济太差,导致下游需求严重不足。但他认为,这种现象未必长久,很难说未来中国经济一旦反弹,煤炭企业是否又会再恢复生机。
这位煤老板正积极地赴海外寻找投资者,希望能渡过难关,而他仍然相信,在未来的中国能源需求中,煤炭仍然会是主角。
他们底气何来?
为国际能源企业进行中国业务咨询的顾小姐对本报说,中国要转变能源结构面临几大难题。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储备国之一,同时也是煤产量最大的国家,从开采到使用成本来说,煤炭都比石油或其他能源要低得多。她表示,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的发展从全球来看都面临高成本的问题,除非国家大幅度提升清洁电力的入网价格,否则很难令形势改观。
此外,大多数电厂均为国有,它们通常会选择和母公司有关联的清洁能源发电商——尽管这些企业的发电成本可能要远高于那些更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这种现状令中国的清洁能源供应缺乏活水之源。
海外一些专做资源的投资者也显示,中国要摆脱现有的以动力煤为主要能耗的格局,或需相当长的时间。
“新能源改革很遥远的事。如果你打开《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开篇第一句话就告诉你中国政府对于煤炭资源的态度。”正在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进行煤炭资源考察的基金经理白先生说。
发改委在上述规划前言中明确表示:“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占70%左右。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煤炭工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
他表示,上述规划令他坚定了对于煤炭资源的投资方向。“目前煤炭价格低迷,应该说反而是一个入场的好机会,”他说,“随着欧美QE措施的推出,资源价格还会有一轮涨幅。”更令他放心的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他认为目前的宏观经济低迷只是暂时的现象,一旦经济复苏,最先受惠的便是煤炭价格。
能耗结构正发生变化
和白先生观点不同,一港资券商的能源分析师莎莎认为,不论是强制要求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还是近期大力推动太阳能、水电和储能电池建设,都反映出中国希望降低煤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她表示,尽管发改委明确煤炭的主体地位,但也对煤炭行业进行了几项重要的调整:
首先是控制产能和产量。“十二五”的目标是到2015年,将煤炭生产产能限制在年产量41亿吨左右,产量则只有39亿吨;除此之外,发改委正努力提升煤炭行业的集中度,以发展大中型煤矿为主。
“上述产能和产量目标是非常保守的,基本上不用2015年就可以达到这个目标。”她说,“这显示政府有意要控制煤炭产能与产量。”事实上,近年来政府已经关停了大批的中小煤矿,主要目的就是防止它们盲目扩张产能,影响到全局。
其次是对产煤区进行了重新规划,鼓励西部地区的发展而限制东部的发展。莎莎认为,这样做客观上会令中部及东部地区需要进一步开拓新的能源。而今年中国南方乘着水电资源增加,扩大了水电的使用及装机容量,都有助于未来一段时间改变过度依赖火电的格局。
最后,中国政府近年来不断提升煤炭开采的自动化要求,关停大量小规模的火力发电机组,同时增加了清洁能源的投入和采购价格,显示中国正有意识地改变“一煤独大”的格局。
实际上,除了发电,火电与水电在建设方面也可以用“水火两重天”来形容。
截至8月底,全国电源项目在建规模约17757万千瓦,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了618万千瓦,而其中过半来自火电项目的萎缩(火电在建规模同比减少328万千瓦);火电项目占电源完成投资的比重已经降至27.39%,较上年同期下降了4.1个百分点。
相反,水电完成投资728亿元,同比增长34.16%,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完成投资占电源完成投资的71.92%,较上年明显上升。
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的发展形势似乎不错,但有太阳能公司的主管对本报表示,要彻底改变“煤能源”的现状,中国需要进一步完善电价的市场化改革,同时也急需在储能电池方面取得突破。
他表示,现有条件下,以风电和太阳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成本肯定要高于火电及水电,如果不是政府提供入网补贴,很难想象这两个行业会有什么机会。而要让清洁能源占据更大比重,实现正常化发展,除了清洁能源公司进一步降低成本外,消费终端也需要承担部分价格。但这对政府来说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因为电价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
延伸阅读
- 上一篇:煤炭行业:短期供应收缩对煤价形成支撑 下一篇:政策落定 焦炭行业迎来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