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如何破解当前钢铁行业困局?

来源:阿里巴巴冶金资讯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十年浩劫,中国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钢铁工业也随着国家形势的变化曲折迂回,粗钢产量在1959年达到1000万吨后,一直到1971年才突破2000万吨,其后反反复复,1976年粗钢实际产量只有2046万吨。…

   十年浩劫,中国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钢铁工业也随着国家形势的变化曲折迂回,粗钢产量在1959年达到1000万吨后,一直到1971年才突破2000万吨,其后反反复复,1976年粗钢实际产量只有2046万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短短30年,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正式跻身于中等收入国家,粗钢产量接近7亿吨,创造了世界奇迹。改革促成了国家腾飞,中国经济改变了世界格局。

    国力大幅度提升,钢铁工业居功至伟,可以说,没有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奇迹无从谈起,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一个缩影。翻开历史画卷,我们发现,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的钢铁企业多集中在曾经引领中国经济超常发展的苏锡常地区,苏南钢铁企业发展模式业已成为钢铁行业的经典案例,其经验得失、措施举动至今被同行瞩目,许多奥秘依然让人不解:为什么高能耗、高污染的钢铁企业能够在苏南这个寸土寸金、人文历史丰富、环境要求苛刻的传统经济发达地区生存?为什么苏南钢铁企业能够在国内乡镇集体企业中顺利完成转型升级?为什么苏南地方政府能够与当地企业做到政企同心?苏南钢厂崛起的秘密是什么?如何在市场迷茫中寻找机遇?地缘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未来钢铁企业新的赢利点在哪里?二次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陷入低迷,许多企业为生存挣扎,行业困境超过2008年,到了危险的境地。钢铁企业集体失聪,迷惑在企业何去何从,纠结于突破口在哪里。回顾历史,重温苏南钢铁发展历程,研究苏南钢铁发展模式,对帮助钢铁行业摆脱目前困难具有重大意义。

    一、苏南钢铁模式的精粹是什么?

    成功的企业都是相似的,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原因。与多数企业相似,苏南钢铁企业的成功也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基本条件。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要实现我国的现代化目标必须同时具备外部和内部两个条件”,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和改革开放的国内政策,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八十年代的改革、九十年代的开放、21世纪的住房商品化则给中国钢铁行业带来了三次绝佳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苏南钢铁人士正是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才造就了沙钢、永钢、中天、兴澄钢铁等一批行业内领先的企业。这些企业各领风骚:沙钢以规模取胜,名列民营钢铁企业第一;永钢则以工带农,推动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闻名业内;兴澄钢铁术业有专攻,全力突出特钢特色;中天钢铁逆水行舟,后发制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异军突起。

    改革之初,当北方还在犹豫着“河边摸石头”时,苏南钢铁企业已在“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思想框架下,依托宽松的政策、开明的政府和天然的地理优势迅速行动起来,在市场经营中抢的先机。这期间,地方政府的作用不可小觑。政治与经济不是对立的,他们只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无论世界各国,政治都是为经济服务的,由此决定了政府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作用决不是可有可无的。苏南钢铁企业的崛起与地方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也正是在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企业没有了后顾之忧,苏南钢铁得以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利用区域特色,发挥各自优势,全身心地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在市场中赢得了主动地位,推动了地方经济高速发展,并由此突破了城乡二元化格局。这种政企同心、因地制宜、逆向思维、敢为天下先的“苏南钢铁发展模式”,是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对钢铁企业的未来发展极具借鉴意义。

    无须讳言,苏南钢铁企业的崛起也得益于其优越的地利条件。苏南地处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信息畅通,交通便利,制造业发达,是钢材的主要消费区域。与终端市场相邻,销售半径合理,产品销售不成问题。钢铁企业的经营特点是原料、产品大进大出,苏南钢厂地处长江流域,依托长江水系,建设码头,发挥水路、公路和铁路“三路”联运的优势,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盈利空间。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江南经济发达,土地有限,在这寸土寸金的地方,环境迫使苏南人在有限的土地上运用无限的智慧进行精耕细作,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姑苏文化,培育出苏南人机敏、勤奋、有闯劲、敢担当的个性品质,这种集庄稼人勤劳和生意人精明于一身的个性,衍生出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全国钢铁企业还在为“跑冒滴漏”发愁时,沙钢就对码头工人卫生考核从“定性”的是否干净,“量化”到按所打扫垃圾的重量计发奖金;为防止废钢采购作弊,沙钢率先购置专用设备,对轻薄料压块进行开包抽检……。细致严谨的管理保证了企业健康的机体,苏南的土壤和文化催生出一批名贯中外的企业和团队。

    机遇就像夜空中的火花,稍纵即逝。如何在关键时刻抓住机遇,这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答案往往掌握在企业领导人手里。但凡出类拔萃的企业家,都有一个共同点——思想没有禁区、行事不拘一格,他们敢于摆脱传统的束缚,跳出常规处理问题:行业几次收缩,沙钢董事长沈文荣都是反其道而行,相继完成了从英国、德国、瑞士和美国引进75吨电炉及连铸连轧一体化短流程生产线、90吨超高功率竖式电炉炼钢和全连续高速线材生产线等令同行“匪夷所思”的壮举,其逆向思维的决断方式成就了沙钢,改变了行业布局。如果说沙钢是靠吃技术“螃蟹”确立了行业领先优势、展现了领导人自信、决断与睿智的话,而战略性拓展则彰显了领头人的深谋远虑。进入新世纪后不久,钢铁市场再现低迷,产能过剩呼声此起彼伏,沈文荣先生另辟蹊径,以2.2亿元低价将德国多特蒙钢厂整体从莱茵河畔搬迁至张家港,在业内质疑、同行惊诧沙钢此举是否会“竹篮打水”之时,中国钢铁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黄金时期。从偏安一隅,到世界500强,沙钢屡战屡胜,这一切已经不能单纯用机缘巧合能解释的过去。不必谦虚,沙钢今天的成就,沈文荣先生的胆略、气魄和个人魅力起了决定性作用。哲学告诉我们: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时势能够造就英雄,英雄也可以创造历史,在企业经营中,人才是最主要因素,苏南钢铁企业的背后有一群独树一帜的企业家,企业家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动力。从全国总体上看,中国不缺企业,缺的是企业家,尤其是缺少具有开放的思想体系、独特的思维方式、超常的决策手段、敏锐的市场意识和坚强的个性品质的领袖级企业家。

    与任何事物一样,形势转化到一定时刻,曾经正确的东西可能引发新矛盾,尊重规律、尊重现实、实事求是才能将矛盾转化为机会。在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当旧机制与新环境不协调时,苏南钢铁人士都会通过重新解放思想、再度深化改革、继续自我净化来完成换代和升级。对于出现的问题,不回避,不遮拦,不消极,而是本着对企业、对后人、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去解决。于是旧模式被注入新内容,生产关系顺应了生产力,企业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苏南钢铁模式的意义不仅是经验的总结,还在于模式不是僵化的,模式也要与时俱进,形势和环境的变了,模式会被赋予新形式,时代特色的新模式取代了时间痕迹的旧规矩。

    二、怎样破解当前钢铁困局?

    与以往的市场调整不同,本次危机显示我国钢铁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逆转,产能全面过剩将导致行业重新洗牌,一些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在行业危机时刻,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既不要指望国内投资救赎,也不必期盼国外需求扩大,更不能幻想世界市场开放。自古华山一条路,不改革旧有模式、不推动行业创新、不实现转型升级,钢铁行业就没有出路可言。而改革、创新则意味着钢铁行业要面临蝉蜕的痛苦,要经历生与死的洗礼和血与火的磨练,要用王佐断臂的勇气来革除掉阻碍行业发展的东西。在国家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史为鉴,从苏南钢铁发展模式中汲取营养,结合当下行业发展新特点,寻找出破解当前钢铁困局的方法,使行业浴火重生。

    1、政策是保障

    钢铁行业是个成熟行业,中国钢厂在全球市场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国内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企业破产将给国家、银行和百姓带来巨大损失,搞不好还会造成经济动荡。鼓励中国钢铁企业国外建厂,将富余产能转移到不发达的国家,利用国外的能源、资源和市场延续经营,避开贸易壁垒,对我国企业有益无害。既要走出去还需引进来,应尝试面向全世界,开放中国钢铁市场,改“圈养”为“放养”,允许国外资本参股国内钢铁企业,促进良性竞争,拓宽全球视野,变钢铁大国为钢铁强国。

    尽管改革开放三十年为中国带来了繁荣,给企业带来些积累,但我们应时刻牢记,中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地区间发展也不平衡,未来的路还很长。公务员不创造价值,虚拟经济只创造虚拟价值,只有实业才创造经济价值。因此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只有实业才能救中国。要实现国强民富、社会和谐,政府应增强服务职能,弱化制约因素,为企业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引导企业回归实体经济本质。

    2、决策是关键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企业要改变命运,要更多从自身的转变开始。企业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必须慎之又慎。在攸关企业发展的决策方面,民主集中制有时并不适用,因为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也是二八定律给我们的启示。“眼光”是见识,是专利,也是生产力,苏南钢铁模式充分证明了企业家的前瞻性决策在企业决定性时刻的重要性。

    思路决定出路,现在整个行业亏损面超过50%,绝大部分钢厂依然用老思路处理新问题,宁愿亏损也不限产,更不停产,其中虽有现实问题,但更多还是企业决策人对整体形势缺乏足够认识。预则立不预则废,沙钢沈文荣先生早在2010年就指出“中国经济已经由之前的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转变,企业发展的思维方式也要随之转变。”

    出路在哪里?政府工作报告总结的已经非常到位: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对企业而言,目前抓管理、降成本、重营销等传统手段已经难以拯救陷入危境的钢铁企业,只有彻底解放思想,转变思路,从“结构、方式、升级”三个方面入手寻求突破,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3、创新是钥匙

    无论是结构调整、方式转变还是产品升级,一切都要以创新为基础,创新是打开阻碍企业发展枷锁的钥匙。创新首先要思路创新,升级必须要观念升级,也就是说,变才是唯一不变的硬道理。在钢铁产能已全面过剩的今天,靠规模取胜的老黄历已经失去了价值,企业破产、兼并、重组成为趋势。过去几年,国内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案例不少,成功的却寥寥无几,缺乏实质性的突破,更多是形式上的整合、数量上的集中和规格上的升级,企业重组的结果没能提高效益,却平添了婆婆,增加了程序,提高了成本。“强强联合”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由此可知,兼并重组必须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优势互补为原则,以志同道合为前提,否则很可能出现一加一小于二的结果。当前,各地应摆脱本位主义束缚,把有限的资源帮助那些市场、质量和技术俱佳的企业。对于那些失去竞争力的企业,应鼓励其破产,不宜再劳民伤财靠打强心针延缓生命,

    创新的本质是上台阶,而不是华丽的转身。当前困局迫使一些钢铁企业把目光重新转向“多元化”上来,但对企业而言未必是福音。各行有各行的规矩,抛弃自己熟悉的主业,盲目进入到陌生领域,拿钢铁的思维从事非钢铁的业务,操作不当,极可能会掉进“多元化”的陷阱。从东南亚金融危机到今天的欧债危机,钢铁企业的“多元化”游戏玩了好几轮,真正成功的屈指可数。改一种方式,换一种思维,变“操控”为“参与”,变“自主”为“协作”,变“投入”为“投资”,或许更能体现政府“转方式”的本质含义。

    4、求是为根本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种优良的工作作风,也是搞好、搞活一个企业的必由之路。与父辈们不同,当代青年多了知识、少了责任、增了个性,管理上再用老套路难解新问题,如何从人性化的角度解决人性化问题,是新时期企业管理者的难题。管理学认为,“懒惰是人的天性”,因此在管理手段、分配机制、激励政策方面必须有配套措施。唤醒人性中的善、抑制人性中的恶、激发人性中的潜力是一门学问,在应用上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要经得起实践检验。

    5、文化是血液

    随着西部大开发及形势的变化,用工短缺现象越来越明显,员工跳槽成为流行元素,给企业的连续化经营造成被动,特别是关键技术岗位的人才流失甚至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对企业而言,既要留住人还要留住心,因此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情感留人三中方式必须结合使用,而能将三者有机结合的只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氛围浓厚,员工对企业就有亲和力,企业对员工才有吸引力。文化是血液,是把企业和员工连接在一起的粘合剂。这方面,许多世界闻名的企业如宝马公司走在了我们前头,对企业文化的投入不遗余力,需要我国钢铁企业的注意和学习。

    三、结束语

    过去,苏南钢铁模式成就了大批企业,为钢铁行业增添了活力;如今,苏南钢铁新模式又给了行业许多启迪,引领企业进行突围。但是万物众相不同,地域、环境、文化的不同造成国内企业千差万别,盲目套用苏南钢铁模式会犯简单化错误,因此应该将苏南钢铁模式的要义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大的效力。苏南钢铁模式的实践告诉我们:无论行业如何变化,钢铁企业改革的主题不能变,也不该变, 否则就是一种倒退。

    在告别了唯GDP增长马头是瞻的经济增长方式后,钢铁企业“转方式”不应再停留在自身经营方面的改革,而应上升到更高层面,从社会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使企业改革与社会和谐相匹配。永钢集团的经验证明,只有和谐发展,企业才更有前途。多年来,永钢集团在搞好工业的同时,以工带农,实现了本村农业现代化,成为新农村发展的典范。工农业的全面发展,推动了城镇化建设,完善了保障体系,突破了城乡二元化界限。而文化产业更是将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融合在一起,其设立的农耕园将苏南农村传统如古法酿酒、豆腐制作、鱼鹰捕鱼、手编工艺等濒临失传的技艺保留下来,供前人回忆、后人观摩,在传承历史的同时,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对社会的协调发展起到了良性作用。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盼望苏南钢铁发展模式能帮助中国钢铁企业战胜困难,行业迎来又一个春天。  
延伸阅读
上一篇:8月粗钢产量略降 业内称产量仍处高位
下一篇:钢铁业整体基本面仍偏弱 钢铁业整体基本面仍偏弱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如何 破解 当前

钢厂动态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