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贸企业联保信贷现危局
来源:期货日报|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遭银行打包起诉近日,钢贸行业贷款违约事件持续升级,20余家钢贸企业因贷款到期无法偿还,被民生、光大等银行告上法庭。日前,一则来自上海法院网的公开消息引起期货日报记者的注意。在8月份…
遭银行“打包”起诉
近日,钢贸行业贷款违约事件持续升级,20余家钢贸企业因贷款到期无法偿还,被民生、光大等银行告上法庭。
日前,一则来自“上海法院网”的公开消息引起期货日报记者的注意。在8月份即将开庭的一系列银行起诉钢贸企业的案件中,被起诉的企业足有20多家,理由皆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其中,包括民生银行(600016,股吧)上海分行起诉上海惠锦钢材(集团)有限公司,光大银行(601818,股吧)上海金山支行诉上海翘首钢铁贸易有限公司等。
联保信贷现危局
据记者了解,钢贸企业之所以会被“打包”起诉,源于钢贸行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联保贷款模式。
公开资料显示,钢贸行业从2000年开始,采用联保互保的融资模式,到2009年这一融资模式达到顶峰。2011年,全国钢材贸易贷款1.89万亿元,同期全国贷款总额54万亿元,钢材贸易贷款在整个银行贷款中的比例高达3.5%,而随着今年6月以来钢材价格的连续下跌以及银行放贷的收紧,钢贸行业的贷款违约问题在近日集中爆发。
“虽然目前钢贸行业的贷款纠纷频发,但演变为大规模系统性违约风险的可能性不大,在资金面紧张的情况下,不少贸易商的经营都非常稳健。”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出于风险考虑,目前钢贸商之间的联保也很谨慎,在联保之前都会确认对方是否有民间借贷。
对于联保制度本身,该人士提出了一些中肯的看法:“联保制度在钢贸行业的繁盛时期,对推动行业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但在行业低谷期,银行和钢贸商显然都对联保制度的风险敞口意识不足,这是双方都需要反省的。”
期货工具利用不成熟
2009年螺纹钢期货上市,钢材市场有了对冲现货价格波动风险的金融工具,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钢贸企业在利用期货套保方面并不成熟,不少企业对期货市场的认识比较负面。
钢贸商陈先生曾向记者表示,在他们的圈子里,曾有人做期货投机亏损,欠银行高额债务,由于是联保制度,不少合作伙伴都受其牵连,因此不准涉足期货的贸易商进入他们的圈子。
“有一些钢贸企业在钢材期货上市前,在电子盘上有过亏损经历,因此对期货有一些不好的看法。”某期货公司业务人员向记者表示,不少钢贸企业利用期货工具时,并没有详细的套保方案,凭感觉操盘,往往初衷是套保,做着做着就变成了投机。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上海地区钢贸商期货的参与度很高,但真正利用好期货的钢贸企业并不多。“有一些规模较大的钢贸企业能够较为成熟地利用期货工具进行风险控制,还成立了投资公司,有专门的风控体系,对现货进行套保的同时捕捉一些投资机会。然而,目前大部分钢贸企业都很难坚持套保,不自觉就会演变成投机,操作的变化给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
延伸阅读
- 上一篇:铁矿石成本限制钢价续跌 下一篇:河北钢铁集团红山铁矿采矿工程项目获核准批复